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小班幼儿正处在开始认识周围生活和学习与同伴交往时期,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我从3个方面来培养小班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1.感受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我选择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点的、有感染力的、内容生动的童话故事,配以形象的图片或木偶,让幼儿感受到同伴间友好合作的愉快。 2.练习合作交往的良好行为 根据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幼儿熟悉故事的同时,让幼儿参与表演。比如让他们带着头饰表演故事中同伴间友好交往的良好行为,通过语言和动作等  相似文献   

2.
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十分重要。混班作为一种打破常规的特别学习环境,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过程提供了十分契合、自然的交往机会。幼儿园可以尝试充分利用混班这一教育契机,以绘本为依托,通过深掘绘本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社会性教育功能,让幼儿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分享、互助和谦让,从而将其快乐的交往体验内化为正确的交往行为,并不断得到强化,实现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如果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高层楼房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开展<幼儿交往实践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同级自选游戏活动、全园幼儿交往活动等实践,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全园活动在这一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机会,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共同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1名被忽视幼儿为个案,设计了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发挥其智能强项的活动,对其进行了14周的教育干预.干预过程中,用多个变量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被干预幼儿同伴交往的多个变量水平高于基线;干预后幼儿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交往结构.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幼儿的智能强项,让其在智能强项领域活动中与同伴交往的干预方案,对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 升入中班后,孩子渴望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游戏伙伴、好朋友,但由于交往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如,争抢玩具、推倒别人等。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以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交往技巧和正确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给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建构区活动需要中班幼儿间较强的分工与合作,这就需要中班幼儿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方式,对中班幼儿建构区同伴积极交往行为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让幼儿能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教育起重要影响的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应从小注意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本文拟从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在家里,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的交往对象也变成了同伴。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地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通过共享图书资源,体验读书的乐趣。2.通过幼儿与同伴的相互借阅,了解和遵守图书借阅的规则。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方法进行阅读,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及同伴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有:幼儿对同伴交往情境的正确分析,促进其社交安全感的获得;幼儿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合理选择,促进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促进其心理移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幼儿使用正向策略,建立合理的交往观念;重视幼儿体验,引导儿童正确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创设同伴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交流共享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活动背景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待提高,合作意识也比较淡薄。特别是当我请他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完成任务时,孩子们总是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正常的交往活动中,往往也会遇到很多不会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园开展的关于“幼儿行为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生成了本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交往、合作的乐趣。活动目标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学会和伙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且乐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2.在游戏过程中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使幼儿喜欢合作,有一定的集体意识。活动准备1.从中、大…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策略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否积极地进行。为探索中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同伴交往策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为主、非正式访谈法为辅的研究方法,观察和记录了64名研究对象在区角活动中使用交往策略的情况,在对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出结论:1.在区角活动中,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存在性别差异;2.在不同的区角活动中,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的性别差异会略有不同,但这种差异很小;3.中班幼儿在使用同伴交往策略上的性别差异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应当注重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宝贝做客"的家园共育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情境和机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与真实的做客情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梳理其中有利于同伴交往的行为,并及时予以指导,总结归纳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经验,提高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二、增进幼儿在交往活动中的愉快体验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是愉快的结束,有时是不愉快的散伙。作为教师,不能习惯性地去注意幼儿之间发生的消极性会行为,而要更多地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因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我们特别注意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自由活动影响幼儿的行为。如轻轻地走入午睡室,不影响他人的睡眠;看到保育员阿姨在擦窗户、拖地板时,就去慰问她、帮助她。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发幼儿参加合作活动的兴趣和动机,赞赏并分析他们获得的积极成就,逐步形成某些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使幼儿在自我决策中倾向于选择积  相似文献   

16.
我园开展了“有效促进幼儿同伴对话”的研究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解决教师的观念向行为的转化,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一、认识“幼儿同伴对话”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幼儿同伴对话是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的体现,也是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幼儿同伴交往虽然种类不一,具体价值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内在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特别提倡的“相互性”,这种相互性可以直接导致民主、平等和公正的人际关系与社会规则。由于同伴关系天然地就是倾向于相互…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早期教育》2005,(8):38-38
幼儿间的交往常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用物体打同伴、用身体的某部位"攻击"同伴;说让同伴感到害怕或损害同伴自信心的话语;故意摔玩具、撕书;抢夺、破坏他人东西等等.在对幼儿这些行为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以给同伴造成伤害为目的,也不是幼儿过于自私、利己、任性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我将之统称为幼儿的不当行为.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四种类型的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与人相处。混龄的同伴交往,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1岁以前的宝宝而言,同伴交往是在父母的主导下进行的,宝宝相对比较被动。1岁 ̄2岁的婴儿已经出现社交欲望,他们和小伙伴之间的同伴交往逐渐增多,并开始模仿成人的社交行为,同伴关系对幼儿日益重要起来。1岁以后,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使幼儿获得许多社交知识和技能。幼儿从同伴交往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他们所掌握的与人相处的许多知识,并不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而是通过同伴交往学到的。让宝宝独立进行同伴交往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没有父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从未遇到过的交往场景,为获得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