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机的修辞理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逮意论。要求“意称物,文逮意”,“物”“意”“言”(文)的一致性,二、贵妍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符合文学语言规律和诗歌语言特征的。三、风格论。论述了语言风格同思想内容和文体的关系。四、创新论。主张语言具有独创性,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五、难能论。认识到“物”“意”“言”(文)转化过程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古今对陆机《赋》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认为其是形式主义艺理论。在《赋》中陆机探讨了“意”“物”“”三的关系,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十分精辟,为古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绝非形式主义论。  相似文献   

3.
《赋》是中国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学理论论。陆机以学构思为中心阐明了一系列学理论问题。他的创作动机论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他充分肯定深入观察、运用想象、广泛钻研古籍、培养自己的高尚情志在构思中的作用,阐述了“物-意-”的关系,并提出了章以意为主,辞章、律为辅的观点。对为的利弊,他提出了“达变识次”的见解和“唱、应、和、悲、雅、艳”六条学创作标准。《赋》阐述了作家才性与章风格的关系,并对章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正确的看法。《赋》对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具体说明,论述精辟。  相似文献   

4.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赋》的撰作年代问题是陆机生平研究的一个关节点。从创作意图、创作心境等方面因素推断,陆机的《文赋》当撰成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事实上,陆机的文学活动与他的出处行藏密切相关,解读陆机的“诗缘情”主张,亦可由此把握其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庾信的后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六朝大成的作家庾信,虽有众多作品传世,却没有较系统的学理论作品。从庾信作品中的片言只语及其创作实践去探索他的学思想,庾信的学观包括学创作应“含吐性灵”、“以悲为主”和追求“词高意远”三方面。这对南北朝以前的学主张虽有继承,但更多创新。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是中国词坛大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他“语拙意则真”的创作主张更是了解得不够深入细致。从史的角度并结合辛弃疾的某些农村词我们不难看出他反对矫情,主张情真语真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有感于北宋初年文坛上靡艳和怪涩的文风,立志要革除之;有感于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因而提出了尚“意”的文艺创作思想。这一思想是其父苏洵尚“意”文学创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写“真”,毫不做作,冲口而出。这一创作思想对于现代写作学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从理论上提出了学创作中外物的层面,并强调“感物”的学观点.这一观点在陆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自觉的实践,对后来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和刘勰的《心雕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且须放荡”,是萧纲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学创作不应受“礼义”持身的儒家诗教制约,而应当大胆描写情性、情欲,自由恣肆地抒发真情实感。他还提出了“寓目写心,因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从本质言,这是一种叛经离道的学主张。  相似文献   

10.
儒、玄文化的冲突是陆机、陆云思想矛盾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二陆创作的复杂心态,具体表现为:追求功名与向往自由;追求仁德与及时享乐。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与"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独立美学范畴,是刘勰对创作中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统一性的深刻思辨认识。《隐秀》致力于解决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通过"隐"、"秀"的相契相协,文学创作就能够做到更好的依言达意。  相似文献   

12.
“贵清省”是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与鉴赏的思想主张。章重点讨论陆云“清省”说的思想内涵,分析“清省”与重“情”的联系,同时,深入剖析陆云“清省”说之所以产生的关于个人性格气质与社会化思潮方面的种种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歌是高雅的语言艺术之一,大多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礼赞,是光华灿烂的明珠、美妙绝伦的乐曲;是形美、声美、意美的和谐统一:形美以悦目,声美以悦耳,意美以悦心。它可使其习得者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之"雕龙",因刘勰未明确解释而引发后人颇多争议。今从雕龙本义来理解,认为刘勰是以雕龙之术喻为文之心,雕龙是用心为文的形象譬喻,人文的创造,就是要像雕刻龙文一样,把主体的创造性同表现对象的自然性和文体创造的审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人作为"天地之心"、"有心之器"的创造功能,按照事物美的属性,创作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审美特征的人文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东皋"释辨     
“东皋”是王绩隐居的地名,诗文中的“东皋”是诗人对典故的化用,“东皋”应从这两方面解释为宜。王绩自号“东皋子”是因地取意。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拟古诗》,虽然在内容上缺少创新,但在五言古诗的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初步扭转了当时人重四言诗轻五言诗的倾向,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艺术形式上,陆机的《拟古诗》更加精美,更讲究艺术技巧,体现了五言古诗由俗到雅的发展趋势。陆机的《拟古诗》对晋代及其以后的拟古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从而拟古成为一种学习前人,提高诗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语言平易清新、典雅含蓄、和谐流转,兼具音乐美和绘画美。诗词的语词美、声韵美、修辞美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其诗词语言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文学创作与桐城派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辞章”文章要素在老舍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老舍在继承并发扬了桐城派优秀传统的同时,还有意识地避免桐城派浮躁凌厉、机械僵化等毛病。在文学语言方面,老舍谙熟于桐城派的“质朴自然”、“格律声色”形式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语言的生活化、口语化以及“清浅简练”、“音乐美”等主张。继承中有创造,这是老舍对待传统文化的根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