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棠 《大理文化》2010,(9):82-84
2010年8月19日开始在大理古城文献楼展出的国宝铜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系近日州人民政府从美国征购回故乡大理的国宝"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为大理国(宋代)时期造像,青铜鎏金,高45.5厘米,呈站立状。观音造像硕长纤细,形态优美。高髻冠巾,宝冠正中端坐有一阿弥陀小化佛。观音前额有白毫,眉如弯月,秀目微启,双目前视。直鼻,小口薄唇,双唇微  相似文献   

2.
阿嵯耶观音造像,为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它是最能代表大理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在收藏界也有着许多忠实的"粉  相似文献   

3.
在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中经常见到一种风格独特、造型如一似女非女的观音造像。此类观音造像在当地名为——阿嵯耶。笔者想就对观音造像的了解,对此作简单的概述。据调查目前全世界仅有十多尊。流传国外的有:圣地亚哥精艺博物馆(见图一)、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相当于我国东周的中期,古印度的大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了辉煌的佛教文明。大约在东汉初年,经贯通亚洲的丝绸之路,佛教从新疆传入中原,或许更早些经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传入洱海地区。佛教传入洱海地区后,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对意识形态统治的需要,经两朝皇家的倡引,使南诏、大理奇迹般成为佛国。而在佛教诸佛、菩萨、尊者、阿罗汉中,阿嵯耶观音是大理白族缁素两众最为信奉的第一神祇。  相似文献   

5.
云南驿史话     
殷国 《大理文化》2011,(4):68-69
云南驿曾是云南县的郡治驻地。早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大理国时期,云南驿是大理国云南节度和  相似文献   

6.
吴棠 《大理文化》2005,4(5):47-51
在大理的文化史上,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是一部震惊中外的学术著作,也是我国考古发掘的经典.要了解大理的史前历史,研究大理文化的源流和社会文明进程,这是一部必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阿嵯耶观音的由来.阿嵯耶观音圣像及其名称最早出现在作于南诏中兴皇帝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南诏图传>也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分为图画卷和文字卷两卷.在图传中,阿嵯耶观音七次化为梵僧,七次度化众生,并授记南诏立国,以诏诰天下,南诏立国是君权神授,神圣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云南先后建立了两个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大理国的主体民族是白蛮,他们在绵延500多年的历史上,以洱海区域为中心,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诏大理国文化,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民族档案遗产。  相似文献   

9.
南诏大理文化是一个以地域为标志的复合文化指称,统摄了南诏、长和、天兴、义宁、大理几个时代相续的地方独立政权的全部文化,是云南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什。虽然学界多用"南诏""南诏文化"泛指南诏大理文化,乃至扩展到指称整个云南古代文化,但还是应以"南诏大理文化"表述最妥,因其不仅可以藉此标明文化时限与特质,而且能够顾及此一文化内在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无论是就云南文化的整合而言,还是就其文化内倾的特色而言,南诏大理文化都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由于材料很不充分,对历时500余年、影响贯穿古今的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相当不够。继续发掘相关材料,并寄希望于重大的考古发现,将是未来南诏大理文化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红 《寻根》2003,(6):99-100
白族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可以溯源到南迁的古氐羌人,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其祖先史称为白蛮、白人。高姓在现今白族的姓氏中排行于第六位,位于赵、杨、李、董、段之后,是今天白族中的一个大姓。白族中的高姓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鸡氏改为高姓。白族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态。由于原始时期的人们大都相信,各氏族与某种植物或者动物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就把它看成是本氏族的保护者或者是本氏族的图腾标志与名称,并通过图腾对自然和自然力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11.
汪瑾 《大理文化》2009,(3):57-59
一、两千多年前大理就是云南中心   马曜先生在<大理丛书·序>中写道:"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周围是云南文明的发祥地","在云南,古代文明是从洱海周围向滇池地区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剑川石钟山石窟开凿始于南诏劝丰佑天启十一年(公元850年),经五代、南北宋,止于大理国段智兴兴德四年(公元1179年),历时300余年,造像十六窟共139躯.是我国南方雕琢最精美的一个石窟群,被誉为"南天瑰宝".与其它国内的石窟群相比,石钟山石窟群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石窟群较为集中地展示了白族所崇信的云南密教--阿吒力教的神祗;二是将南诏王室造像也刻到佛教石窟中.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个阴雨天。当我们乘坐的轮船刚停靠在码头,一场细雨也随我们登上了风情岛。在朦胧的雨幕中,远处的阿嵯耶观音雕像若隐若现,仿佛从天而降,越发显得神秘而庄严。怀着虔诚的心情,我们踏上了39级的台阶,来到了阿嵯耶观音广场。这时,雨也渐渐停了。  相似文献   

14.
茶花又名耐冬,古名海石榴,属常绿灌木或乔木,是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大理茶花名扬天下,种植历史长,品种丰富,素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冠云南”的说法。近年来,大理致力于文化旅游的开发并且取得不少成果,然而,最具大众魅力的茶花却一直没有成为公众瞩目的中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节庆活动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有学者认为节庆活动是大众旅游的良好替代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翻译佛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而传入大理.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唐开元三年(公元714年)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加上后期不断的求经、赠经和购经活动,使大理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大理古代的寺院藏书、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大理文化》2013,(11):104-111
马骧,字幼伯,生于1876年8月16日.云南大理下关人,是云南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云南的辛亥革命时期作用很大,与杨振鸿、黄毓英合称为“云南革命三杰”。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创办滇声报宣传革命思想,并深入敌后劝说北洋军官,免除护国军后顾之忧。在护法运动中.  相似文献   

17.
马帮,是驮马运输队伍的意思。马是山地运输的工具,在云南则是产于"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的大理马,白族先民们用大理马驮运货物,辅助生产生活,逐步形成了马帮。  相似文献   

18.
马骧小传     
李娜 《大理文化》2002,(2):54-57
马骧(1876-1922),字幼伯,汉族,云南大理下关人,是云南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杨振鸿、马骧、黄毓英被称为"云南革命三杰"①.据马氏家谱记载,马骧"祖籍南京常州府宜兴县,先祖马公易宝于明朝洪武年间随颖川侯傅友德入滇,事平留居屯田,遂家焉".自马易宝至马骧共十四代.马骧的祖父璈,字云声,曾参加清咸丰年间大理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反封建起义,任靖西将军,起义失败后马家人口锐减.  相似文献   

19.
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曾属云南、东河阳等郡,南诏、大理国时期建蒙统郡、府,元以降称鹤州、鹤庆至今。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大理祥云县云南驿坝子东侧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列大山最为突兀显眼.如果你乘汽车或火车从大理至昆明的话,车一过云南驿进入古称“云南赕”或“小云南”的云南驿坝子,从东面映人你眼帘的即为这座大山了.它就是雄踞于大理地区东大门的老青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