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爆发力的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动肌张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同力的大小的关系,用力的时间梯度加以评定,即力F 对时间t 的阶导数:dF/dt=ΔF·(?)/dt=gradF·(?)也就是力的梯度同力的空间曲线在时间上变化速度的点积,其量纲式为MLT~(-3)。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极大的肌张力,我们说肌肉在作爆发式收缩时,相应的肌张力称为爆发力。爆发力的特点是肌肉收缩前纤维预先被拉长,造成肌肉拉伸预应力,使在增大收缩幅度的同时提高收缩速率,从而增大肌张力时间梯度。这一过程在任何情况下皆不可被摹拟为孤立的弹簧预拉伸后被释放的  相似文献   

2.
踏跳动作中下肢肌的储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对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外负荷变化时,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且存在极值,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2.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肌肉储能最多。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与延时收缩对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肉初长度与肌张力关系密切,而肌肉受牵拉后延时收缩产生的肌张力明显小于即刻收缩产生的肌张力.目前对此多从肌肉力学的粘弹性角度进行解释,而对在体肌的研究,特别是神经中枢在这一生理现象中的调控作用尚不甚明确,因此就下蹲即刻纵跳和延时5秒纵跳进行对比实验,对净跳高度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同步观测和比较,对肌肉牵拉后延时收缩表现出肌张力下降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中枢机制的参与做初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心音信号遥测系统监测、评价心率与心力恢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和评估心肌的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性。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体育系学生(实验组,n=40)和普通大学生(对照组,n=30)完成规定运动量的台阶运动;记录运动后即刻5 min连续变化的心音振动信号。对采集的数据经过三次样条插值、均匀采样和小波变换滤波后得到平滑的心率和心力恢复趋势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取出反映心率和心力恢复趋势的相关指标。结果:安静状态时与运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恢复期的最大心率、心率恢复时间、心率恢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心力恢复时间、心力恢复速率和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都有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大负荷运动量下动用的心力储备主要来自于心肌收缩力的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而且运动员比普通人还具有更快的心肌收缩恢复能力,即具有更快的心力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6.
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采用近红外测定方法探测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用sEMG测量1/3MVC和2/3MVC静力性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动力性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同步记录肌氧含量和肌电图EMG参数,并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研究发现1/3MVC、2/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氧含量的降低程度与E/T值及放电次数显著增加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动力性运动时积分肌电值(IEMG)增加发生在肌氧含量下降之后,并与BLa值非常显著性相关.结论:肌肉静力性收缩时不管强度大小,肌肉收缩疲劳期IEMG的增加与肌氧含量的下降有关.动力性运动中IEMG的改变可受到血乳酸浓度增加和肌肉氧含量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肌肉等长收缩张力-长度性质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肌力、肌电信号传感技术和信号同步采集技术研制了肌肉等长收缩张力-长度性质测试仪,并详细说明了该测试仪的测试工作台和多通道同步采集测量电路的制作以及完整地介绍了该测试仪在教学中的应用。该测试仪为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实际操作平台,让学生能亲自动手验证肌肉力学性质和体验学习肌肉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通过测试肌电图、关节用力分布特征和关节力量的变化评价SSC过程中肌肉离心、向心收缩阶段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1)SSC运动后,肌肉向心收缩期的能力迅速降低,运动后10 min左右恢复,在运动后2 d4、d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而离心阶段呈现出延迟性降低的特征。2)既定运动模型中,制动和爆发用力的蹲起阶段,膝关节承受的负荷最大。3)肌肉离心收缩后EMG和CK活性都呈现延迟性恢复的特征。结论:力竭性SSC运动中的离心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延迟性疼痛,且肌肉疲劳后恢复较慢。肌肉在向心收缩阶段,没有出现的明显的延迟性肌肉疼痛和/或损伤。力竭性SSC运动中膝关节是承受负荷的主要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表现出对膝关节运动能力减弱的补偿性增长,共同构成下肢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化学热力学的有关内容中,一般常接触的热力学函数主要有八个。即:P、T、V、U、H、S、G和F。对于这八个热力学函数,它们相互间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即热力学关系。例如,麦克斯韦(Maxwell)关系:  相似文献   

10.
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工作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骨骼肌对大强度高心收缩练习产生适应的情况,选取了10名普通男大学生,以屈肘肌群为研究肌群,进行了为期4周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照传统力量练习方法,在训练初期,大强度离心收缩负荷刺激可产生更明显的肌肉酸痛,肌肉功能下降也更显著;但经若干次刺激后,均可产生较好的适应、恢复与提高。本研究证明,可以系统地进行大强度肌肉离心收缩训练,但练习初期应适量、防伤。  相似文献   

12.
肌肉力量训练神经适应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力增加,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是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从运动单位募集、放电、协调与同步,力量训练中枢适应等方面对肌肉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阐明其研究的现状。运动单位募集遵循尺寸原则,不同收缩方式募集控制策略不同;运动单位放电率的变化对肌肉力量产生影响,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运动单位同步与肌力的关系尚不明确,力量训练可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由于技术与方法的限制,这方面的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对肱二头肌在不同负荷及不同速度收缩时的肌电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肱二头肌进行快收缩(每秒钟一次的速度屈时)和慢收缩(每两秒种一次的速度屈肘)时的IEMG 在3种负荷中(5kg、10kg、15kg),无论是疲劳前还是疲劳后,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3种负荷工作中,肱二头肌进行动力性收缩(5kg、10kg)至疲劳时,其IEMG 值较疲劳前明显增高;当负荷为15kg 时,IEMG 值疲劳后明显下降;在所有负荷到疲劳时MPF 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复极矢量法对共轭凸轮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在一般假设条件下,该机构两种主要接触形式的凸轮轮廓曲线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能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更便于CAD中计算机程序的编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游泳运动员100m、200m、400m三种高乳酸距离负荷后血乳酸、心率变化规律,选择广东省游泳队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距离负荷后最高血乳酸时值、最高心率水平受负荷强度的影响;不同距离负荷后血乳酸下降速率差异明显,形成单峰型和双峰型的血乳酸下降曲线,说明三种距离负荷强度、持续时间等时间等负荷特征影响机体内乳酸平衡状态;心率在负荷后血乳酸消除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期保持一定的心率水平,有利于加快血乳酸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对血压高或偏高运动员的左心B 型超声研究发现,左室壁及室间隔增厚明显,但心室腔大小改变不明显,即无明显的向心性肥厚;左心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特性及心肌每搏作功指数改变不明显;室壁应力在赤道线方向上明显增大,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对运动员心脏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运动员在加强医务监督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训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该种实验方法 ,可以演示浓度、温度、压强对反应平衡的影响。演示方便 ,说服力强。实验装置、仪器、用品J2 2 57- A型气体定律演示器 (仪器使用见说明书 )、带钩砝码、乳胶管、注射器、大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铁丝、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胶塞、冰水混合物、自来水、NO2 气体。原理反应 2 NO2 N2 O4 56 .8千焦 ,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 ,混和气体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V=n· RT,n=PVRT。在气体分子数不发生变化时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以及气体体积的数值始终满足 P· VRT 为一恒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对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测验和比赛两种负荷条件下,血乳酸、心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不同性质负荷对游泳运动员机体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比赛条件下游泳运动员机体承受负荷最明显的表现是,负荷后对机体的影响要比测验负荷大;比赛和测验负荷后,血乳酸和心率两项指标的变化并不呈同步趋势。在超过最大强度负荷的情况下,血乳酸指标能较准确地反应游泳运动员机体承受不同负荷的变化特征;比赛负荷和测验负荷,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训练负荷达到比赛负荷要求的关键是提高心理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惯性传感技术和无线蓝牙采集技术研制了便携式肌肉等张收缩关节功率曲线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该测试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数据处理方法。该测试系统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插值,能够方便准确的测试不同负重下肌肉等张收缩的最大峰值关节功率曲线,能方便携带到课堂和操场上进行教学和测试,在运动员选材、日常力量训练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膝关节关节功率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和本测试系统获得的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双侧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提示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验证了本系统的数据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边故障k元n立方体网络中经过匹配的指定二不交路覆盖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设Qnk是一个k元n立方体网络,其中n≥4、k≥4是偶数,M是Qnk的匹配,F是Qnk的故障边集。若(u,u′)和(v,v′)是Qnk中任意2条不相邻的边,满足{u,v}∩V(M)=?和(u′,v′)?M,则当M+F≤2n-7时,在Qnk-F中存在2条顶点不相交的路Pu,u′和Pv,v′,经过匹配M且V(Pu,u′)∪V(Pv,v′)=V(Q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