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决定日本对华政策时,曾试图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依附美国,选择与台湾"建交"是日本的最大"国益"。本文通过对吉田茂的"中国观"进行剖析,揭示出当年日本政府选择与台湾"建交",并不是吉田茂"心甘情愿"的。但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想法。充分说明,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2.
不断走向"保守化"的日本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大慧 《教学与研究》2005,12(12):36-42
战后日本政治史是一部"保守"与"革新"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历史.从保革对立格局的演变过程来看,日本政治是不断走向保守化的.日本政治的保守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渐明显,在冷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总体保守化"倾向.这种保守化潮流的形成,固然与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但其中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是不能低估.今后日本的保守化趋势无疑会继续发展下去,并将对日本的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兴樑 《历史学习》2005,(12):24-25
日本政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一种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行为,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肯定近百年来日本对外之侵略行径。因此,参拜不参拜靖国神社,早已成为一把衡量日本政府是否有诚意对以往侵略战争进行反省的政治标尺。它同时也是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间关系中一个带国际性的敏感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为着某种政治需求而一直对靖国神社情有独钟;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已有多位日本政府首脑(首相)及部分阁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最早以个人身份前去靖国神社参拜的是吉田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工阶层日益壮大,其政治参与缺失问题也日益凸现。鉴于此,对近年来有关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就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两国政府和人民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日本部分政客及右翼势力的作用下,各种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行径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由于战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导致今日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存在的土壤根基依然存在。日本部分政客和右翼分子"绑架"民意的根本动机在于重振日本"政治大国"的地位。就解决策略而言,中国学者与民众应该努力同日本和平团体、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塑造日本民众正确的历史认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吉田茂作为日本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政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出生于社会动荡的明治时代,战前长期供职于外务省,曾随西园寺公望出席巴黎和会,先后历任日本驻奉天、天津、济南等地的外交官和驻英大使。战后又出任东久迩、币元喜重郎内阁外相,自1946年5月起先后五次组阁,执政长达7年。作为连接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其一系列功利色彩和实用主义的政治理念,是近代日本明治国家主  相似文献   

8.
何清凤 《师道》2009,(9):27-2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专家学者都关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而对诸如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情况则缺少应有的关注。日本中小学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替代了战前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  相似文献   

9.
战后50余年来,日美关系一直与日本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1)但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就已发生变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冷战时期长期维持的两极体制彻底瓦解,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各大国关系也在加紧调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加快。作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重要关系之一的日美关系,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本文旨在分析战后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特点,包括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等,以期引起专…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历史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近30个年头,其一度在中国掀起了新历史主义研究的热潮,至今仍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后所彰显出的是其巨大的理论优势和话语空间,这里试图着眼于新历史主义理论优势和当代意义的梳理和挖掘,进而辩证思考当下学术界对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邱静 《政治思想史》2014,(1):153-166
在战后日本知识分子群体中,清水几太郎是一位不容忽视而又极具争议的人物,其思想历程体现着战后日本知识分子思想的典型特征。清水自战前以来经历了多次思想“变节”,对其思想内涵有从“和平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各种不同解读。但是,清水的思想无法简单用“民族主义”来概括,他的“民主主义”又体现出与丸山真男等"和平民主时代"学者的差异,其背后一以贯之的是易于屈从于既成事实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方式是战后日本社会政治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奇迹”的产生及人们对“日本奇迹”之谜的探讨,日本教育作为“日本奇迹”的谜底之一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的日本教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它们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近,在我国的日本教育研究的百花园中,又增加了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就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日本教育发展战略》一书。该书系我国“七五”国家教育规划的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60年代以来长期致力于日本教育研究并先后推出《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日本教育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推理小说自19世纪40年代形成以来,出现了许多的分支流派。其中,社会派推理用隐喻而又尖锐的手法将日本战后社会的黑暗面通过推理小说表现出来,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西村京太郎的短篇小说《敦厚的诈骗犯》是社会派推理的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一名诈骗犯的故事,向大众展现了日本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奈与残酷。  相似文献   

14.
国学是近年的学术界、文化界和广大民众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国学热"自上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一直存在着某些误区,如对"国学"的内内涵与外延认识不清,轻易地给自己或别人加上"国学大师"的头衔,以及对国学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认识模糊、混淆国学精华与封建糟粕的界线、对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功用定位不准确、国学研究与当代传承脱钩等等,对这些问题,均应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德国学者顾彬对中国作家"为什么要讲故事"的批评,阐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小说家的路径选择,即从倾心于模仿博尔赫斯和法国新小说,把"讲什么"转换为"怎么讲",以"纯文学"对抗强大的政治话语的压迫,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关反省,以及用讲故事的方式应对急骤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自觉努力。分析中国文学"为什么要讲故事"的内在机理,梳理现代性、本土化、乡土情怀、现实感与中国文学基本经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黄宾虹把“技”提升到“道”的高度,一直令人很难把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艺术才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虽受到了挑战但更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教学刊》2007,(5):F0002-F0002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成人高等教育,这是新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起点。55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政治方面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是我国向上的社会流动最主要的途径,居良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高涨。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9.
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20.
这部日产电影的英文版将在这个圣诞节推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创作的又一个迷人的儿童故事.他的《龙猫》和《千与千寻》被普遍认为是动漫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他自己创办的“吉卜力工作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推出他的作品,现在又与迪士尼合作以确保影片在美国的发行。该片今年年初在日本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