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特色塑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固守城市特色是文化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在解释城市特色概念、构建要素的基础上,对城市特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城市特色塑造既要体现尊重“自然的设计”,又应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文化以大众传媒的形态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消费主义是美国大众传媒传播的主要内容,它赋予当代美国文化商业性和娱乐性的表征,揭示美国文化的物质消费外在及其文化消费内在的双层含义,是美国美化得以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和民族化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两种趋势,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关联,民族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基础,并为其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又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适宜空间,中国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全球化和民族化的统一,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新世纪中国而言,全球化是科技一体化、制度接轨化、思想对话化、信仰差异化。其中文化的互动互补化,将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也同样重要。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得任何国家不可能完全脱离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而封闭发展。在全球化整合中只能不断保持自己民族的根本特性,打破全球格局中不平等关系,使自身既具有开放胸襟和气象的“拿来主义”,又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从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呈扩展之势。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构成十分复杂,他们反全球化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反全球化运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一矛盾决定的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决定的。要消除反全球化就必须使全球化成为一种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使之符合全球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限度的共赢、共享。  相似文献   

6.
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断章取义、歪曲,以及对民族文化的颠覆,造成了全球化进程中青年价值选择的迷茫。当代中国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仅是红色文化对象性功能发挥的要求,更是青年社会化进程中主体性的内在需要。批判虚无主义的陷阱,从身份确认、理想追求、价值观塑造、榜样的力量4个方面阐述青年为什么需要红色文化,并探索青年认同红色文化的有效路径,是当代青年红色文化认同塑造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刘海滨  荣鹏鹏 《今日科苑》2007,(12):157-157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形式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呈现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才能在深层次上把握与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世界学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不是权力征服“东方”,而是如何重新“发现东方”。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得任何国家不可能完全脱离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而封闭起来。在全球化整合中只能不断保持本民族的根本特性,打破全球格局中不平等关系,使自身既具有开放胸襟和气象的“拿来主义”,又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从而走向文化“输出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分析,必然要置身于“全球化”的现实语境。“全球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性概念。它大体上可以分成“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三个相关联的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在客观现实上,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0.
董丽芳 《科教文汇》2007,(4X):127-12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力度和深度正在进一步深化。经济的全球化,不仅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条件下,也是知识流动的全球化,还是各民族文化的全球化。无论是哪种资源的流动,起主导作用的、最具活力的,起载体作用的是人的流动。换言之,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所以说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必须具备世界性、民族性和知识性的创新人才,才能保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会被湮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