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不少人(包括一些文人),谈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总会提到他的“永州八记”,似乎柳宗元在永州只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其实,非也!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山水游记是九篇而不是八篇,照理应提“永州九记”。 但是,长期以来,为什么人们总是提“永州八记”呢?章士钊先生在《柳文指要》中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他说:  相似文献   

2.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所写《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王叔文事件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他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了不少游记。历代文学评论家对柳宗元的游记评价很高,《永州八记》尤为著称。《永州八记》是八篇独立的文章,又是相互联贯的。犹如中国画的“通景画”,八幅屏条每幅自成章法为一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游记散文的杰作。在古代作家中,象柳宗元那样有意识地把描写山水的诗文当作是一面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确实不多。他在《愚溪诗序》里曾经明确地表示,其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使自己的作品象“清莹透澈”的溪流,能“善鉴万类”。这里所谈的作文宗旨自然也符合《永州八记》的情况。柳宗元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主要成员,参与进行旨在打击藩镇和宦官势力、史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运动,但结果很快地失败了。柳宗元被逐出京都,流放到荒僻的永州,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寄情于山水的杰作,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和情怀,柳宗元的仕途失意及艺干预社会的学观是其《永州八记》风格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永州八记》记永州地方八处名胜山水,每一篇前后都有联系,构成一组文章,是我国山水游记中的一座丰碑。它的出现,是跟柳宗元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的。投迹永州,寄情山水。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于唐德宗贞元九年(二十一岁)中进士,后任监定御史里行等官职。唐德宗逝世,顺宗李诵接位,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任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了不少游记,《永州八记》尤为著名。这些文章不仅用清新秀美的文笔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种种形态,而且寄寓了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愤激,透露出作者寂寞孤愤高怀傲物的感情色彩。人们从“永州八记”中或隐或现地可以看到作者的遭遇与凄凉心境,也可领略柳宗元游记散文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学婧 《阅读与鉴赏》2007,(6):57-57,60
公元805年,即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横遭牵连,被贬为永州司马。际此能诗擅文并与韩愈并驾齐驱的柳宗元寄山水聊以忘忧,写出了一系列享誉文坛的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八记之首。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寄情于山水的杰作,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和情怀。柳宗元的仕途失意及文艺干预社会的文学观是其《永州八记》风格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波 《华章》2012,(33)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永州八记”最主要的特色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点,描绘出了意境,抒发了柳宗元为“僇人”一来壮志难酬的痛苦心情.《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不仅写出了山水的特征,而且写出了西山的神韵,更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苦闷彷徨中的“自我”形象,他不同与西方人和现代人在散文或诗歌中所表现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体的开山之作。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实践着“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和“情在景中”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13.
进入初中,很多同学都曾读过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初二语文课本还从《永州八记》中选了一篇《小石潭记》。但大家并不一定了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写的,请听丛玉老师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4.
汉学家石听泉(Richard E. Strassberg)翻译的山水散文《永州八记》忠实地重构了柳宗元笔下中的山水意象,重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山水隐喻,重现了柳宗元的自然观,在异域文化中重现了柳宗元特有的“自然之异”,将中国哲学中“物我同根”“禅意静境”“统合儒释”等思想植根于异域文化的土壤中。他的翻译符合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习惯,引起了英语读者的诗意共鸣,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异域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在这篇不到200字的作品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  相似文献   

17.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的一组山水游记,这些作品与柳宗元当时的思想状况、生活体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这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中,作者借助生动鲜明的山水、草木、游鱼等形象,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和不畏挫折、奋发向上的鲜明个性,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与寓言小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而被贬于永州所作的《永州八记》则是他游记的代表之作,作品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直接采取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和对自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小石城山记》则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是继郦道元之后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山水记,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感情。山水对于他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读了《小石潭记》,自然景物的离奇、清新、幽邃、澄鲜和凄清,历历在目,深感作者对事物洞察幽微,对景物刻划别具匠心。《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承接《钴鉧潭西小丘记》之后。所以文章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20.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石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这里实在把小石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