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1980年代初论及大陆由乡入城的改革时曾断言,国企改革将不如农村改革那样顺遂,因为当时视“股份制改革”为畏途的园企,将面临产权虚置的难题,而农村改革能够回避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最近有消息称,张五常可望成为首位华人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虽然瑞典皇家科学院以保密为由,拒绝对此作出评论,但“张无常热”还是势不可挡地蔓延开来,其劲头不亚于任何当红明星。这是张五常在大陆掀起的第三次热潮。 张五常被称为经济学界的“老顽童”,常常语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1,(29):70-70
汪丁丁终于发火了。日前,汪在《财经》杂志6月号及经济学术网站“似乎有知识”(http://cnnobel.con)上面发表了5篇艾章,从现实牛活的本质以及哲学逻辑的高度回击名经济学家张五常。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有悲剧和喜剧、滑稽剧。那么纵观20年来风头最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张五常的人生轨迹,我们不得不慨叹造化弄人的诡异,即使自命为怪才的张先生也无法摆脱造化的轮回,在没有走完整个人生的路途的时候,人生这幕大戏就戛然而止,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徒然留给后人许多遗憾与叹惋。  相似文献   

5.
赫师的教益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是经典之作,每一版本都屡有新意。第7版继承了杰克·赫舒拉发在此书早期版本中开创的传统。此版有两大强项:其一是教导读者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无论是初级入门还是加深认识;其二是它有大量例子,取自最好、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本文选编自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为他老师的课本所写的序言。  相似文献   

6.
著名经济学者张五常,继1967年发表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的《佃农理论》之后,2008年写成《中国的经济制度》(繁体字版),原本是为其好友罗纳德·科斯举行的芝加哥大学会议撰写的开场致辞,出乎他本人的意料,本书成为他“平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成为他正规学术论著中的“封刀”之作。此次出版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与其繁体版相比,在正文前增收了两篇文章。本文选编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何进川 《兰台世界》2014,(5):130-131
张拭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术地位上张拭与朱熹并称“张朱”。张拭书院林立的宋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岳麓书院亲力亲为的执教数年,还在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堪称“名于一世”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黄菊盛 《档案与建设》2003,(3):35-35,39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于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鮞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他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在南通办起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等学校。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他派学生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即协助张謇、张鮞办起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预科1年…  相似文献   

9.
“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为他人做‘嫁衣裳’”。与张万象同志共过事的人都这样讲。 记得,有一次在与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座谈时,张万象同志讲,“当编辑就要有牺牲精神,否则当不了好编辑”。到今年,张万象同志在新闻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3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做编辑工作,要说“牺牲”,张万象同志“牺牲”够多的了。经他组织编辑的稿子究竟有多少,好稿有多少,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不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交了一大批记者朋友。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和大众以痛骂经济学家为乐”的时代,一个经济门外汉所创办的《经济学消息报》不仅为国际国内顶尖经济学家提供了舞台,它本身也数次成为经济学界的“风暴眼”。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张第五次入京会试,以一甲一名“大魁天下”,循例授翰林院修撰,随即成为以翁同为首的“清流”派核心人物。同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急转直下,清廷内部帝后两党矛盾趋向激化。“清流”派拥戴光绪,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幸。九月,张上《推原祸始防患未然请去北洋折》,悲愤陈言:“试问以四朝元老……但能没为大言……稍有人理,能无痛心。”在对李鸿章误国罪行的谴责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但他除力主以战术和外也提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正当主战与主和两派斗争…  相似文献   

12.
湖北日报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和他的团队请来,共同启动“东西部产业转移对接调研活动”仪式。 期间我与他晤谈,话题是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胡鞍钢,伴随着中国改革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国策派”代表人物之一。从1985年开始从事中国国情研究,研究成果显著,现已出版国情方面的著作15部。他的许多观点已经成为社会和国人的共识,有的被国家决策层所关注和采用。他的国情研究,特别是《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曾引誉海内外。 1993年9月,胡鞍钢应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之邀,介绍他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的  相似文献   

14.
王度庐原名王葆祥,字霄羽,190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困旗人家庭.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王度庐”是他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王度庐七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九岁大病一场,愈后由于营养不良,身体一直不好.从十二三岁时起,做过眼镜铺学徒、军官听差、小报编辑、小公务员等,但由于性格孤僻,不会逢迎,经常失业.1937年末,王度庐举家迁来青岛,开始了他在青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  相似文献   

15.
应香港电台文化节目组的约请,香港10位来自不同行业范畴的知名人士,向青年读者推荐10本好书,鼓励青年在知识方面向多元化发展。这10位人士将在电台的书籍评介节目“不是黄金屋”中,为听众评介他们挑选推荐的书籍。 10本好书和它的推荐人如下: 1、《围城》,立法局议员梁淑怡: 2、《论语》,前上诉庭副庭长李福善; 3、《戏曲故事》,香港理工学院副院长卢景文; 4、《徐复观最后杂文集》,“九十年代”月刊总编辑李怡; 5、《再论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 6、《中国文革十年史》,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长司徒华; 7、《富饶的贫困》,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周永新; 8、《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香港科学馆总馆长戴明兴;  相似文献   

16.
1963年5月9日,毛泽东主席“五九批示”高度肯定余杭县五常公社等地干部辛勤劳动、密切党群关系的作风,由此形成了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五九”精神。洪大根是“五九批示”中杭州余杭五常公社参加劳动的好干部之一,是“五九批示”的亲历者、践行者和实干者。  相似文献   

17.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8.
不速之客的邀请:与画家朱屺瞻 1983年7月一个星期天。一位中年人汗淋淋、急匆匆在上海中心的成都北路问讯寻找,当他找到目的地,发现门户紧闭,只得在门上留了—张纸条:“老祁同志,我父亲找你。”便转身走了。这个“老祁同志”,是上海电视台摄影记者祁鸣。他晚上回家,看到留条,知道是画家朱屺瞻派人找他,以为有什么要事,所以赶紧去看望。原来是年已92岁的绘画大师朱屺瞻,应邀去美国出席他为旧金山新建的国际机场画的巨幅国画《葡萄》的揭幕典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在病榻上度过了112岁生日.第二天凌晨,这位被称作“现代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便从容地辞别了这个世界.他要去天堂,与离别15年的爱妻允和,离别2年的爱子晓平相聚. 周有光不仅有卓越的学术成就,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与妻子张允和的白金之恋.张允和是20世纪初苏州名门张家的二小姐.  相似文献   

20.
王迅 《新闻天地》2010,(6):48-49
眼下湖南卫视的快男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的快男不仅继承了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一贯“娱乐搞怪”的作风,还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比如“伪娘”之风的盛行。在这些“伪娘”当中,来自成都赛区的刘著尤其引人瞩目。他不论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说话声音,面对这个“水一样的男人”,“看戏派”喊道:“还在谈曾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