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许衡 《网球天地》2008,(9):132-134
由于工作的关系,加上定居在尼克·波利泰里尼网球学校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布莱登顿市),作者经常有机会和尼克本人以及网校其他很多资深教练、体能教练以及心理教练就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和在这里训练的学生家长以及很多国内著名教练也有过很多沟通,发现国内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单一性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还是比较突出的,致使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没入到茫茫人海中。作者结合尼克网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本人运动心理学的背景,特撰写此系列专题,希望能对家长、对国内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系列专题将包括4个部分:1.家长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中扮演的角色;2.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心理分析;3.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要点;4.平衡发展.造就英才。(本刊将分三期连续刊登)  相似文献   

2.
吕彦 《体育世界》2011,(1):30-31
运用观察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普通高校业余网球运动队的心理训练进行探究,力求揭示网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亮剑精神”的相应原则和措施,更好地调节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发挥“亮剑精神”在网球运动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探讨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规律,对提高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常出现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提出了若干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试图以体育运动中的目标定向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以辽宁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期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教练工作心理学教练是个职业。因此,必须建立教练工作心理学,教练活动的职业性记述是该学科的核心:如动机方面、活动条件方面、进入运动状态方面、个性特征方面、影响活动成功的方面、交际和管理运动员方面等等。虽说某些方面人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是远不能适应运动实践的要求。有些方面的问题,如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交往,比赛中教练员的场外指导和女子教练员的工作特点都研究得不够。教练员状态的问题(特别是在比赛期间)完全没有人做过研究。实践证明,教练员和运动员都非常需要这种实践心理学方面的帮助。由A·A·拉拉扬编写的《教练员手册》建议运动心理学家们看看,该小册子论述关于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和运动竞赛的日趋激烈,当前体育运动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为追求运动成绩的提高,在挖掘运动员生理潜能的同时,普遍重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竞技运动已不仅仅是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工具提高教练工作水平,已成为训练  相似文献   

7.
以著名网球运动员麦肯罗等患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及田径十项全能世界巨星汤普森等重视运学心理训练,采用心理疗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获得成功的例子,阐明运动心理学对于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著名网球运动员麦肯罗等患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及田径十项全能世界巨星汤普森等重视运学心理训练,采用心理疗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获得成功的例子,阐明运动心理学对于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球比赛是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战术运用得当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发挥也是制胜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个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队聘请的美国教练马克先生不久前到天津网球中心对队员进行短期辅导。天津网球中心召集了天津所有专业和业余体校的网球运动员观摩了马克教练的几次教学,其中有三个内容非常有趣。 首先,他讲了网球运动中的“预测学”。在此加引号,是想说明这种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很灵验,介绍出来您可以试一试。他将两手  相似文献   

11.
刘蕊 《中华武术》2022,(5):30-32
在李娜、郑洁等网球运动员所代表竞技网球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球项目因比赛对抗性强、节奏快的特点而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技战术、心智和体能已经成为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制胜因素。体能作为青少年运动员参与竞赛的重要基础,体能训练主要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为最终目的,如何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 22日-12月 22期间,国际网联高级教练赫威特(Jaques Hervet)再次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和训练。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他曾在去年作为ITF的教练带运动员到上海参加喜力网球公开赛。 赫威特在担任国际网联教练10年间,当过许多世界前100名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教练.具有较高的网球教学理论水平和训练水平,并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与论点。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集中了1999年度全国网球团体赛前八名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共31人(其中教练员7人、运动员24人)听课…  相似文献   

13.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多年的散打训练实践和散打应战中的观察 ,以及与教练、运动员的访问分析 ,根据运动心理学原理 ,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训练 ,以及散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4.
引言心理训练是运动心理学中与运动竞赛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它也是运动心理学中最为吸引人们注意的部分。在国外,实际实施的心理训练的种类不下二十余种,越来越多的教练和运动员从亲身体会中认识到心理训练的意义。在我国,心理训练的实施还不普遍,而且对于它的作用,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和教练的估价也存在着较大分歧。前者对其作用强调得厉害,有些甚至言过其实;而后者对其作用更多的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于心理训练的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训练,无论是运动心理学研  相似文献   

15.
余强  贾玲  谭自萍 《精武》2012,(32):92-93
运动潜能的开发,对于培养和挖掘运动员个体机能,在各项竞技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各项竞技体育中,关于运动潜能的开发,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但目前关于运动潜能的认识,仍旧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关于如何挖掘运动员个体机体潜能上,目前多数教练还是将精力集中在营养补给,体能素质和技术动作上,只有一少部分教练重视心理潜能的开发,所以对体育文化潜能、运动智力的开发,还停留在粗浅的认识,在方法和理论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如何挖掘运动员个体机体潜能的方式与方法,旨在对今后运动员心理潜能的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竞技运动表明,心理调控对人体活动影响十分显著。心理调控的任务就是对心理状态的调节。目前,体育发达的国家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极为重视。心理训练已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构成完整的训练体系,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球运动方面我国运动员同世界一流选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除加强技战术训练外,还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他们在重大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1.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射击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早期科学选材越来越显得重要,广大教练迫切希望建立选材标准,帮助他们选好苗子,提高成材率。射击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比赛和训练中的最基础、最重要因素是运动员的心理,也就是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对于射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致关重要,因此射击运动员的选材须择重于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文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了解PBL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对3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8周的教学训练。结果: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50m跑与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的提升(P<0.05);网球技能方面两组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将两组之间的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对于提升网球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对50m跑与立定跳远2个项目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建议:今后在网球教学中,高校网球教练员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兴趣,培养训练积极性,但需要教练员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并熟练运用,也需要拥有更多的网球专业知识储备,为提高网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运会"网球赛场上"彭帅现象"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增强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心理能力及尽量减少竞技能力以外不利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对提高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和运动成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性和心理活动的状态。研究运动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帮助运动员建立和发展可能发挥的运动潜力的心理前提,发展运动员的个性,从而改善运动工作能力。 运动活动的心理调节是运动心理学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