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在元代,怯薛入仕较其它途径入仕官员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表现在任职迁转上,他们不遵循元政府的普通规定,往往被皇帝直接提升而不经过中书省,其根本原因在于怯薛入仕后依然与皇帝保持着怯薛关系。  相似文献   

2.
有元一代,不仅间或出现投下与位下、投下与各枝儿的混用或叠用,元后期"爱马"及其汉译"各枝儿"在怯薛内外的频繁使用与混存,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元世祖朝"头项"改作"投下"用以指称五户丝食邑等的第一次变化之后,"爱马"、"各枝儿"在怯薛内部的局部使用和时而指谓昔宝赤等怯薛分支,则是其在元后期的第二次较大变化。"爱马"及其汉译"各枝儿"延伸进皇帝大怯薛内之际,已明显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群体"、"贵族那颜所属军民集团"等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偏向"部"、"集团"、"支系"等衍生义,从而和爱马本义及前期涵义有所变异了。  相似文献   

3.
怯薛制度为蒙元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怯薛轮值史料为怯薛长轮值日及相关内容的记载,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这方面的史料已搜集到105条。徽州《珰溪金氏族谱》中保留的两则怯薛轮值史料,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其进行考释与探讨,可以丰富我们对元代怯薛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怯薛"根脚显赫",地位尊宠,与皇室关系密切,常被朝廷选派为使臣出使.怯薛使臣在劝降招谕、海外寻宝、绥和诸王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派遣怯薛承担出使任务是元代使臣出使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与蒙古早期的家臣制有着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8,(5):35-39
察哈尔部前身即成吉思汗贴身护卫军"怯薛"。"怯薛"最初由成吉思汗身边为数不多的侍卫亲兵组成,到成吉思汗西征时,"怯薛"已扩充到万人,成为成吉思汗身边的"中央万户"。怯薛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横扫了中亚诸国及古俄罗斯诸公国,将古俄罗斯的版图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区域,最终打通了亚欧两洲的陆路交通线,对推动东西方经济及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质子军,又名秃鲁花军。它是元代军队的一种。过去,中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但至今仍存在某些分歧。有人把质子军与怯薛组织中的禿鲁花护卫混为一谈,有人还说,元朝时期文武官员纳质都构成质子军。笔者拙见,上述看法似有一定片面性。毋庸置疑,质子军和怯薛中的秃鲁花护卫均来自与蒙古草原贵族有主从隶属关系的那可儿(伴当)。二者在人员身份上也都有人质的寓义。故蒙古人统称之为秃鲁花。然而,质子军和怯薛秃鲁花护卫毕竟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实体。质子军主要是蒙古国时期签取某些被征服区域的将校及富户子弟而组成  相似文献   

7.
顺治皇帝召五世达赖喇嘛入京一事引发满汉之间的激烈论争,顺治八年洪承畴所上奏疏是汉臣意见的集中代表。论争是满汉文化的交锋,清朝入关之初,正处于满汉民族文化冲突的凸显时期,入仕清朝的晚明汉官群体不仅希望跻身外族政治集团,更希望能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顺治皇帝,建构新王朝的治国理念。论争又是国家民族政策的辩论与选择,五世达赖喇嘛最终入京觐见并受封,对满、蒙、藏上层的联合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雒国盛 《华章》2008,(18):26
纳质,是蒙古大汗强制向被征服国家或民族征取质子,"取质以邀信"的一种政策.由于蒙古族是一个尚"质"的民族,因此纳质也成为了蒙古的一个传统.蒙古汗国初期的质子绝大多数被充入到怯薛宿卫组织之中,质子入侍与怯薛宿卫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二者对蒙古汗国的政治统治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商人入仕现象在安史之乱后更加多见。唐代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买官、行贿、告密、捉钱、私觌等。而商人入仕的社会背景原因,一是唐商人经济力量增长进而追求政治地位,二是朝廷财政困难,三是官场日益腐败为商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 ,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 ;入仕后 ,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固穷守节的价值观 ,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 ,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 ,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王朝中,宗室在政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金朝,为了使宗室为维护王朝统治服务,为其提供了非常宽泛的入仕升迁途径。其中一些途径几乎为宗室所特有,如以军功、世袭和门荫入仕;还有其他一些途径如科举和出职等。在所有这些途径中,宗室成员或多或少都享有一些特权,可以更加容易地入仕或得到升迁。随着金王朝由盛转衰,宗室享有的入仕特权有所减少,这与金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韦执谊和李德裕都曾经位及唐朝宰相,都出身于世家大族,颇具文采,政治主张上都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但入仕途径却大不相同,韦执谊通过科举入仕,李德裕却是恩荫入仕。在仕途经历方面,韦执谊主要在中央任职,李德裕则在中央和地方交替任职;韦执谊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李德裕则文武兼备。然而,两个人的仕途结局都是被贬崖州,骨葬南溟。  相似文献   

13.
开心排行榜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小编特地搜罗了这些幽默段子,博君一笑。其实,快乐很简单。Now,enjoy youself!【史上最牛的皇帝】唐中宗李显是史上最牛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于是,历史给了李显一  相似文献   

14.
康里阿沙不花家族是元代著名的色目人官僚家族。该家族的社会网络主要以官僚为主,兼有士人、乡里及宗教人士等。其通婚对象集中于蒙古和色目人贵族官僚。在丧祭、信仰、礼俗等文化表现上,在保留某些原有信仰习俗的同时,又兼具汉化和蒙古化的倾向。这显然与其怯薛背景、原有文化状况、生活环境变迁及其较高的政治地位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童子科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童子科与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童子郎”,“童子奉车郎”,“童子”等名号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唐代童子科是唐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小科目,其面向的对象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童子由诸道荐举或乡贡,礼部主持考试,有时皇帝亦亲自召见,策问。童子登第一般都授官,由于其年纪尚轻,一般都会参加制举或吏部科目选,以加快晋升速度,五代童子科基本上沿袭了唐朝旧制,但在童子年龄,荐送和乡贡,考试内容及入仕等方面都作了一定的调整,唐五代童子科举的产生和发展与唐朝历代皇帝,大臣重视儿童教育紧密相关,唐五代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完善,为儿童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白入仕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在他漫游过程中,以其诗文“名动京师”;其二,在其寻求举荐中,道流相助;其三,朝廷屡屡下诏搜罗贤俊,李白应诏入仕。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也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然而,孟浩然并非无意入仕之人,他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世的强烈愿望。其诗作《望桐庭湖赠张丞相》就表现了他的入仕之心和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入仕前,入仕,时仕时隐到归隐四个人生阶段,入仕前,陶渊明接受的是完整正规的儒家思想,入仕后,儒家思想与现实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使其在陶渊明思想体系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陶渊明选择加强了儒家思想中的因穷守节的价值观,最终在其归隐之后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陶渊明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童子科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唐朝设立童子科后,神童的培养与选拔及入仕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唐宋时期是童子科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不同时期通过童子科考试的儿童在待选和入仕等方面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胡丹 《考试周刊》2012,(86):19-20
孟浩然常被塑造成无心入仕、寄情山水的隐逸者形象,本文旨在从诗人所处的时代、生活背景及其诗作两方面来论证孟浩然是渴望入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