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内容入手,进行兴趣作文 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一提作文往往感到无物可写,有一种畏难情绪。怎样消除这种情绪呢?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与创设情境双城市实验小学李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入手,就是要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问题。因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具体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现笔者就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内容入手,丰富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一节作文课如何从内容入手,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选材和运用"下水文"三步走是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彭洪亮 《陕西教育》2009,(3):115-11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怎样写好作文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教学,一要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二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四是写成以后还要进行修改;五是教师要重视作文的批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反手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对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个好厨师,做得一手好菜,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然后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工处理这个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角度来讲,选择合适的材料比怎么做还要重要。拿这个比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挺恰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呢,写作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描绘所见所闻所想,表述自己的意思。怎么写呢,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生活是纷乱繁杂的,怎样采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再选择恰当的体裁,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在这里,我想就"写什么"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害怕作文由来已久,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写。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1、认识作文本质作文是什么?作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意达。意,立意,写什么;达,表达,怎样写。学生作文就是学生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感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对于这一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比较清楚。但是,学生的作文仍然普遍存在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倾向。根本的问题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真正从内容入手。一是偏重于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把学生的习作过程束缚在固定的模式中,甚至规定开头怎样写,结尾怎样写,分几个自然段写,可以用些什么词语等,学生完全是在被动作文;二是教师虽然也重视丰富学生生活,开展大量的课外活动,但不重视引导学生将阅读、生活和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由于摆脱不了应付…  相似文献   

12.
王时忠 《学语文》2009,(6):55-55
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简而言之:学生作文就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两个问题。而对小学生启蒙作文来说,‘写什么’则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周志福 《考试周刊》2014,(56):60-6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在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写出的作文怎么样?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素材积累、谋篇布局、修改提高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的质量以及作文教学的效率长时期处在低水平状态,这与应试教育有重要联系。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语文老师除了完成正常的作文教学外,常常脱离小学生的实际,人为地拔高作文训练的要求,进行各种繁杂的写作训练,而忽视了作文的基础训练。那么,小学作文的基础是什么呢?这个基础就是大纲所提到的:“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映射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是滋润学生心田的一泓清泉。学生写作的独创精神一旦被激发起来,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闪耀着独特的思想火花。可现在许多孩子谈作文色变,他们心烦于没东西可写,苦恼于不知从何下笔。因此,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与怎么写便成了当前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体现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观点,也体现了教书育人辨证统一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个精神,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一、要引导学生"为情而造文",切忌"为文而造情"这就是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真情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应当看到,由于对作文的性质认识不清,在学生的作文中,"为文而造情"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有的学生写遇见两个同学打架,自己上去劝架,文章里用很多篇幅写劝架时的思想斗争,又是想起老师的教导啦,又是想起英雄的形象啦,思想斗争来斗争去,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把打架的同学劝开。这里,虚假的痕迹十分明显。人们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指导欠科学,训练无序列,修改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要把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口头作文入手,从学写记叙文开始,重视写前的指导和写后的修改,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曰:“文贵于新。”作文本质上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指导应以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