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以此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如在教学《我的老师》这篇记叙文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老师》一文共写了七件事情来表现蔡老师的美好品格,这七件事在文章中是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你能说说理由吗?以此来引导启发学生理解多件事情顺序安排的方式和结构特点,体悟多件事情写…  相似文献   

3.
《琥珀》这篇课文语言精确,说明清楚,条理分明。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和科学小品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从整体入手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边读边议,弄清文章的思路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以什么形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设计了“初读——练读——熟读”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一、初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主要是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充分的感知。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从课题入手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相似文献   

5.
《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着重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等三项课间活动的。首先,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项活动?这三项活动中作者又选择了哪项作为重点来具体的描写?”等问题去反复阅读课文,通过熟悉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作者描写的课间三项活动是同学们在课间活动中最喜爱的活动。作者描写时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在全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描写活动可以做到三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课文。课文中叙事写人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来真切、生动、感人。学了这篇课文不难认识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这篇讲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是: 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  相似文献   

7.
理—读—想     
《在炮兵阵地上》记叙了彭总视察海防前线的一个小故事,反映了彭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怎样教学生通过这件小事,领略彭总高尚的内心世界呢?我的尝试如下: 一、理——理清故事的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①课文主要写了谁(人物)的一件什么事(事件)?②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哪里,地点有什么变化?(地点:东海前哨炮兵阵地→团部)接着让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  相似文献   

8.
《曼谷小象》是三年级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掌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含义的学习方法; 为此,教学时可遵循如下步骤: 一、从整体入手,初识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作者在泰国首  相似文献   

9.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春蚕》详尽叙述了母亲养蚕的全过程,深刻表现了年年养蚕苦,殷殷慈母情。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母亲”形象,进行整体教学。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感知“母亲”形象。 先抓审题环节。问:看了课题,想一下本文该写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出  相似文献   

11.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12.
《课间十分钟》是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篇习作例文,也是第五册语文的首篇习作例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喜欢学,也容易懂。教学中,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和提示。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着重指导学生习作,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应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解决把事情写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教学应根据看图学文教材的特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看图入手,理清脉络,学习简单有序的观察方法揭示课题《秋天》之后,即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画是秋天的景色? 而后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诗文是先写蓝天,后写蓝天底下的稻  相似文献   

14.
《夜莺的歌声》全文以歌声为线索,结构清楚,情节引人入胜。教学时,应紧扣歌声,引导学生读懂歌声,品味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一、找“歌声”,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每个段落都写到小夜莺的歌声。教学伊始,可启发学生思考:①从课题看,文章写什么?②为什么要写夜莺的歌声?③课文几次写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唱“歌”的?④每次歌声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二、议“歌声”,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从本课段段有…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以此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如在教学《我的老师》这篇记叙文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老师》一文共写了七件事情来表现蔡老师的美好品格,这七件事在文章中是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的?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长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肓,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教学中不妨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段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烦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抓课题,了解主要内容揭示课题后,向学生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抓开头,体会作者心情  相似文献   

18.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还复述了课文。现在(边讲边投影:)请说说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年级学生布局谋篇能力?我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阅读借鉴,逐一爬坡”的教学方法,效果较为显著。具体做法是: 一、整体阅读,基本训练.从整体阅读教材入手,引导学生找人物的活动线索,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议课文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对文中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本质,获取真切的感受。如教学《詹天佑》时,我在指导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写的?为什么写?学生通过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