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困难与“民工荒”并存背景下,提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根本的途径是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现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进而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三农”问题,使我国经济得以协调发展,社会得以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从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阐明其产生转移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及其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分析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配套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业劳动力良性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力的良性转移。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它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并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有关衣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入手, 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及其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第一产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从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阐明其产生转移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及其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分析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配套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影响其有效转移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而持续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宁 《科教文汇》2014,(24):219-2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