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世纪 ,但对 2 0世纪社会主义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本文对其中三个观点进行了商榷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 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搞早了 ,过渡时期不是太急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太慢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期的庄学研究,中国学者分别从哲学和文学视角进行了研究;20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庄学研究以改革开放为界,不断深化发展.同时海外的庄学研究在20世纪也从未停止.20世纪的庄学研究揭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1世纪庄学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纪庆典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中,以“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尤为引人注目。近百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或校长代表出席了会议。从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21世纪大学的教与学、21世纪大学与社会的关系、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经费等4个方面,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纪庆典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中,以“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长论坛”尤为引人注目。近百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或校长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文从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21世纪大学的教与学、21世纪大学与社会的关系、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经费等4个方面,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校长的理论思维与学校发展●山西省教育学院吴丽萍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时,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对未来的世纪进行了美好的设想和科学的预测。有人说: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还有人说:21纪纪是哲学的世纪,……总之,新的世纪会带着她前所未有的风采迎接她的每一个儿...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为读者津津乐道。本文探讨了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并指出,正是这些艺术特征使这些小说获得了成功。同时,为了证明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19世纪之前的英国作品在艺术特征方面的不同之处,本文对它们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对面向21世纪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意英十四行诗发展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十四行诗从诞生于意大利到 16世纪传入英国直至 2 0世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并对意大利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体 )和英国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式 )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十四行诗在英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继莎士比亚式之后出现了密尔顿式 ,传到 19世纪浪漫主义大诗人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创新 ,产生了变体十四行诗。 2 0世纪一些现代诗人继续沿用变体十四行诗进行创作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20世纪文献检索课教材现状入手,对20世纪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提出了一些现点和看法,并对21世纪的文献检索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对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综述,阐明了21世纪篮球运动发展的几点综合趋势,揭示了21世纪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现实。为21世纪中国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借鉴美国学术界关于现代工商业制度形成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采用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美国现代工商业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美国现代工商业制度的兴起首先得益于美国当时悄然推进的交通、通讯和科技革命,这是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美国企业家主动出击,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联合。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这种企业合并运动达到高潮。正是在这种合并运动中,一种新的公司体制———现代工商企业制度形成。它们为美国现代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国板索里说唱产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不断加工,其唱词和道白杂糅了生动的百姓用语和丰富的文学语言,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于一身,宣扬了千百年来韩国民众所信奉的至情、至善等普世价值观念。板索里不仅令显赫的王亲国戚达官贵人们驻足,也可以使卑微的引车卖浆者陶醉,典雅的汉文化色彩和戏谑狂欢的原生态色彩的调和,体现了板索里这一民间艺术亦庄亦谐的多元化追求。  相似文献   

13.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4.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自19世纪中叶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具有鲜明近代特征的大众传播模式在此过程中确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副产品之一即是清王朝覆灭前夕颁布的一系列新闻法规。清末新闻立法也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大众传播的诸项特征。国家立法机器与大众传媒间的互动关系对今天亦具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大众传播载体的出现和运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载体传递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科学素养研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公众科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科学素养概念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趋势有:多元化、扩展化、层次化、行动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章在明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及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了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巨大国难和具备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出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构想,以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9.
西方大众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我们的选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20世纪西方高等教育经历的两次较大扩张导致了多种阐释扩张的理论,教育过度说与大众高等教育说是其中主要两种。大众高等教育学说在中国语境中受到种种误读,并因此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西方存在种种表明大众高等教育是一种非理性教育形态的事实,经常被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大众高等教育给西方个人与国家带来种种两难困境,中国也面临相同的困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走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西方步入了一个竞相革新的年代,研究此时期的历史,对深入了解世界民主化历程有着巨大帮助。19世纪初的英国,贵族主导的议会政治体制已不能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受到了各阶层的不断挑战。面对可能出现的革命,妥协文化使改革成为解决政治问题的主要手段。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对选区的分布和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进行了调整,它是一系列民主改革的开端,也是英国迈向大众民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