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红超  韩峰 《新闻世界》2012,(5):161-162
《良友》画报是我国新闻史上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发行区域最广的画报。刊登在画报上的照片多达38000余幅,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在发行上,《良友》画报最高销量曾迭四万份,读者遍布世界各地。本文主要分析了促使《良友》走向成功的媒体经营与管理战略,包括编辑、发行、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等,以期为当今媒体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良友》画报的办刊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欢欢 《新闻世界》2012,(1):111-112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在近20年的出版生涯中,创造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认为《良友》的成功与其对反馈的重视和丰富多彩的策划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畅销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良友》画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及栏目,女性是《良友》画报畅销的重要主题词之一,《良友》画报的女性文化特征不仅局限于封面,还通过妇女界、妇女之页等女性专栏构建了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摩登女郎在文化消费品位等精神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良友》画报更是广泛地从都市到乡村、从本国到世界来探究女性生活。专栏中的女性既有中上层的摩登女性,又有与之生活状态截然相反的下层女性,这样更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日查阅资料中新发现一幅登载于《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的李大钊与顾孟余合影。通过对照片承载的信息和对当时报刊新闻报道的考证、推断,笔者认为,此照片应是1926年3月12日上午9时余李大钊、顾孟余出席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三殿(由天安门起,直至太和殿)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公祭活动时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世界》画报所发《被段祺瑞通缉之五人》使用的李大钊照片,竟是后来《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登载的李大钊、顾孟余合影的一部分,只不过抹掉了照片上的背景以及顾孟余像那部分,仅留李大钊一人的照片,其刮擦制作痕迹明显。《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发表李大钊与顾孟余在太和殿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公祭活动的合影,体现了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遗志,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的时代主题,其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8.
从《文坛故旧录》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先生(1908—1997)于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以出版《良友》画报闻名海内外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9年起先后在上海、桂林、重庆主持良友复兴图书公司;1946年末与老舍合  相似文献   

9.
由《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高秀峰撰写的《摄影的“天敌”与“良友”》一书,近日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结合数十年摄影实践,对正确利用光线  相似文献   

10.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报刊刊登广告是书业宣传的极佳途径。而作为一份发行量巨大、影响广泛的报纸,《良友画报》中的书业广告能为研究当时文化状况提供可贵的资料。为深入探讨《良友画报》中的书业广告的特点,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等从广告理念、广告刊登机构、广告类型、不同时期的书业广告等方面对《良友画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果中 《现代传播》2007,(3):165-167
一《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至今已八十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画报之一,比《苏联建设画报》早出版四年,比美国《生活》画报早出版十年,也是中国画报史上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惟一拥有八十高龄的画报。因此,考察其历史文化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杂志界,四开大小的单张画报颇为流行,而整本成册的画报却未曾出现。在此文化生态下,《良友》一洗上海当时盛行的单张画报的陈腐幼稚,八开本、月刊、整本成册,图文并茂地报道中外时事,介绍美术名作、体育活动和摩登时尚等方面的潮流,销数从创刊的…  相似文献   

14.
赵昊 《东南传播》2016,(8):144-146
《良友》画报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综合画报,它对民国时期摄影展览颇为关注,对摄影团体、学校、展览会、摄影家的影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良友》画报民国时期摄影展览刊载,反映了当时摄影创作概况,其传播为民国摄影家提供了交流平台,提升了大众审美水平与对摄影的认知,丰富了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黄思捷 《新闻世界》2014,(11):172-173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结合良友的创办和早期发展历程,梳理其除《良友》画报之外出版的其它各类画报、画册,论述它们在选题、内容、装帧、营销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它们在为良友赢得不朽声誉并奠定其日后发展基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被誉为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的《良友画报》,是伍联德先生1926年在沪创办的。今年正值它创刊六十周年纪念。1984年6月,由伍福强先生继承父业在香港复刊的新版《良友画报》,今年3月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酒会,还出版了一厚册印刷精美、包括有海峡  相似文献   

20.
《良友》画报是20世纪20至40年代最重要的综合画报,在抗战期间刊载了八路军、新四军、延安、国统区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形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