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自己能够"老有所乐"。这就涉及到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需要全社会  相似文献   

2.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员工就不会有企业.顾客是企业"外部上帝",也是"第一上帝",员工是企业"内部上帝",也是"第二上帝".与"两个上帝"的理念相适应,我国企业应创新"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依靠顾客"的经营战略和"一切为了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有人晒太阳,晒的是幸福;有人晒富,晒的是资本;有人晒工作,晒的是饭碗;有人晒生活,晒的是品味.而今开放的社会要的就是时尚,晒.总是有它的道理无可厚非.孔子说过:"每日三省乎己",省是还没有升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旦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自然而然就会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的升华,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创造性的激发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因此在这三尺讲台之上或人生当中,教师也要大胆说"晒",那么晒什么?愚以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晒一晒.  相似文献   

6.
当下,"普世价值"之说渐见流行.一些人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应趋而奉之,不会说"不"了.这就不免使人有些神秘感.更有趣的是,有的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普世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叫人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7.
社区食堂     
市场分析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了,用于料理一日三餐的时间越来越少.比如,刚成家的年轻夫妇对于现代休闲生活的热爱远甚于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中年夫妇则往往一天工作下来,已是疲惫不堪,于是草草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至于那些老年家庭,有的晚年生活丰富得很,无暇做饭做菜,有的没有精力自己料理三餐.  相似文献   

8.
最近,男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数码宝贝卡片、粘粘纸等小玩意到幼儿园里来.一下课,几个人便凑在一起大呼小叫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甚至连上课、午休的时候也不闲着.尽管我多次强调上课、睡觉时不能玩,可有的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为了活动的有序进行,我常常把他们这些"宝贝"收起来束之高阁.嘴上说过后就还给他们,可事实上几乎没有算数过.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黄昏恋流行"婚而不结"。同居而不结婚,既与老年人婚姻的特殊性有关,也是为了避免子女的反对。老年人相亲会上,75岁的陈先生和69岁的范女士一见钟情,认识不长时间就一起生活了。相处两年多,二人越发觉得情投意合,非常幸福,但一直没有办结婚证。"老年人黄昏恋不领结婚证的很多,即便两人处得很好也很少有人办证。"太原市的公益红娘梁某说,在她牵线成功的60岁以上单身老人中,登记领证的寥寥无几。"老了,没有了自信,也没有安全感,害怕遇上不靠谱的人。"老年人选择搭伙过日  相似文献   

10.
<正>老师好,大家好!我是平安。今天的演说主题是"爱"。其实挺难说的,说大了怕收不住,说小了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说到"爱",一定要说说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就像袋鼠一样每天都想把我放在他们的口袋里。我承认,我是"幸福"的孩子,因为我的父母除了上天摘星星,凡事都帮我搞定;我喜欢被"爱",像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让我觉得有时自己就是童话里骄傲的公主;我也早已习惯这种"爱",不需要任何回赠,安心享受一切呵护!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场合许多媒体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等美好赞誉.然而,这种理想化、完美化的职业标尺与教师的现实生活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有心人只要去基层调研一下,就不难发现:要教师做一个纯粹的"春蚕"、"蜡烛"、"人梯",要教师把自己人性中的一切"私欲"、"利欲"统统抽排干净,乃至一切行为都交给所谓的崇高目标来支配,并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认同,甚至让他们非常反感.  相似文献   

12.
"勇龙"过江     
《中国科技奖励》2005,(11):29-33
"科学家必须投第一笔风险资金.当科学家把自己的钱拿进来之后,一切都变了." "如果教授不懂管理就去做产业化,是非常可怕的."这是黄勇教授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摔打之后,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布置自主墙啦!"标兵小队的小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原来,这次自主墙的主题是"我能行",队员们畅想的是"20年后的我",他们结合自己的特长画了四年后自己的肖像画,写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有的画的是"我当舞蹈家",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有的画的是"我当灌篮高手",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有的则画的是"自己当公司总裁",在巡视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标兵小队的队员都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而洋洋得意时,队长许家菁发现队员小童却在一旁不作声,此时他手中也没拿出自己的自画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队长心里直纳闷,仔细一寻问,原来,小童的兴趣爱好是航模,长大想当一名航天家.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都在努力使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茫然无措,当前教学的现状就存在着几个极端:有的老师过分"导",教师设计好了一切,只需要学生做适当的填空或者选择;有的教师又过于忽视"导",学生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不能够达成.现如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教师似乎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他们在"导"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可是他们的"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换了汤却没有换药.以上几种教师的"导"都只能使学生"学会",不利于学生"会学".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真正做到"会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跟大家交流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导"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欧洲到美洲,从留学读书到工作,生活多年,都未感不适;却在嫁了一个“老外”,生儿育女后,发现无法入乡随俗,因为中国与欧美的育儿观差异太大了。“包干制”与“责任制”中国父母疼爱子女的内涵是“包干制”,对子女的一切没有不关心的:吃得好不好,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下雨了就去给孩子送伞,天冷了就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总之,把一颗心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欧美父母疼爱子女则是“责任制”:把子女的身体养壮壮的,供他们上完高中或大学,让子女在儿童和青年时代生活得快快乐乐。父母不但不负责为子女规划未来,连子女交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16.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许多父母却由此而陷入教育的误区之中:有的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有的为后代造房置产,以为留下万贯家财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望子成龙,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以为让孩子出人头地就会使孩子拥有幸福。……不错,满足需求,拥有财富、知识和地位,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幸福本身。幸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过程;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更重要的是,幸福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某种条件,而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这也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17.
蓝柚 《大学时代》2004,(4):52-53
<开心辞典>火了王小丫,而同样作为<开心辞典>主持人的李佳明,在观众面前只混了个"脸熟".说起李佳明,很多人甚至干脆就以"王小丫身边的那个男主持人"替代.但李佳明却整天乐呵呵,生活得很开心.不要以为他是"强颜欢笑",其实,李佳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认为,自己入行的时间比较短,能有机会成为一位名主持人的"配角"已经够幸运了.至于未来,自己首先要多学习,一旦机会来了,自己能"立得住,站得稳".机会从来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东方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老人的生活.东方人的理念是越老越离不开子女,而西方人的理念则截然相反.在西班牙,子女从学校一毕业,有了工作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的一两个星期回家一次.一旦结婚,见父母亲的时间更少,有的是一两年见一次.当然做父母亲的也决不会埋怨孩子不孝顺,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老人大多数和自己的老伴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20.
八十多岁的陈森贤老人,幼时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小学.参加银行工作后,他深感缺少文化之苦,便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退休后,他仍想用学习来丰富晚年生活.后来,郑州工商银行开办了老年大学,陈森贤便报名参加了国画班的学习.十年寒窗苦,换来丹青乐.近年来,老人的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行内外老年书画展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他的隶书"金石集字通文章"曾获省工商银行建国5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山水画<谷里花开>在"红鹰杯"全国老年书画展中受到好评.老人还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寄给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亲戚,亲友们看后都赞不绝口,纷纷来电、来信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