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桌面型3D打印机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的累积制造技术,容易受到打印速度的影响降低打印机工作效率,传统的桌面型3D打印机采用单路固定数据传输和逐层打印的方式,增加了打印时间,导致打印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桌面型3D打印机速度提升算法。分析了桌面型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设计桌面型3D打印机的喷墨控制模型,采用打印效率和打印速度对偶分析方法,融入频分多路复用(FDM)方法实现桌面型3D打印机的多目标集优化控制,并对速度量化指标进行评估,根据不同频率传送各路打印请求消息,实现打印速度提升。仿真实验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各路打印输入信号的干扰频谱,实现3D打印机的喷墨准确控制,大幅降低打印时间和内存开销,提高打印速度。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1)
对创新实践活动中拼装3D打印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比,介绍了拼装3D打印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拼装3D打印机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拼装3D打印机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3D打印时,3D打印机的导丝喉管是工作条件比较严酷的零部件之一,其隔热性能对喷头吐丝的通畅性以及打印机工作的整体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种工艺,首先通过ANSYS软件对3D打印机的导丝喉管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然后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及施加载荷,最后得出其温度分布云图以及温度梯度分布云图,并对所得到的云图进行分析,为导丝喉管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并联式3D打印机的结构设计。传统的3D打印机通过XYZ三轴导轨的运动,控制打印头将打印材料层叠起来形成空间模型;并联式3D打印机采用Delta并联机器人结构,由三根并联臂带动动平台,最终实现打印机喷头输出三个移动自由度。对并联式3D打印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理论建模,在adams下对其运动进行了仿真,对打印机的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了设计。通过制造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并得出结论。并联式3D打印机具有更高的打印速度和精度,对零件的批量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D打印机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历年专利申请量、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类型及IPC分类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国内3D打印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3D打印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内打印机市场的现状出发,对打印机重要组件显影剂所属领域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国家/地区分布及主要申请公司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显影剂领域的专利技术现状;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数量、国家/地区分布情况,获得显影剂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分布状况;最后介绍了我国在打印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案例,旨在为我国打印机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设计软件和合适的原材料,3D打印机可以生产出衣服、鞋子、足球、蛋糕,还可以打印枪支、房屋,甚至是人体器官等。毫无疑问,作为时下的热点话题,3D打印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于生产过程的看法,然而,它给专利侵权判定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我国现行《专利法》中明确指出,专利侵权具有6个构成要件,分别是专利权有效、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行为人有实施专利的行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保护范围、不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所指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几种情形。从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  相似文献   

8.
以3D打印技术领域专利信息为基础构建具有多重属性节点的专利网络,利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对3D打印技术领域专利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可以代替传统的分析方法来识别该技术领域中的关键实体(关键专利权人、关键技术、关键区域分布及关键任务),并对关键实体的演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8)
3D打印机至问世以来,其结构经历过两次很大的革新。从以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为基础研发出的XYZ型3D打印机到以球坐标系为基础研发出的三角洲3D打印机,坐标系应用的拓展带动了3D打印机结构技术的发展。本文试图从3D打印机结构模式固定的现状入手,结合不同种类的坐标系对国内外现有的3D打印机结组成加以分析,阐述了在3D打印机结构的革新中,坐标系的运用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探索驱动3D打印机结构革新的关键因素,进而对未来3D打印机结构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机作为3D领域的一种前瞻性产品,带来了世界性制造业的革命,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目前成为一种潮流正迅猛发展,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3D打印机的迅猛发展和普及,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使得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也使得大众烦恼。本文针对3D打印机中常见的一些影响打印机正常工作问题进行浅要解析。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techniques,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microfluidic/Lab-on-a-Chip (LoC) fabr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However, to achieve a satisfying printing quality of the target devices, researchers usually require quite an amount of work in calibration trials even for high-end 3D printers. To increase the calib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average priced printer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icrofluidic community, this work has presented a computer vision (CV)-based method for rapid and precise 3D printing calibration with examples on cylindrical hole/post diameters of 0.2–2.4 mm and rectangular hole/post widths of 0.2–1.0 mm by a stereolithography-based 3D printer. Our method is fully automated, which contains five steps and only needs a camera at hand to provide photos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recogn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ur CV-based method could provide calibrated dimensions with just one print of the specific calibration ruler to meet user desire. The higher resolution of the photo provides a higher precision in calibration. Subsequently, only one more print for the target device is needed after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Overall, this work has provided a quick and precise calibration tool for researchers to apply 3D printing in the fabrication of their microfluidic/LoC devices with average price printers. Besides, with our open source calibration software and calibration ruler design file, researchers can modify the specific setting based on customized needs and conduct calibration on any type of 3D printer.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研究型大学研发投入与首都区域专利产出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研发投入在影响专利产出过程中存在2期的滞后效应;研究型大学研发经费投入每增加1%,首都区域研发产出当年将增长0.3%,大学研发投入在3年内共使得专利产出增长了0.6%;大学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其对专利产出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是大学研发投入G ranger意义上的原因,但研发投入没能有效地促进首都区域专利产出,二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面向智能船舶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利统计层面对智能船舶技术全球分布态势、主要专利权人、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分布、专利价值、重点专利、主IPC分布对比分析;并且通过3D专利地图对热点技术领域可视化分析。从专利价值层面来看,中国虽然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拥有大量的专利,但是专利质量普遍较低;从创新主体来看,国外多为科研机构和企业,而中国高校占绝对优势。从技术研究热点来看,智能船舶技术主要集中在智能运动控制、航线规划、通信导航。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我国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布局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要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论文和Derwent专利文献,利用SATI、SPSS等分析工具,提取文本关键词并构建相异共现矩阵,采用多维聚类方法识别研究热点主题。在继承和发展Naoki Shibata技术机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研究热点主题的差异来识别金属3D打印的技术机会。研究得出,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分别有4个研究热点主题,识别了两大类共4个技术机会。首次基于专利和科技论文研究金属3D打印的技术机会,开拓了金属3D打印的研究视野,对金属3D打印行业的企业战略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静 《现代情报》2013,33(10):101-104
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的专利数据库中获取江苏省211高校1985-2012年的专利申请及专利公开数据,从年代分布、专利类型分布、地域分布、技术领域分布、专利转化率以及专利维持情况6个方面对江苏省211高校专利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指出,我国高校目前存在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不断攀升与专利实施率低、专利维持时间短、授权专利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的发明专利信息,采用专利地图和专利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竞争态势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干细胞产业专利技术增长强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是我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竞争者;我国干细胞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大学,国内研发团队领军人才明显少于国外机构,国内专利技术质量也不及国外。研究旨在为我国干细胞产业专利战略和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对专利数据进行时间、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分析,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实力的分布情况;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绘制人工智能的知识图谱,挖掘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技术热点与前沿领域,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产业中专利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技术知识基础并形成有效的技术组合,本文选取3D打印这一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专利情报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技术知识基础对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作用机制,并从专利管理视角提出区域与工艺技术知识基础的界定及其对技术产业化的影响,拓展了知识基础理论在产业创新研究中的应用。[过程/方法]实证研究中,运用孔多塞评价法对中国三省区和3D打印三种主流工艺的专利技术知识基础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从创新网络结构、知识基础规模、知识基础广度、知识基础多元度、知识基础深度五个维度综合对比了在不同区域和工艺基础上推进技术产业化的专利条件与实施潜力。[结果/结论]以3D打印产业为例的研究发现,特定技术在不同区域和工艺上势必存在专利技术知识基础差异,仅从专利数量等单一因素来判断某区域或技术工艺是否具备技术产业化基础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产业规划是不够客观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专利类型、技术领域、专利分布情况及主要专利权人等方面分析了海洋波浪能中国专利布局现状,并根据专利分析结果对我国海洋波浪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在海洋波浪能技术方面已有初步的专利积累,并且其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海洋波浪能中国专利主要由我国个人所申请,此外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而我国介入海洋波浪能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太少。我国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波浪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海洋波浪能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