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爱"是芥川龙之介的很多小说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中亲情和爱情尤为芥川所关注,这和他的身世与经历有直接关系。文章从小说《杜子春》和《妖婆》入手来加以分析,挖掘深藏在芥川心底的"真爱"。  相似文献   

2.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典范之作,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新精神分析文论中"生产性的爱"这一人学理论,从爱情、亲情与友情三个方面探讨贝娄小说《赫索格》中的人性异化问题,旨在了解贝娄通过描述异化反对异化,以及主人公在异化环境中如何发挥潜能,努力实施自我体验,进行自我拯救,追寻"存在真谛"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 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 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早期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主次线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亲情与爱情矛盾运动,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蕴。即透过《儿子与情人》,发现亲情与爱情这对矛盾之间随文本不断发展完善的真正意义。通过线索分析进而揭示出亲情是大于爱情的,强调了亲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早期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主次线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亲情与爱情矛盾运动,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蕴。即透过《儿子与情人》,发现亲情与爱情这对矛盾之间随文本不断发展完善的真正意义。通过线索分析进而揭示出亲情是大于爱情的,强调了亲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源  季海洋 《文教资料》2009,(11):28-29
《伤逝》中的子君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从她们各自的亲情、爱情和社会人情方面进行了探析,从而归结出正是男权统治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的扭曲导致了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焦窈瑶 《文教资料》2012,(32):161-165
同样以盲女的爱情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春琴抄》和《盲恋》分别体现了信奉"艺术至上"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和中国作家徐訏在各自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对"美"与"爱"的执着追求。作为名正言顺的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谷崎润一郎在"转型期"创作的《春琴抄》既烙上了其早期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残留的"恶魔主义"印记,又有"阴翳之美"的超越。而长期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边缘化的"鬼才"徐訏在20世纪50年代漂泊在"独立于海峡两岸文学格局之外"的香港,始终坚持自由主义的创作立场,延续对生命爱情的哲学探索,《盲恋》中的梦放、微翠和《春琴抄》中的佐助、春琴同样经受了视觉对爱情的考验,佐助自毁双目使春琴的"美"和两人的爱情得以重生,梦放为微翠的"献身"和微翠复明后的自我毁灭带有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表现了探索"心灵与肉体的消长,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内心与外界的冲突"的"唯美主义者"徐訏内心的痛楚。  相似文献   

10.
《无字》是张洁第二次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一部长篇小说,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本文主要从爱情悲剧、母女亲情两个角度,阐释小说的主题,并通过对禅月的分析,来揭示作者寓于绝境中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形象,为追求婚外爱情而卧轨自杀,演绎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海斯特·白兰是美国作家霍桑《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是因婚外恋受清教戒律的惩罚而孤独一生的爱情悲剧。虽然两位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结果都是悲剧,并且均受到宗教信仰的压抑、受到社会的排斥和孤立、受到恋人的冷落,但两位女性形象的精神境界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爱情,人类生存中希望的花朵,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艾米莉于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比起她的姐姐夏洛蒂同时出版的《简·爱》的境遇,简直有天壤之别。《简·爱》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呼啸山庄》面世却遭到冷遇,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指责:这部"可怕"、"恐怖"的作品简直可以叫"枯萎山庄",哪里有美好爱情的描写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看,即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黑骏马》的意蕴是丰富的,是一首生命的诗,是一个年少的梦,是一曲华彩的旋律,是一种失去的美好回忆,是青春,是理想,是亲情,是爱情。在这曲生命的旋律中,它奏出了文化观念的冲突,生命意识的高扬,草原生存状态的"知在"的表达等多重审美意蕴。四处飘洒着生命的余韵。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春香传》和《春香》的比较入手,对两部小说中的母女形象作了分析和疏理,发现《春香》中的春香和香夫人性格的移位变化,即消解春香的"传奇"把它置换给香夫人,从而《春香》的主题由《春香传》的爱情贞烈转变为春香、香夫人的女性解放寓言,金仁顺由此确立了自己文本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唐代爱情传奇被誉为唐代传奇中成就最高者。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号称中唐"三大爱情传奇"。小说中的三位女子李娃、莺莺、霍小玉皆为美而多才、积极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女性。然而她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一个皆大欢喜,一个则另嫁他人,一个以死殉情。正是因为三位女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她们命运迥异。而这迥异的命运却共同折射出一个制度森严、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是一个有着诸多经验共存的文本,有着对革命历史的宏大叙述,也有着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农村农民的生活样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政治经验、生活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存在及存在方式的分析,来对它进行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8.
《乡愁》诗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性感情的流露,写亲情,写爱情,写无柰,漂泊似乎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浅浅的海峡",可以说构成了最丰满、最惨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19.
亲情、爱情、友情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歌颂的永恒主题。然而,这种颂“情”传统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却遭到了彻底的颠覆。《金瓶梅》刻意表现的是“亲情”之淡、“友情”之伪、“爱情”之假。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对作品的创作意图给予了诠释。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沈从文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然风景优美、民风习俗淳朴的湘西画卷,谱写出一曲人性美的赞歌,让人们从中看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且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章从亲情、人情、爱情三方面入手,品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乃至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