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出发,寻找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子及创新实践路径。结果显示,政策红利推动力、消费升级拉动力、产业融合驱动力、科技赋能支撑力是推进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子;结合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技术赋能与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与场景创新、供需共振与要素集聚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驱动体育产业创新升级、提升政府管治效率、巩固体育产业竞争地位、增强体育企业产管效率。但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也存在政策支撑不足、数字软硬件设施薄弱、数字化人才短缺、体育消费结构失衡等现实困扰。建议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数字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重塑消费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完善,进而巩固顶层设计与协同治理,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突破数字化发展瓶颈,拓宽数字化体育消费市场,方能最大程度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迈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科技逐渐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逻辑理路、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包括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变革、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驱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效率和促进体教融合。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体育科技人才缺乏、体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体育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体育科技经费有限、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及推广能力弱。最后提出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育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体育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创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体育治理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体育高质量治理的机遇、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助推社区体育治理机遇表现为现代化发展目标导向、多元化群众需求激发、纵深化政策体系引领、数智化社会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助推社区体育治理仍存在组织体系职责边界不清、治理手段适配结构失真、数字人才保障机制滞后、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明晰角色定位,弹性协同治理;研判主体偏好,统筹供需平衡;培养复合人才,优化智力支撑;构建安全壁垒,防止数字异化。  相似文献   

5.
杨铭 《体育与科学》2024,(1):96-105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传统工业布局为主的黄河下游地区亟待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兼具绿色、生态、循环特性,可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新动能。本研究以“理论逻辑-现实困境-纾解路径”为行文结构,结合田野调查,对黄河下游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资源要素进行分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样本。结论认为:国家战略的叠加赋能,丰富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优势,高涨的内需消费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时代诉求是理论逻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差异明显,资源深度挖掘不足,责权利平衡难题是现实困境;应以健全政策体制为保障,以数字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跨界协同合作为支撑,多元推进黄河下游地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相融并进,相对处于高碳发展水平的体育旅游相关产业面临着绿色低碳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双碳”赋能下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文化、碳汇补偿驱动着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重构。其现实发展向度从理念转向,发挥驱动作用;模式转向,持续推进低碳发展模式;目标转向,匹配体育强国形象进行赋能。进而构建持续高效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健全多元的市场交易机制、刚柔兼施的多元化规制机制来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以,应强化政策引导,建立低碳产业结构体系;增强产业引领,满足发展价值诉求;突出技术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发展环境;战略协同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赋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7.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流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宏观层面:数据要素、数字基建催生的数字经济形态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的新动能;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创新升级、跨界融合、产业关联;微观层面:转型有助于体育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营销体系重塑、管理效率提高。结论:存在整体政策规划性不全面,体育服务业转型的融合程度较低,区域结构失衡严重,数字安全威胁增多等问题。提出实现路径:完善数字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建设、拓宽“数字+体育”融合的广度、完善数字体育产业区域发展布局、提升数字体育产业信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发挥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对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思路并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通过革新体育服务供给方式、赋能资源要素均衡发展、强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性、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构建数实共生生态体系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应用能力薄弱、体育消费升级存在伴生风险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强化体育产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科学构建数字体育消费格局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数字技术,在“技术-经济”范式下呈现出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新性等特征。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在体育信息传媒、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馆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当前,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成本高与技术应用不足并存、数据采集难与监管难并存、专业人才短缺与培养渠道不畅并存、体育应用场景创新不足与应用效果不佳并存等问题。提出应当加强对体育产业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扶持,搭建适用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工业互联网体育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加快体育产业领域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与体育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PEST分析法研究数字技术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形式,提出促进策略。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下智慧体育场馆呈现发展趋势显著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平台多元并存的发展态势。PEST分析结果为:政府助力体育强国,政策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经济形势稳步增长,场馆盈利模式仍需探究;全民健身意识转变,创新复合型人才短缺;体育产业迅猛发展,智慧体育场馆亟需转型。促进策略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创新服务增值,扩大赛事市场收入;优化人才结构,引领复合人才培养;加强数字赋能,打破传统管理壁垒。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赋能大型体育赛事低碳管理,正成为高效推动实现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的重要驱动力量。以“数字技术赋能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赛事碳中和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在科学界定数字技术赋能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内涵基础上,数字技术赋能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基本逻辑可以归纳为“连接-挖掘-优化、管控-增效”,其作用机制分别是改变能源供给方式、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拓展碳抵消渠道和增强碳管理能力。数字技术赋能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的现实困境体现在碳中和数字转型协同机制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碳中和数字监测难度较大、碳中和数字转型标准缺乏、碳中和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缺少等。最后提出构建大型体育赛事数字碳中和协同参与机制、强化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数字赋能技术供给、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数字化监测体系、构建多元化大型体育赛事碳普惠机制、构建大型体育赛事数字碳中和行业标准、加快大型体育赛事数字碳中和人才培育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雨  陈佳慧 《新体育》2023,(18):58-6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了体育教育新生态,为学校体育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路径,助力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从发展、进步、知识这3个层面,系统剖析了智慧体育驱动学校体育的内在机理及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智慧体育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略;推动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殷实智慧体育发展的成长之路;提高体育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智慧体育应用能力;企业重视自身发展,为智慧体育进校园扩容增效;构建学校智慧体育管理系统,共促数字校园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1.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旅游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体育旅游存在规模不够大、发展速度慢、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运行机制不活、环境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体育旅游业尚未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发展体育旅游对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可以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和作用机理,以vSport体育价值链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直播CBA赛事为例,分析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针对我国存在数字政策供给体系薄弱、数字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受限、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紧缺等现实困境,提出实施体育产业创新驱动战略、以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培养体育领域的数字经济人才,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健身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业态,是数字化时代体育健身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以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文献归纳法等基于上海角马私教APP的案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理论阐释,探讨区块链底层技术在上海角马私教APP中的贡献,挖掘区块链在整个健身产业中应用的困境,提出区块链赋能体育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区块链在体育健身产业中的应用面临着新技术投资力度不够,科技化赋能健身产品不足,智能健身群体覆盖率不高,专业化健身指导服务缺乏,技术发展不成熟,健身产业应用壁垒多,区块链监管不到位,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困境,需赋能"新基建",加强统筹规划和完善监管体系;深化区块链植入场景,保障其高效落地;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加快健身产业转型和升级;构建区块链健身产业"云平台",提升健身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优化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数字化、智能化高度发展下虚拟融合的最高形态,将为消费、产业、政务等领域创造更多场景体验价值。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元宇宙关键技术赋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瓶颈进行考究并提出相应纾困路径。认为:元宇宙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够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向场景化、信息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动能。固于元宇宙技术赋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设备、人才、场景等现实瓶颈,相关企业应在元宇宙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中寻求生机,加大体育健身休闲设备资金投入力度,夯实元宇宙终端技术应用基础;打造区块链企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体育数字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效率;加强元宇宙技术与健身休闲业融合,重视提升健身场景化服务水平;完善元宇宙体育健身休闲风险监管制度,切实保障数据管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与纾解方略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面临多重矛盾交织叠加、改革任务困难重重、路径依赖依然明显、科技赋能水平不高、训练参赛风险增加等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体现在:发展理念制约战略转型,发展方式阻碍结构优化,发展机制制约职业体育改革进程,发展模式影响竞技人才多元培养,发展条件阻滞科技赋能增效,发展环境限制国际话语权提升,等等。提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困囿的纾解方略: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示范引领效应;创新备战模式,全力完成奥运参赛办赛任务;创新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新型举国体制"综合效能;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创新科技引领,通过数字化转型启动竞技体育变革新引擎,从而推动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宇飞  李荣日 《体育科学》2023,(8):14-23+32
数字经济是助力体育产业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动态平衡的理论逻辑,系统揭示数字经济创新助力体育产业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的作用机制,全面审思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动态平衡的困境,并据此提出纾解之道,即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多措并举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价值与效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自主创新,健全极具韧性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系统;提升数据采集精度和数据利用效能,有效识别和精准刻画体育用户的需求画像;健全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数字化技术人才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题,会同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契机和辐射效应,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具有积极促动。在此视域下,通过分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现存的问题,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原则进行研究。提出以政策赋能为支撑,规范和促进产业链构建;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以产业协同为核心,推进产业链联合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提升产业链品牌价值等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构建路径。旨在通过提高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促进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持续壮大,为推动我国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