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建安文学”与曾操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建安文学”及曹操诗歌繁荣发展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意思是唐代诗歌最繁荣,出现了李白、杜甫、自居易等名大诗人和许多优秀诗歌:宋代词最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名词人和许多优秀词作;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传播的历史进程当中,随着诗歌的繁荣,对传播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传播方式的演进也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古代诗歌的传播方式这一问题作历史的、纵向的审视,通过上至先秦下至现代,诗歌传播经历了由传统的传播方式到现代大众传播阶段新型传播方式的骤变,从中透视出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典型代表在人们的接受活动中逐渐由主流到边缘的延迁过程,进而揭示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美学价值为核心的文学走向边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全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郑微 《考试周刊》2015,(10):11-12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他不仅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还在许多方面对乐府诗进行了改造:扭转了文人对乐府诗的态度,突破了汉乐府歌辞、歌曲对应的死板形式,在内容上打破了题目、内容一致的原则,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与表现范围,扩大了叙事的空间,增加了抒情的程度,等等。曹操对诗歌改造,为后来文人诗歌的发展与繁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五四语言变革之后成长起来的新诗,其现代化过程是复杂曲折的。一方面,新诗以接近口语的日常语言介入传统诗性语言,胡适指出“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诗怎么写”,突破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寻求适合表达现代生存经验的语言形式,这是给诗歌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大胆尝试。实际上经过唐代诗歌的繁荣,传统诗歌已经在走下坡路,逐渐僵化,它在形式上经受的种种约束,包括章法、句式、用典、对仗、平仄等,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这种日益僵化的形式已经不适宜表达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吕家乡认为:“新诗之所以能够取代精致圆熟的古典诗歌模式,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和内心状态已不是古典的‘意境’所能容纳。”  相似文献   

11.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南唐诗在五代十国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至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南唐诗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研究较为肤浅,主要是点评、感悟式的评价;20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才陆续展开.南唐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离不开山水,山水孕育了唐诗;山水由唐诗而妩媚,唐诗因山水而生辉。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南唐唱和活动非常广泛,呈现出鲜明的群体和地域特色,它既是唐音的余序,又是某些宋调的萌芽。在向宋初文坛延续的过程中,南唐唱和诗对宋初应制诗风,诗艺的切磋探讨,以及教化功能的提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