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单脚蹬地翻上是体操教材的基本动作之一。由于其动作技术综合性较强,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快速掌握其技能,主要原因是没有启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潜力。在教学中巧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建立动作思维表象的基础上,想象、理解,并加以诱导、帮助练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单脚蹬地翻上的动作。教学中,笔者把单脚蹬地(以左脚为例),形象地比喻成拿铁锨快速有力地铲土;翻上,比喻成把土(自身)往汽车上(单杠)用力快速猛翻。同时辅以铲土往车上快速翻土动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接着老师边讲…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在中师体育技巧教学中的运用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杨毅一、联想法联想,即联系事物,进行想象.联想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比喻,提出问题,让学生联想,让他们在做技术动作时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完成技术动作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相似文献   

3.
语言艺术及其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杭州大学张林艳教师在武术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运用水平。因为语言具有概括性和描述性,它是将正确的动作概念灌输给学生的重要途径。同时语言又具有启发性,它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加...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探讨 ,进一步探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新途径。1 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言语表情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以及学生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练习“前滚翻”时 ,团身要紧 ,教师可形象地称为“团成球形” ;练习支撑跳跃时推手要快 ,比喻为“手像碰到烫手的铁板”。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要善于用诱导和鼓励的语气 ,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 ,从而增强信心。2 准…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强调精讲多练,形象比喻可谓精讲之“精品”,它充分体现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体育教学特点,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例如,我有一次在上乒乓球的发下旋球技术课时,一切均按常规实施了教学,做到了“精讲多练,可学生总得不了要领,尽管采取了进一步措施,但仍然有很多  相似文献   

6.
比喻修辞格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构成比喻修辞格的本体和喻体在一定的语言形式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语辞呈现一种动人的魅力”(陈望道《推辞学发凡》),“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之中找出相关联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外地结合在一起”(黑格尔《美学》),以喻体的形象特征来加强本体形象的“可感性”,在喻体激发情感活跃、愉悦的过程中,体现比喻修辞的审美性。鉴于比喻修辞格自身的美学价值,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忽视比喻修辞格的教学,尤其要通过比喻修辞格的教学,落实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比喻教育,顾名思义,是指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进行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尽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多年来,本人在武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运用比喻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和教育,从而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现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介绍给大家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总是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感知,调动记忆表象,进行积极思维的。教师一句生动的语言,一种形象的比喻,往往能使学生情绪盎然,兴味横生,丰富想象,活跃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指示的强化作用,对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跃身心,增强体质,提高教学的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教师在运用语言方面应注意的几方面。一、要控制住语言发出的程序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把贮存状态的体育信息,通过传导、授业、解惑,使之变成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所以  相似文献   

9.
武术谚语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说明习练武术的要诀。在武术教学中,谚语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准确的进行身体练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文章在武术教学形式特点和艺术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谚语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使用一些谚语,就能够实现“多”(信息内容多)“、快”(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速度快)“、好”(语效好)、“省”(节省临时组词成语、谋句的时间)地表情达意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暗示教育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一、言语暗示。不是直接进行表场或批评,而是用形象的比喻或暗语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例如,课中发现个别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时,教师暂停讲课,示以“我已经知道谁在下面开小差”的暗示,违纪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在批评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最佳的学习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巧妙地运用比喻讲解,是激发学生最佳学习情绪的措施之一。恰到好处的比喻,能沟通许多孤立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迅速产生适宜的兴奋,借助联想建立起恰当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技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而有效地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技术,不仅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的有效标尺,也是体现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指标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十法,供大家参考   一、比较法   将教学中学生做错的动作,以正确和错误两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是怎么错的,然后予以改正。如为了改进跳远起跳中最后两步的步长和节奏,可将“哒、哒哒”的节奏与“哒、哒、哒”的节奏加以比较,学生便能领会到:采用“哒、哒哒”的节奏有利于快速起跳。   二、比喻法   比喻法能促进视觉表象…  相似文献   

13.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是指以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教学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在25种教师行为中,“在你完成动作时给你具体的指点”、“鼓励你克服遇到的困难”、“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动作要领”等,学生认为“必要”的百分比最高。应提倡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4.
比喻辨析     
比喻是中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修辞,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比喻修辞牵涉到比喻义。借代、比拟、比较、通感、象征等一系列知识点,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谈比喻,必须把与比喻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系统辨析,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关于比喻“本体”“喻体”的讨论1、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这是汉语修辞学明确规定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体、喻体的所指不能是同一具体对象,即不能说:天安门像天安门;二是本体喻体的所抬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即不能说“黑驴像驴”,例如:门)两条白线,…  相似文献   

15.
注意与观察是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学生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注意力,人们把它比喻知识的窗户,一切知识的阳光都是从这个窗口射入人体大脑的,这种比喻是很有道理的,在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常上注意力集中,不仅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而且也可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注意力集中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讲解示范的语言艺术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讲解示范要精讲多练,重点突出,生动形象,新鲜有趣,深入浅出,用比喻的方法讲解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儿童的神经系统有较高的兴奋性和敏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五寓于”的教学尝试,试图探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规律的体育教学方法。1)寓准备活动与模仿练习。就是在准备部分根据课的内容,把准备活动编成模仿练习,把学生引入“角色”表演中,以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2)寓讲解于形象化。讲解动作时运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比喻  相似文献   

18.
浅析健美操教学中的指导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健美操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几种常用的指导语言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最常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是比喻语言,判定语言仅次于比喻语言,激将语言教师运用最少。单纯采用术语进行教学,效果比在术语基础上采用其它的指导语言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董汉英 《体育科技信息》2001,21(2):23-25,35
对5~6岁幼儿采用形象的比喻法进行体操基本训练,进步快,成绩显著。结论表明,比喻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该如何制定确保全体学生受益的技能学习目标呢?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难或过易的学习目标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形成学习兴趣,只有把学习目标控制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难易程度才是最适宜的,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跳一跳,能摘到葡萄"。本文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谈谈笔者制定确保全体学生受益的技能学习目标的实践经验。一、教学案例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