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春荣 《华章》2007,(12):202-202
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平等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联想想象法,表演法,以及系列法等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互动启发式"教学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国内外写作教学中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结果法"和"过程法"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前者侧重于写作成品,强调语法的准确性,后者则侧重于过程,强调写作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更好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写作教学来说,"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较诸"以产品为中心"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作为一种写作教学方法,"过程法"注重写作的过程,因而在实施中特别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就各阶段设置了多种多样的练习活动,以使学生写出更有意义的作品.然而,我们不能将"过程法"降为一种具有规定技巧和惯例的"办法",而应创设有效的写作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能自主探索并培育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法"与"满堂灌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本校2017级三年制普通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两个教学班共132名护生分成对照组(n=66)和实验组(n=66).对照组:以全班学生参与为主的"满堂灌法"方式进行小组教学.实验组:以学生为主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最后以综合考核和现场问卷调查形式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综合评价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实际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广大学生独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团队共同协作学习能力,符合现代发展观,教学效果好于"满堂灌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写作时缺乏素材;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践,远离学生生命主体情感抒发的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将写作由"教学之需"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之需",变"被写作"为"主动写作",应松开命题的"金箍",调整写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封闭式的写作方式,更新批改与讲评模式.  相似文献   

6.
樊智涛 《新作文》2022,(1):49-50
袁爱国老师的创意作文课充分体现了他的境界语文教学主张,他总是基于生活设计创意作文教学的情境,带着学生在"思"与"诗"的融合共生中拔节,最终奔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之"境". 一堂《观看之道:樱花与少年》作文课,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学生与听课教师得到心灵的净化、写作的启迪.这是一堂学习过程可见的生成性作文课,学生的才情犹如四月的...  相似文献   

7.
刘红 《华章》2008,(18)
求"真"、求"情"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求"真"、求"情",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用求"真"、求"情"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任福彬 《文教资料》2008,(9):128-130
学生写作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素材可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作文书中胡乱摘选一些塞在脑子里,考试时东拉西扯,缺乏灵性与才情.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出发,教学时仅仅满足"穿鞋戴帽式"的写作指导,学生作文类型化、模式化,喜欢矫情.本文在分析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浅议中学生写作教学中的"变".  相似文献   

9.
黄喜雪 《教育导刊》2007,(10):32-33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一提笔总是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钧重,尽管苦思冥想,依然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参与学生一次体验活动并了解了他们的感受后,笔者想起大诗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顿生感悟: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我们得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生活,让生活这股"活水"浇开写作之花.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无疑是其核心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笔者在政治课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借鉴和尝试了首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双主体"模式,以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满足个性需求,尊重个性体验,无疑能尽显学生个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目标"虽然要求教师"备"学生,但是备课时所"备"的学生是带有主观预测性的,容易忽视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意向,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对"激发兴趣"做过精辟的阐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冯莉莉  周申立 《文教资料》2008,(20):139-140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独特性、情绪生活教学法、记忆法、诗词意境法和信息反馈法五个方面进行"移趣"、"添趣"、激趣"、"怡趣"、"找趣"五趣的尝试.指出趣味教学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思为 《海外英语》2020,(6):158-160
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难点,写作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比研究过程教学法与新理论产出导向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生角色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两个教学法.研究发现,在教学理念上,两种方法都重视"关键能力"和"学用一体",但存在看重"输入"与强调"输出"的区别;在教学方法上,两者都强调语言运用,但有着"非选择性学习"与"选择性学习"的不同观点;在师生角色上,两者都认为师生是评价过程的主体,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存在"学生中心"与"学习中心"的差异.基于对比,研究指出,相较于过程教学法,产出导向法更符合中国大学外语写作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5.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融合一体化教学,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英语"阅读+写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加强高中英语"阅读+写作"融合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意义,依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升教师"阅读+写作"融合教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注重融合式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丰富阅读理解题型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四方面,对"阅读+写作"融合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历来倡导文章应该形神兼备,彰显文章的血肉,丰富文章的情感.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思维发展.创新更是体现学生写作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写作教学中将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于作文的"形、神、质"之中,定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写作教学注重写作结果,其主要弊端在于学生的"写"与教师的"阅"单独进行,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写作中及写作后一系列交互、协商,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过程写作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写作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教学案例谈如何将过程教学法引入中学英语课堂,力求使英语写作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秀平 《海外英语》2020,(8):144-145
"产出导向法"是中国学者根据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特点提出的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包含三个主要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该文用该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在"驱动"环节设置"评价"和"反馈"环节,认为学生可以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评价"中真正认识到自身写作中的问题,最终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相应教学制度的改革使英语写作教学趋于创新化发展.为使学生在英语授课中获得技能方面的有效提升,"以读促写"式的写作教学开始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通过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考察、调研分析以及相关案例经验总结发现,"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中成效显著,是推动教学进程和优化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