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针对我国技术合同违约案件数量随技术交易数量与金额的上升而逐年增加这一现象,从技术和技术交易特有属性、制度环境、以及交易双方的战略行为等风险因素角度出发,分析了以上因素对技术许可的影响,并从监督机制的方法和有效性角度,探讨了如何对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中国技术交易评价指标研究一般针对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展开,随着技术交易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对技术交易双方的违约风险建立预警性指标体系成为交易平台的关键支撑需求。本文深入分析技术交易平台主体违约风险成因,构建适用于技术交易供需双方的技术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给出违约风险评价指标的赋值、权重分配方法及主动反馈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密码学、分布式系统以及博弈论等多学科理论,区块链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区块链引发了信息存储与交互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更安全、更有效的交易模式,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组织形式。区块链的技术突破,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等,影响到经济社会制度层面的变迁。同时,区块链的纵深发展对制度如法律法规、信息产权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应用边界也需要得到明晰。  相似文献   

4.
浅谈关联方及其关联交易的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规模化、知识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我国的集团公司纷纷出现。企业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本文从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风险入手,讨论关联方及其交易中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控制这种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数据权侵权问题一直是数据交易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数据交易过程中侵权风险进行识别,有利于相关利益主体从源头提高数据交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数据交易效率。[方法/过程]文章引入WBS-RBS框架对数据交易过程的数据权侵权风险进行识别,根据数据交易全过程构建WBS模型,根据数据权的类型构建RBS模型,分析数据交易全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数据权侵权风险。[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数据人格权的侵权风险主要发生交易前,而数据财产权的侵权风险贯穿整个交易全过程。为提高风险识别效率,文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数据交易活动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理推导的方式将影响资产定价的公司横截面因素与资本市场因素结合形成双因素模型,用其贝塔值代替传统CAPM模型的贝塔值测度噪声交易风险,用改造的噪声交易量指数NTVI测度噪声交易风险中的行为贝塔值。通过沪深两市A股的股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噪声交易风险,双因素CAPM模型测量的噪声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可决系数大于传统CAPM模型测量的噪声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可决系数,显示双因素CAPM模型对噪声交易风险的测度优于传统CAPM模型。  相似文献   

7.
曾小春  王永斌  应喆 《软科学》2007,21(3):76-80
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受攻击的角度出发,将电子商务非技术风险分为消费者面临的风险、销售商面临的风险和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风险。并从交易主体受攻击前、受攻击时和受攻击后三个时间段来构建一个电子商务非技术风险的技术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识别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喜梅 《内江科技》2010,31(9):141-142
如何度量并控制融资融券交易活动中的风险问题是有效实施金融市场风险控制,使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本论文在认真分析融资融券风险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将融资融券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列示,指出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及控制对策,为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学研究》2021,39(8):1364-137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解决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风险,因此对人工智能风险及其治理的探讨迫在眉睫。依据现有研究,论文首先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可能涌现出三类主要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依据契约理论,类比分析契约的特性所引致的交易问题和人工智能的上述三类风险,提出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观,认为:人工智能的风险源自于契约的不完备性、隐性性和不透明性。再次,依据契约治理理论,以契约的设计、实施和监督为重要环节,提出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化治理机制。最后,从制度设计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工智能风险契约化治理的保障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风险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观,提出了人工智能风险的契约化治理机制和保障制度,为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并将契约理论从探讨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拓展至"人-机"之间以及机器之间的交易关系,增强了该理论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企业通过使用电子银行/支付安全系统(DNA)技术后可以把交易资料和授权资料分两个渠道传送到银行账户主机。DNA系统改变了银行各种电子交易处理平台沿用几十年的单轨式交易传送系统,而采用双轨式的交易传送系统,有效解决了因客户重要金融资料遗失或被盗后引发的风险。本文以一商业银行对此技术的应用及实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区块链的隐私保护薄弱和科技服务交易的高产权特征,为增加科技服务去中心化交易的保密性,引入零知识证明技术应用到科技服务去中心化交易中,设计围绕交易金额相等证明和范围证明的隐私保护和加密解决方案,对其中的证明机制、证明框架、证明证据、证据验证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服务交易零知识验证具有完备性、合理性和零知识性,使得科技服务交易在被全网进行验证时不会透露交易细节信息,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交易中的隐私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企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科技统计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创新人才和创新经费投入的主体;企业是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机构建设和对外合作的主体、企业是专利申请与拥有、技术贸易和科技奖励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Industrial firms increasingly attempt to license their technologies apart from applying them in their own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ions in technology markets, an active approach towards technology licensing does not automatically result in licensing transactions. To balance prior research, which has focused on licensing transactions as the outcome of licensing intentions, we take a contingency view to analyze how characteristics of a firm's innovation ecosystem determine different strategic types of licensing. Specifically, we distinguish proactive licensing, which refers to identifying recipients for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and reactive licensing, which relates to offering licenses to infringers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rvey data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antecedents concerning appropriability, i.e., patent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determinants regarding technology markets, i.e., transaction frequency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roactive and reactive licensing.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has major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into technology licensing, markets for technology, and open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
韩继坤 《科研管理》2008,29(3):105-108
专利技术的特殊性以及制度激励约束的软化,决定了专利技术交易具有较高的成本。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是分析专利技术交易成本的重要工具。专利技术交易成本的控制有赖于政府制度安排、企业制度安排的互补、协同和强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区域创新引力,分析区域创新引力影响下科技资源流动态势,运用科斯定理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探讨区域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机理.认为区域创新相对引力与创新主体逐利共同影响科技资源市场交易并驱动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联系实际提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凯  李廉水 《中国软科学》2005,(11):130-135
企业技术转移交易中所得税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技术转移交易的价格、意愿和成交数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技术转移交易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企业技术转移交易中代表性较强的一项政策,其影响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明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转移交易企业所得税优惠所产生的效果受到影响.本文通过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技术方法对我国技术转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所得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商品查询、网上交易这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把电子商务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动态的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earches for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as a specific diffusion mechanism, using a sample of 16 OECD countries from 1971 to 1995.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The measur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chnology is OECD's Technology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which are country-level data on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f disembodied technology.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explicitly takes into account non-stationarity of the variables, and for this reason, dynamic ordinary least squares (DOLS) is the estimation method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rade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on the importer's productivity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Specifically, within OECD countries not in the G7 group, technology imports increase the host-country'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ith the effect being stronger in the initial years of the sampling period. There is no evidence on this positive effect of technology trade on productivity in the case of G7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技术交易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研究多维邻近性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为制定成果转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国集成电路专利转让数据为基础,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交易主体的多维邻近性、内生结构依赖对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对技术交易无明显作用;技术和制度邻近性在最近三年才开始对技术交易产生影响;组织邻近性作用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社会邻近性一直发挥着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网络内生结构依赖研究发现:企业倾向与交易活跃的主体建立交易关系;具有直接交易关系的企业也很可能会通过间接联系完成二次交易,而只具有间接联系的企业则很难主动建立直接交易关系。该结论验证了技术交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引导产业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对于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其关键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对于交易效率的促进作用。现有对于影响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无法从根本上提出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及建议。为探明地区创新能力对于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将产生何种影响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4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效率评估两步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明类型专利和地区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形成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交易中介交易效率存在促进作用,而由实用新型类型专利提升导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交易效率存在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促进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