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物理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得不到正确结果,此类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其实隐含的条件较多。虽然试题中所涉及的概念、规律我们曾做过透彻的讲解,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有的题目文字叙述较长,综合性强,学生读不懂题意,不知从何下手。若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就被称为"题眼"。俗话说: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数学的解题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因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如何下手.也有些题目,表面简单,但不深入探究,仍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而事实上,这些题目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若能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分析其中所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就几个常见的例子,说明如何审题,克服难关,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物理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已知条件又是比较隐含的题目,而且综合性比较强,使很多学生无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上去不复杂,学生常常受表面现象所迷惑,有的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十分隐秘,学生读不懂.实际上,物理题目中常常有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题眼",比如,"即将"、"至少"、"最大"等,如能抓住这些"题眼",并能根据这些关键词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就会  相似文献   

5.
写好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审题就是看准题目,认真思索,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含义、要求、重点,明确题目与材料对体裁、内容、选材范围的基本要求,要仔细理解文题中每个词语。找准题眼法首先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亦称“题眼”。只有抓住了题眼,才能把握中心,恰当选材,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数学的解题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因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如何下手.也有些题目,表面简单,但不深入探究,仍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而事实上,这些题目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若能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分析其中所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就几个常见的例子,说明如何审题,克服难关,力求突破. 1 不和谐关键词对解题思路的突破 学生会常问:为什么我想不到呢?在老师予以点破之后,恍然大悟.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够从题目中找方法,找思路,找不准关…  相似文献   

7.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透过“题眼“,就可以找出题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的关键词句(条件);只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记叙文写作要点(一)审清题意,全局在胸。[要点串析]1.准确理解文题含义。文题中一般用的都是常用词语,意思浅显,但如果大而化之,走马观花,特别是对文题中那些关键词语,不作字斟句酌深入研究,那么也不会抓住文题的真正含义,造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的题目要辨明其词语的基本义。例如《我的对手》,“对手”这个词使用频率高,粗一看好像不难理解,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对手”的本义应是“竞赛中的对方”,如果只理解为“对方”,也就失之偏颇了。有的题目,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理解其引申义。例如《窗口》,不…  相似文献   

10.
言论     
Yyanlun阅读欣赏要学会抓关键点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题眼”进行阅读。古语有“画龙点睛”之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因此,对大多数文章来说,抓住了“题眼”也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害,抓住了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思想。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在文章中,作者往往会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情感,关键词或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人身体里的中枢神经能上通下达一样,把握了关键词或关键句就能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河南濮阳县文留镇花园村米油第…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审题,就是审察辨析作文题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仅从“准确无误”上提几条实在的方法:第一,立即抓住“题眼”。例如《神圣的爱》这道题目,“眼睛”就是“爱’宇。写作时,从开头到结尾,都要让字词句篇洋溢着爱的热浪。“题眼”的表现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keywords)”,也就是信息蕴含量最大、最丰富的词语。而该词语所蕴含的信息,有的是题目本身提供了暗示的,有的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加上去的。我们知道,一般性文题是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一个词。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中当然…  相似文献   

12.
高考仿用句式的题目一般会在题干中对如何仿写作出明确的限定.这些限定我们称之为显性要求。除显性要求外.被仿句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深层次的要求,这些要求又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我们称之为隐性要求。显性要求很容易把握.但要成功仿写,还要认真辨析被仿句中的隐性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限时作文,指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规定范围的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重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题。一、要抓题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就是题眼。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如《妈妈关心我成长》,重点要写怎么样“关心”我;又如《我喜爱的书包》,要突出写为什么“喜爱”它。二、要抓时间题目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便规定了时间范围,写作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暑假生活记事》,要考虑“暑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再如《愉快的…  相似文献   

14.
作品的突破口往往由读者的鉴赏角度、鉴赏水平、鉴赏心理和作品本身共同决定。一篇作品的突破口因读者的鉴赏水平、个性、爱好的不同而有差异。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抓准突破口”鉴赏作品的意识和方法,逐步掌握阅读鉴赏技巧。1.分析题目,以题眼为突破口。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而题目中最关键的词通常又是题眼。从题目中找出最关键的词句作为突破口,有助于我们准确理清思路,鉴赏作品。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可抓住“怒”“沉”思考:①既然有百宝,为何要沉?由此可见杜十娘被迫害之深,伤心绝望之极,也可见其敢爱敢恨、果敢刚烈…  相似文献   

15.
文泽芝 《湖南教育》2003,(11):37-37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教学时,抓住题目的中心词———题眼。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字就是“居首位的,第一”的意思。由“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出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让学生具体感受它们的美,最后可获得清晰的感受:桂林的山水确实天下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在文章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眼”所藏的段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眼睛,它与文章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范围,有的表现主题的线索。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文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索课文中心思想。(一)利用题眼,一点突破《精彩的马戏》是九义教材小学第三册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利用题目中的“精彩”这个题眼,设计了几个问题,调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积极性必从题目看,主要写什么?②马戏表演得怎样P③什么叫“精彩”?划出描写“精彩”的词语、句子。④这些节目为什么会这样精彩?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  相似文献   

17.
一、审题时的“厚““薄”观
  读一篇文章,一般都会先读文章的题目,有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稻秧脱险记》……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它读“薄”。这里的读“薄”,一般指的是能找到“题眼”。“题眼”是文章中心所在,不会找“题眼”,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抓住“题眼”,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围绕“题眼”,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文本,不断去反问,去思考,去探究,这其实已经把课题转为读“厚”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题眼”应该是‘发愤’,围绕“发愤”,学生自然会追问:“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如何‘发愤’”的?“结果有没有写成《史记》?”这样,既引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常常偏题、跑题,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抓不住“题眼”,不明确题目的内涵造成的。对此,我尝试从抓住“题眼”、弄清命题的意思入手,帮助学生攻破“偏题关”。 有些作文命题,文字简单抽象,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24篇课文中,有多篇可以通过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导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这些重点词语有的是文章的题眼,有的则隐含在课文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授课,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各类题型中往往会出一些具有“隐含条件”的试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的背后,即使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也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解题出错或解答冗繁.如何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