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2.用塑料梳子在于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2.
易拉罐拼图     
材料:易拉罐,双面胶,白纸,彩笔,透明胶。制作方法:①将四只易拉罐叠高后,按其柱身表面积的大小裁一长方形纸。②在纸上用彩笔画上幼儿喜爱的图案(图一)。③按一只易拉罐的高度将长方形纸一截截裁开,粘贴在易拉罐上。为了使玩具更经久耐用,可在易拉罐外贴一层透明胶。玩法:让幼儿把任意堆放的易拉罐重新组合叠高,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即可。此玩具适合小班幼儿练习叠高  相似文献   

3.
(1)取材并不难,凡用有机玻璃制的筷子、牙刷柄、梳子、三角板、尺等与丝绸摩擦后,就带上了电。实验证明这些有机玻璃一类塑料制品很容易起龟,甚至只要用手一擦就会带电的。同时,这些东西只要保持干燥就是相当好的绝缘材料。(2)制作实验仪器并不难(A)自制验电器相当方便,参照自然常识第四册教学参考书第六十四页上所介绍的方法去做,总会成功的。为牢固起见,可把吊在金属杆上的铝箔片粘在杆上。为使木塞与瓶之间能更好地绝缘(这  相似文献   

4.
1.将易拉罐从三分之一处剪开,边缘修剪成梅花形,放入泥土可种仙人球、大蒜等植物(见题图上)。2.将易拉罐肚手剖开,两端钻眼吊起来,可种植吊兰、金丝荷叶、水仙花等(见题  相似文献   

5.
在冬天,当我们脱下尼龙(或晴纶)衣服时,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会吸引头发,也往往能听到淅淅的响声,如果在黑暗中还能看到火花。这是生活中常碰到的静电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三年制初中三年级物理教材中,当学生学完第四章电路后,提出几个问题,现总结分析如下.一、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有几种方法1.用“带电”的定义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可拿物体与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羽毛)接触,若吸引,则物体带了电,否则物体不带电.  相似文献   

7.
磁铁只能吸引铁钴镍及其合金,并不会吸引铝制品。可是本期介绍的这个装置中的易拉罐却会在磁铁的作用下旋转,这是为什么呢?如右图,左边是一个铝制的易拉罐,它穿在一根竖直的转轴上,可以自由转动。右边是一根用过的水性笔笔杆,同样穿在竖直的转轴上。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苏伦先生有8000多把梳(shū)子(zi),枣木梳、牛角梳、象牙梳、玉梳、角梳应有尽有。据他自己说,他有两把西施的梳子,三把杨贵妃的梳子,四把慈(cí)禧(xǐ)太后的梳子,还有五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梳子。女王的梳子上还挂着一根弯弯曲曲的亚麻色的头发,光这根头发就价值连城啊!苏伦先生的梳子用“老虎嘴”牌保险柜锁着,柜上常年放着一把子弹上膛(tán,)的手枪。“你就说世界上这梳子,哈哈……”苏伦先生骄(jiāo)傲(ào)得不行,总是说着这样的半句话。“你想看看我的收藏?那怎么行啊?”苏伦先生常常这样自问自答。“爸爸,您有许多梳…  相似文献   

9.
万舒 《今日中学生》2004,(30):22-23
你见过用梳子、特别是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越梳越散开的现象吗?如果没有,你可在天气晴朗干燥时,洗净头发,吹干后,站在平面镜前,用塑料梳子连续不断地梳自己的头发多次,这时,你就可看到头发越梳越散开,并随着梳子而飘起来(如果是短发还会竖立散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梳子梳而散开的吗?做如下的实验可说明这种“散开”的现象,不是梳子梳理造成的。即用一束长发,用手自上而下地捋多次,你可看到这束长发越捋越散开(合不拢)的现象如(图1)。用捆扎塑料绳丝代头发用手自上而下地捋多次,也是越捋越散开(合不拢)(注意:做上述实验,头发、绳、手、空气等…  相似文献   

10.
初三物理课本小实验“小孔成象”的方法观察太麻烦,而且用厚衣蒙头也很不舒服.我们发动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对观察装置进行了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一材料:易拉罐一只,半透明塑料纸一块,厚纸一张(挂历纸或牛皮纸)。制作:将易拉罐底部中央钻一直径约1~3毫米的小孔,开口端的金属盖去掉后,再蒙上半透明塑料纸,用线扎紧。用厚纸糊一个高等于易拉罐高,直径略大于易拉罐外径的纸筒(以能在易拉罐上来回移动为准)。套在易拉罐上(图1)。  相似文献   

11.
材料易拉罐1只,硬纸板1块,蜡烛1只,火柴1盒,百得胶1管,盛有水的容器(面积大于易拉罐口)。工具剪刀步骤(1)把易拉罐开罐的一端全部剪掉,在离罐底约2cm处开一个小孔;(2)再取一张硬纸板卷成喇叭形,将“喇叭”的吹气口塞进易拉罐的小孔内,相接处用胶粘牢固定,注意不能漏气,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易拉罐上的小孔边用刀刮几下,使其表面粗糙,容易粘牢)。实验(一):点燃蜡烛,将火焰靠近喇叭口,把易拉罐快速按进盛有水的容器中,可看到蜡烛的火焰向外偏,好像火焰从喇叭里“吐”出来似的。实验(二):先将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一定深…  相似文献   

12.
静电现象一般由摩擦产生,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能吸引头发等等,静电既可利用,也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吹风机是目前家用电器中最普及的一种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吹风机还是自然课教学中非常好的实验辅助工具。a .在学习“摩擦起电”时 ,有一个实验是用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 ,使梳子带静电 ,它可以将头发吸引竖起来。在做此实验时 ,许多同学无法达到上述实验效果。究其原因 ,是头发上有头皮内分泌的油脂 ,头发潮湿不易起电 ,如何解决呢 ?在教学实践中 ,教者让学生事先在家用洗发水将头发洗净 ,切忌不要涂擦发油等护发用品。讲课时 ,边用吹风机吹 ,边用梳子梳头发 ,简单几下 ,头发便会被梳子吸引着竖起来 ,同时发出清脆的噼叭声 ,很好地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梳子制造商招聘推销员,让应聘者带着梳子去卖给和尚。应聘者A带着梳子出发后,他想:和尚光着脑袋,谁会买梳子梳头发呢?他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无果而归。应聘者B带着梳子找到那些和尚说,你们虽不用梳子梳发,但能用梳子挠痒痒啊!于是,推销了一些梳子。应聘者C带着梳子来到寺院,见香客盈门,香火鼎盛,便找到住持说,何不买些精美实用的梳子送给香客,以作纪念,以吸引更多的香客呢?住持曰然。于是买下他带去的所有梳子,还预订了大量的梳子。自然,应聘者C成了优秀推销员。  相似文献   

15.
原题一个质量为m1的绝缘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的光滑板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2、带电量为+q的带电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带电物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一个带电的气球能吸在玻璃上,它的原理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相同吗?用摩擦带电的塑料尺子靠近细细的水流,可以看到水流发生偏转,它的原理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相同吗?若改用四氯化碳液体代替水流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要弄清楚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对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物理机制有所理解。本文先建构一个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物理模型,然后再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幼儿用的梳子是一人一把的吗?无论是日托还是全托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每天午睡或早晨起床后都要梳头,但一般都是只用一杷梳子。小女孩们排着队,由老师拿着这一把梳子一个一个轮流梳到底,并不更换梳子。这样,很不卫生,还可引起头虱、皮肤病等的相互传染。因此。幼儿园各班应为每位女孩配备一把小梳子,梳子柄上贴上橡皮胶布,在胶布上写上幼儿姓名,插入各自的布袋插内,固定使用,并要每周清洗一次。  相似文献   

18.
分析简单的带电现象,是同学们感到颇为困难的问题.要做到正确分析,必须注意几个;可题.1.两物体互相吸引,并不能判定两个物体都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异种电荷的两物体也互相吸引.所以,两物体互相吸引,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带电(正电荷或负电荷),另一物体不带电;②两物体带异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负电.2.两物体互相推斥,就可判定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但尚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3‘运用物体结构理论分析问题,紧紧抓住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正电荷的转移,以…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下册实验一、有关平行极电容器的几个实验1.如何使平板电容器带电使平板电容器带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带电导体(如起电盘)或带电绝缘体(如带电有机玻璃)直接跟一平板接触,另一种方法是用直流电的正负极分别接到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用第一种方法使平板电容器带电时,另一块平板必须接地,才能使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图1)。  相似文献   

20.
梳子     
飞鸟是苍穹的梳子,梳理出蓝天的澄明;秋风是苇丛的梳子,梳理出芦苇的妩媚。太阳是蒲公英的梳子,梳出金灿灿的花朵;小船是江河的梳子,梳出一道道“笑纹”。妈妈的温柔是我心灵的梳子,给我慰藉,给我温馨;老师的启迪是我知识的梳子,让我张开了求知的眼睛。(指导老师/朱国忠)(图/拍档工作室)(本栏责编/白静)梳子$江苏通州市大汐小学@徐文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