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闫明 《宁夏教育》2006,(9):47-47
恰当、准确、严谨、科学的表述概念和问题,应该是教科书所遵循的原则。表述不当,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现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几处说法,跟大家探讨。一、“复燃”之说在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  相似文献   

2.
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物理》第三版已正式发行并开始使用了。与第二版相比,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更加准确和规范,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改进。但笔者认为,对楞次定律的表述仍有语法毛病。 教材第198页中对楞次定律的表述是: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自己产生的磁场阻碍回路中原有磁通量的变化,就是楞次定律。 我们把这段话压缩为几个主词,便是“方向阻碍变化”,主语是“方向”,而不是“感应电流”。因此,与后面的“阻碍变化”搭配不当。感应电流的方向怎么能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呢?应该是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百团大战的规模,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王桧林主编)表述为“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笔者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表述较为准确,认为其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而不是最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认为其是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也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伽里略变换证明“功能原理”符合相对性原理,并对国内外一些大学物理教材中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国内高校的基础物理教材中,关于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准确表述应为:“外力作功与非保守内力作功之和为零。”  相似文献   

5.
石磊 《中学物理》2011,(10):20-21
所谓教材“未定点”,指的是教材编者表述内容时基于篇幅所限而形成的表述残缺、隐蔽、中断的部分.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未定点”存在于新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而影响着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如何实现由“未定”到“确定”的转变,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知识问题,也是教学方法选择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伽达默尔“对话式”文本理解观可以发现,他所倡导...  相似文献   

6.
新编初二政治教材(下册),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生都很强,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觉得新编教材仍存在一些小毛病,尽管只是璧玉微瑕,但为了使教材更完善,特指出并与同行共商。  一、代表候选人的当选要求表述欠明确代表候选人的当选,不同的选举方式有不同的要求,而教材并无明确的表述,只是笼统地指出:“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教材P68)。其实教材的这一表述仅仅是选举法对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当选的要求,而对于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接受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试验工作,有机会观摩全国一流教学课。在综合课上,要解决节奏难点时,往往出现“读节奏”的过程。虽读法各异,却科学准确。然而,未经研究的一般校教学课在读谱上经常出现读法混乱、概念不清、表述不准  相似文献   

8.
陈慕泽教授在《全称概括规则和受限制的演绎定理》一文中指出,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数理逻辑教材(如王宪钧的《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引论》)关于推理规则的表述存在一个问题:推理规则(变形规则)作为逻辑系统的出发点之一,其表述带有符号“ ”,而后来在关于“有前提推演”和“演绎定理”的表述中,推理规则又没有了“ ”。这里存在不一致性或不协调性。相比之下,国外的同类教材或著作在表述推理规则时大都不加“_”,如希尔伯特和阿克曼合著的《数理逻辑基础》。“”加在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9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3页关于库仑定律的表述是:“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在200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38页关于库仑定律的表述是:“真空中的两  相似文献   

10.
王传武 《地理教育》2011,(10):19-20
“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土地是立国之本”,选用“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渐进层次的标题,表述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存在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949年至2020年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8版高中物理教材力学知识点,发现力学知识点数量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保持在104个左右;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对8版教材比较与分析后显示,在导入方式方面,1979年版、2019年版教材更有特色;正文内容方面,2004年版、2019年版教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述相对更准确、全面;实验设置方面,8版教材均选择低成本、易获取的器材,1979年版和2019年版教材都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提供了实验方法;栏目设置方面,2019年版教材的栏目最多,最能反映教材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例题、习题设计方面,8版教材各有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对物理教师教学的启示,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两本教材对秦朝至清朝中央推行的重要文官制度“丞相制”表述存在差异,前者表述为“宰相制”,后者表述为“丞相制”并对“丞相”与“宰相”的区别加以简单解释。事实上,称这一制度为“丞相制”更合适,除辽代以外,“宰相”一直是对历代中央辅佐皇帝最重要文职官员的代称。  相似文献   

13.
王家军 《现代教育》2003,(5):116-117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这些财会信息数据既包括数字方面,也包括文字表述方面:既要求数字正确,又要求文字表述准确完整。但近几年的会计教材中,“帐”与“账”两字频繁变换,既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又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模糊性,如何准确运用“帐”与“账”,是影响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称“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但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中.教材称“全国设31县”。两个地方的表述明显矛盾。据记载,商鞅新法把泰国划为41个县,在未设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因此,教材表述时应明确、全面一些,以免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活教材(人教版2008版)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目“透视文化的多样性”正文第二自然段谈及“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为“世界文化”与“文化是世界的”而犯难,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认识存在较多问题,加上“文化的世界性”这一表述,使得我们的部分老师也越发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发出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背景之下的概念教学,更加需要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主动开展教材字面表述的“现实化”内容解构和“儿童化”意义建构,继而驱动学生经历从字面认读到儿童认知、从字面表述到儿童表达、从字面应答到儿童应对的教材概念意义的重构过程,实现教材书面表述的“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自主突破,推动学生数学认知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的应然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下同。)第76页在论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是这样表述的:“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笔者认为“相互制约”一词欠妥。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教材本身的表述与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来看。教材从两大方面说明上述观点。其一,个人活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编写要达到这一目标,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要规范,表述要准确,逻辑要严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经济生活》经过几年的实验和修改,其语言表述总体上来说已经比较科学规范,但在部分章节的编写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瑕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现以第二课第一框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新编财经写作》2002年修订本具有体例与内容较新、逻辑性强、紧扣“财经”引举例等鲜明特色。作为有影响的经济应用写作教材,也存在财经专业书内容未予侧重、某些概念表述和体分类欠准确、少数论点归纳欠妥等不足。应重视对此类写作教材的建设。建议重点编撰好字主教材,制作相配套的音像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编制符合要求的教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三版)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第一目的标题是真理是客观的(第46页),在看到这一表述时,着实让人深感疑惑,大为不解:真理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还是真理具有客观性。笔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的表述更科学、更准确。关于这一问题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