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短跑的动力 对短跑运动而论,摆动腿着地后到脚离地时,脚固定于地面的支撑腿转动,为下肢肌肉止点端肢体固定的肌肉收缩,即脚固定的下肢肉收缩。下肢肌肉这种收缩产生的力矩,不仅使近端肢体绕远端肢体运动或下肢体运动或下肢绕固定点运动,而且还带动躯干和身体的其它部分肢体发生位移运动,即不仅能改变身体总重心的位置,还能使整个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移运动。因此,下肢肌肉这种收缩产生的力矩能成为短跑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短跑教学中,一些教师强调跑动中的伸膝、伸髌及下肢的蹬伸能力,旨在增大步幅,提高短跑速度,却往往忽视了摆动效果和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易造成身体身心在垂直方向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水平运动的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现代短跑技术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这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相互信任在教学中强调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跑动中的肌肉放松和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提出了用“用髋跑”技术,通过增大步幅来提高短跑的速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短跑训练是以专项力量练习为基础,辅之以专门性练习和途中跑,从而形成合理的短跑技术。专项力量训练被作为改进技术的重要内容,其更加符合现代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的要求。 人体在短跑中运动动力主要来源于支撑腿、摆动腿、骨盆转动(送髋)等各个关节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肌拉力作用于地面,使人体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而身体的其它环节肌肉的快速收缩与动作的到位,则是  相似文献   

4.
正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讲,髋关节在人体的中间部位,向下连接下肢,向上连接躯干和上肢,躯干和上肢摆动产生的滞动反作用力以及地面作用于人体的反作用力,都要通过髋关节来进行传递;同时,髋关节连同骨盆组成了人体最粗壮的关节,上面黏附着大量的大肌肉群,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可绕三个轴做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的运动,在人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快速运动时,通常是髋关节附近的肌肉首先发力,进而带动相邻的关节产生运动。在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常提到"转髋"、"伸髋",并用它来纠正与改进技术。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对髋关节练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短跑力量训练是以速度为核心,以肌肉专项收缩形式为依据而进行的专项力量训练。根据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特点,首先应该选择伸髋、伸踝、屈膝、屈髋、仲膝的力量进行练习;练习的肌肉首先应选择臀大肌、股二头肌、髂腰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练习的部位依次是髋关节、足关节和膝关节。  相似文献   

6.
在短跑教学中,一些教师强调跑动中的伸膝、伸髋及下肢的蹬伸能力,旨在增大步幅,提高短跑速度,却往往忽视了摆动效果和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易造成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水平运动的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现代短跑技术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这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下肢鞭打应属于打击性鞭打动作,选择踢球这一典型的下肢鞭打动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录像拍摄与解析技术、逆向动力学计算方法和无线遥测肌电测试与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同步研究,以期能够从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3个不同的层面来揭示下肢鞭打动作的特征与机制。研究表明:1)下肢鞭打动作角速度特征为后摆时表现为大腿逐渐减速,小腿加速→最大角速度→减速的特点;前摆时表现为大腿加速→最大角速度→减速,小腿持续加速的特点。2)髋关节的屈肌力矩、膝关节的伸肌力矩、踝关节的背屈力矩在下肢鞭打动作前摆阶段起主导作用;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力矩起定向作用;髋关节旋内/旋外力矩、膝关节旋内/旋外力矩以及踝关节内翻力矩的主要作用是对脚的方位及倾斜程度进行调整。3)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在下肢鞭打动作前摆阶段起主导作用。4)小腿加速前摆的初期伸膝肌群产生的伸膝力矩在起支配作用,后期是伸膝力矩与来自大腿角动量的传递共同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强 《体育科学》2005,25(7):88-95
研究目的:深入认识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动作系统中各环节协同的关系,完善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研究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论:优秀运动员支撑摆动技术的主要运动学趋势,是支撑腿和摆动腿的髋角、膝角和踝角在支撑过程中均较小,两大腿的剪绞速度更快、幅度更大;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绞—制动;积极着地是合理的短跑技术的基础;途中跑中前支撑段的技术效果是提高和保持最高跑速的主要影响因素;跑的主要动力是体后支撑阶段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同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两大腿的剪绞—制动力量和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低位趋等长力量,是短跑专项力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牛超 《体育师友》2003,(1):20-20
短跑教学与训练中,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是步幅小。其原因是前摆低,大腿抬不起来。大腿的屈肌群力量和伸肌的柔韧性不好。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常被忽视,那就是"骨盆"的移动不充分。 "髋关节的运动并不限于下肢,骨盆也参于下肢的运动。单足支撑时,绕一侧髋关节的冠状轴可作前、后倾运动。可利用骨盆运动作'送髋'动作以增大步幅"(《人体解剖学》高教版),骨盆的后倾使髋关节处于前移的姿势,即"送髋"动作。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重视髋关节的领先摆动对于纠正短跑技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髋关节练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男子短跑运动员上下肢关节力矩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科学评价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水平,寻找适应短跑运动要求的合理的各关节肌肉力矩比率,科学地制定统一量化的专项力量评价指标,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儿童、少年、少体校运动员和青年运动员的髋、膝、肩关节肌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各组髋、膝、肩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屈伸肌的峰力矩比值则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各组左、右膝关节的伸肌快速力与绝对力量的比值均值小于屈肌,特别是运动员和少体校组差异明显;各组左、右髋关节的伸肌快速力与绝对力比值均大于屈肌;以髋关节为基准求出各髋、膝、肩关节在60°/s时相对峰力矩的比值,运动员与儿童组相比膝关节平均比值增幅较大,而肩关节同比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