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听评课应是校长最重要的“分内之事”,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沉心静气,了解教学现状,掌控教学质量;才能走近师生,了解教师状况,引领专业成长;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实情,把握教育方向;才能观察班级管理,洞察管理细节,弥补管理漏洞。探讨校长听评课的方式、方法及价值,对帮助校长走出听评课的误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的确如此,听评课应是校长最重要的“分内之事”。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沉潜静气,了解教学现状,掌控教学质量;才能走近师生,了解教师状况,引领专业成长;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实情,把握教育方向;才能观察班级管理,了解空间状态,洞察管理细节,弥补管理漏洞。因此,探讨校长听评课的方式、方法及价值,对帮助校长走出听评课的误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的确如此,听评课应是校长最重要的"分内之事"。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沉潜静气,了解教学现状,掌控教学质量;才能走近师生,了解教师状况,引领专业成长;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实情,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只有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挥,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宁夏教育》2010,(6):17-18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校长在教学管理上既要扮演好校长的角色,又要回归教师的角色;既要站在校长角度审视课堂,又要站在教师角度,用教师常态的角色意识思考问题。扮演好两种角色,工作的着力点就应放在进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评课。校长的教学管理就是用听课评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效课堂,推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教学研究的立足点。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恰当的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全面了解师资队伍状况,优化人员配备,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在听课评课中"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因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中,校长和教师就教学层面而言,本应处于同一平台,事实上两者永远也做不到公平。就拿教学环节中的听课而言,校领导可以深入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并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评课,而换位进行,教师能这样吗?可能情况就不完全一样了。这不,近日在某校就上演了一场由校领导听课、评课与老师听课所引发的矛盾。【案例回放】新学期伊始,某学校就要求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星期一的早读课刚下,陈校长就搬着一张板凳,来到五年一班教室坐定。这一节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李老师根本没有想到今天会有人听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可见,校长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支持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牢牢牵住教学工作的牛鼻子。下面仅就校长如何听好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亦群 《上海教育》2008,(10):50-51
现代校长有三种能力变强了: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两种能力变弱了:指导课程建设能力、指导课堂教学能力。而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既是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有效管理的需要,更是现代校长课程执行力的体现。校长通过听课评课既可以获得教学常规落实的指挥权,不断引导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又可以获得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使教师点滴的经验变成系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校工作的中心在教学,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旋律,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关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上,将听课和评课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校长又将如何听课和评课?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校长如何通过听课、评课来指导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呢?我们约请省教科院郭晚盛副院长撰写了此文。“六看”是指: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三维目标;二看教学内容,是否实现了两个改变;三看教学过程,是否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究精神;四看教学方法,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五看教学评价,是否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六看课堂管理,是否体现了开放性和生成性。本刊将分三次刊登这篇文章,以期对广大校长和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有效课堂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一是学生校园学习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二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因此,校长必须坚持听课评课,并且应成为校长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课堂中,校长才能整体了解、诊断课堂教学现状,引领教师对有效课堂的追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听课的形式要多样每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教学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3.
方扬平 《江苏教育》2014,(12):58-58
听课评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抓好了听课评课,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目前,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校长应该如何听课评课呢?  相似文献   

14.
听课评课是校长最需要做的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榆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抓好了听课评课,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能全面提高课学教学质量.校长只有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走入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避免瞎指挥,给教师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只有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效能。下面我就针对校长如何评课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的确,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应属于“自已的事”。无论你再忙,也应该腾出时间来深入课堂,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它可以帮助校长掌握学校内部的许多真实状态,正如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在著作《优秀校长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中所讲,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分析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校长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引领人”,就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领域和中心环节。那么,校长的“水手”角色应如何担当呢?  相似文献   

18.
严卫林 《江苏教育》2006,(1A):33-33
一忌:“一锤定音”一直以来.一些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实行“论资排辈”,先由校长进行评课.然后其他教师依次“附和”。一来,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万事得由校长说了算.所以在评课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先由校长评;二来,校长大多德高望重,让校长先评。也体现教师对领导的尊重。“教师客气,校长当福气”.在评课时.一些校长也总会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19.
陈军 《上海教育》2008,(10):46-47
每一位校长都认同听课评课在校长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校长如何探索到适合学校特点、行之有效的听课评课方法?对于校长听课评课的内涵和价值又会有怎样超越听课评课这一形式表象的思考呢?为此,本刊编辑部针对“校长听课评课”这一主题组织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14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中小学校长来共同探讨。在座谈会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成为校长们引用最多的一句话,这也形成了此次座谈会的一个讨论基础。校长们在分享各自进行听课评课的实践经验之外,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供了对校长听课评课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