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采用SMW (soil mixing wall)工法桩的长大深基坑围护的变形受力特点,通过有限元对杭州地区某软土基坑进行三维建模,基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以及深层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探究SMW工法桩型钢布置形式、软弱土层分布以及土体性能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型钢间距越密集,SMW工法桩侧向水平位移、地表沉降以及深层土体位移越小;其中“密插型”布置方法比“插一跳一型”的围护结构位移最大值减小8.16%~9.74%,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减小约10.00%~23.53%。软弱土层厚度对基坑变形影响较大,软弱土层越厚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值与地表沉降值越大,软弱土层厚度增大后,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增大14.55%~42.22%、地表沉降增大2~7倍。通过上述研究分析结果,能为采用SMW工法桩的类似基坑围护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如何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结构安全,对基坑施工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地铁十号线珠江东车站工程为依托,通过对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连墙侧向位移及支撑轴力等受力变形规律,并为基坑变形控制提供了基础。实践表明控制不均匀变形、及时架设钢支撑、控制钢支撑预加轴力是控制基坑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锁扣钢管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可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基坑围护结构中。为探明锁扣钢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开展锁扣钢管桩围护基坑开挖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基坑地表沉降以及桩身位移进行监测,发现基坑地表沉降曲线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呈略微凸起的三角形曲线形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沉降量逐渐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变为下凹的“勺形”变化。随着开挖深度进一步的增加,围护桩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上部变形在架设支撑后受到限制,后续开挖引起的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点随之下移,围护桩变形逐渐变为弓形。锁扣钢管桩在基坑围护中可以起到很好的限制土体水平位移的作用,为锁扣钢管桩在未来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墙后地表的沉降变化等趋势,同时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基坑变形特征规律,为后期同类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会展中心站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建立深基坑三维空间实体模型,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根据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桩体水平位移、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最后将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采用FLAC3D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周边土体的实际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6.
俞钦钦  王立峰  庞晋  杨开放  陈巧红 《科技通报》2019,35(2):94-100,110
在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某城市地铁基坑进行了PLAXIS 2D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时地表沉降曲线在横向上呈凹槽型,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周地表沉降值逐渐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值发生在距围护结构水平距离约0.72H处,大小约为0.225%H。不同钢支撑预应力对坑周地表沉降值基本上没有影响,施加预应力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支撑与围护结构桩(墙)间的松弛,使围护结构受力合理。减少钢支撑的水平道数,坑周地表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加;对周边位移要求较严的基坑,可以使用多道钢筋混凝土撑代替钢支撑以减少坑周的地表沉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基坑设计、施工和对周围的建(构)筑物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地下水较高的含水丰富区,为保证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必须采取降水措施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降水改变了原有应力场和渗流场状态,破坏了土体的平衡,引发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所以研究降水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是基坑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文以粘弹性理论和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采用Merchant流变模型,推导出地表沉降的理论计算方法,反应出降水条件下含水层变形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确定降水影响范围内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罗战友  张佳文  邹宝平  陶燕丽  李棋 《科技通报》2019,35(6):98-102,182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而产生不规则的场地,在基坑设计和施工考虑上都要比规则场地复杂,结合某不规则基坑工程实例,在考虑工程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后,采用上部放坡开挖、下部SMW工法桩加内支撑,局部被动区搅拌桩加固方案,使工程在质量、安全、环境、工期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在安全方面,运用理正和PLAXIS有限元软件进行基坑变形计算,分析得到:当场地呈不规则形时,此方案较其他方案相比更经济安全;理正和PLAXIS模拟基坑变形的趋势大致相同,侧向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基坑底部;地表沉降随桩后距离先增后减,其值均在设计安全范围内,可为杭州同类基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监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岩土工程施工监测的特点,监测项目包括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桩顶竖向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坑外潜水水位及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对基坑测量中的使用仪器、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文中介绍的方法完成了实际工程的地铁基坑施工,起到了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危险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侧向土压力的分析与计算是基坑开挖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土压力又受挡土墙变位方式,土体应力历史,地下水渗流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典土力学考虑这些因素时存在缺陷,而一般的室内模拟试验也往往不能反应实际工程情况。则主要从基坑开挖中的土体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分析入手,考虑其对侧向土压力的影响关系,并结合模拟基坑开挖实际受力状态的三轴试验,对考虑应力路径的土压力试验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软土地区超深基坑群的共建案例不断增多,对超深基坑群承载能力及变形特性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杭州火车东站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对于超深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围护墙桩身侧向位移及弯矩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四层逆作板的施工显著限制了侧向位移及墙身弯矩的发展。A、B区地连墙在33.0 m深度处侧向位移值达到最大值,在50.0 m深度处墙身弯矩达到最大值,最大弯矩达8871 kN*m。由于受到土体加固、土体宽度、邻近土体卸荷等多种因素影响,A、B区块外侧及A、B区块之间的土压力较为接近。A区块基坑开挖引起的H区块围护桩最大侧向位移值及最大沉降值分别为86.9 mm和25.9 mm,A区基坑开挖引起围护桩桩身弯矩值为H区块开挖时围护桩最大弯矩值的1.17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FLA C-2D对基坑开挖状态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基坑土体在开挖时土体的应力状态、位移等值线图、位移矢量图、最终沉降量和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支护状态下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性,从未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做出合理的支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借助ANSYS对一段隧道进行分步开挖模拟.采用ANSYS软件的生死单元控制和更换材料模拟开挖和衬砌,求解出了地层位移和地表沉降,通过对比各开挖步下的地表沉降可以看出地表沉降在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同时还计算出了管片的主应力,计算出基于莫尔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并对管片是否破坏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隧道会产生相应的位移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统计,能快速方便地预测隧道位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拟合结果的准确性,对大量工程案例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考虑基坑与隧道的竖向和水平位置关系对拟合结果的影响,并分组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小于隧道埋深时,水平位移明显小于开挖深度大于隧道埋深时的情况;基坑距离隧道的水平距离越近,隧道位移越大;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产生的水平位移往往大于竖直位移;在实测数据拟合时,按一定范围内高差分组拟合可使得结果更为准确。论文所得结论可为软土地区邻近地铁隧道的基坑开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吉平  陈喆 《金秋科苑》2009,(12):121-121
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对深基坑的围护变形和土体的位移、地表和管线沉降等各项指标都有严格要求。经方案比选后,采用“逆筑法”施工技术,该法能有效地保护周边环境,且具有施工工期快,节省基坑支护费等优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对深基坑的围护变形和土体的位移、地表和管线沉降等各项指标都有严格要求。经方案比选后,采用"逆筑法"施工技术,该法能有效地保护周边环境,且具有施工工期快,节省基坑支护费等优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聪裕 《科技通报》2020,36(8):70-74
目前的软土地区城市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监测方法分析不够全面,导致监测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以宁波市某工程为例,分析软土地区城市基坑支护结构,对H型钢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利用PLAXIS有限元程序仿真进行模拟,分别对软土地区城市基坑支护结构的地表沉降程度、基坑墙顶沉降程度、地下管线变形程度、围护结构倾斜程度、立柱沉降程度进行模拟和分析,本研究对于同类工程开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舟山沿海填土区试验工点的软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现场试验。基于现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对沿海填土区软弱地基的总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侧向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沿海填土区软弱地基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结合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弱地基,地表沉降量与荷载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真空荷载和堆载越大,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也越大,随后逐渐变小收敛。处理后,地基沉降趋于稳定,地基强度稳定增长,水平位移变化量逐渐减小而趋于稳定,排水固结效果明显,加荷计划的设计、调整和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软土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中挡墙实测侧移为依据,结合有限单元法和改进的神经网络法开展位移反分析研究,获得了以硬化土模型作为本构模型的土层反演参数,并通过挡墙侧移、坑外地表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验证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所得反演参数的可靠性。研究成果有助于今后更有效地利用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评估软土地区车站深基坑开挖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预测的BP网络分析方法,建立和编制了在各种条件下均能类似应用的预测网络模型和计算程序,并结合一实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