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学荣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资本逻辑的“功”主要体现在它创造了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塑造者”,而现代文明恰恰是建立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资本逻辑的“功”首先体现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关于资本逻辑在创造产生力方面所立下的“汗马功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相似文献   

2.
康德道德神学在道德领域和宗教领域的逻辑误读,反映出试图取消"道德神学"逻辑存在的倾向,更重要的是对康德完整道德世界观的不足认识。在开显"是一应当一是"的康德完整道德世界观逻辑发展的基础上,道德神学的逻辑存在在于追问"应当何以为是",在其中介式的体系中构造"人的道德存在"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自我张扬空间的同时,也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呈现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偏离、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判断能力降低等网络失范行为的滋生。"慎独"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慎隐、慎微、慎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特别是虚拟社区这把"双刃剑",给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解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全面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存在问题,探讨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与道德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逻辑是通过投入更多、获得更多、再投入更多、再获得更多的循环过程,以无限制地自我增值、不懈地追逐利润、不断地积累财富的动态逻辑。资本逻辑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道德正当性,在推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道德发生实质进步的可能性,但它的内在机理决定了它必然滋生负面的道德效应。从增长的盲目、人性的重塑、生态的伦理、社会的失序、权力的腐化这五个方面,可以判定资本逻辑是导致当代社会付出沉重道德代价的根源。如何操控资本逻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因此是解决道德难题、走出道德困境最应该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把双刃剑,在创造了极大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带来了人的异化,并且导致了价值认知的混乱和传统道德的沦丧。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灵异现象和神秘异境,这三类神秘因子通常夹杂在对乡土民间风俗人情的叙事中,表达出当代作家对现代文明的质疑、追问和批判,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并且从侧面凸显了作家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认同,表达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传统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我觉得德育就好比我们常吃的"盐",而各科教学就是"无盐的汤",盐是不可缺少的佐料,放入各种汤里,不但使汤变得美味可口,人们喜欢吃,而且在喝汤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盐也一起吃了。所以,把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德育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运行的视角来探究经济与道德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现象的缘由、实质、对策。认为从文化发展的逻辑过程看,这是一种寻常的文化矛盾现象,是文化自身延续发展的逻辑过程中内在包含的东西。但这种矛盾现象又与人创造文化的主体性活动紧密相关,人类文化创造活动中的合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都会导致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基于此,我们既不能为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感到失望、困惑,又要勇敢地承担起消除这种矛盾现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人员若把教育与政绩绑在一起,就希望在短期内创造教育奇迹,以此获得发展政绩的资本,这样教育就被赋予了政治属性。急于出成绩,急于得到上级的认可,使他们患上了"认可焦虑症"。认可焦虑症使他们背离教育本源,把教育与各种数据绑在一起,用"GDP主义"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直觉的道德判断,或谓之道德直觉,即道德主体在意会道德概念、价值规范等理性认知与厚积道德经验、伦理实践等道德图式的基础上,经由道德隐喻、虚拟移情等,对某一具体道德情境内蕴的伦理关系做出瞬时间、自动化、隐逻辑的把握与评价的一种道德认识范型与价值判断选择能力。《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教学中,尝试借由价值比较、鉴别与选择过程的体验、价值判断、选择与践行冲突实例的剖析等施以"隐逻辑"的思想政治课"无意识"德育:建构"道德图式",厚积基于意象观照的直觉敏感;基于决断"隐逻辑",促发直觉抉择的"无意识"驱动。  相似文献   

13.
课件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有教师恰当合理地使用课件,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才会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平安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前期仍盛行"唐风文化",中后期"国风文化"得到推崇与发展。在"国风文化"发展时期,日本并非完全摒弃"唐风文化",纯粹地发展"国风文化",而是在吸收与消化"唐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日本人审美意识及符合日本人需求的"国风文化"。  相似文献   

15.
游爱金 《班主任》2006,(1):28-28
"光荣的人民教师",是人们给予教师的荣誉.教师之所以光荣,是因为教师以育人为宗旨,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他扛在肩上的是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他蕴藏心底的是一份浓厚的师生情.为了不愧对"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每个教育者应该为自己开设"师德银行",把道德一点一滴地存起来,使自己逐渐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6.
郭军 《中国德育》2011,(7):65-66
在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备受溺爱。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认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紧紧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创新思路,开辟了教育新途径,引领学生写"道德日记",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写成道德日记并让它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在戏曲舞台上,黑脸给人一种严肃冷峻、粗暴可怕的感觉;红脸则使人感到和蔼可亲、慈祥温和。如果把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称作"黑脸",把对孩子的表扬疼爱称作"红脸"。在家教方面,我和妻子不时地扮演着"黑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其所培养的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面临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挤压下的现代大学,如何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使培养的人能够"和而不同",并能引领社会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思路,科学定位了人的发展目标。显然,不应把科学定位抽象化,使院校趋于同质,避免导致所培养的人无根化。  相似文献   

19.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20.
黄辉 《教书育人》2020,(3):78-78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手机游戏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助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群体带来了种种负面的影响。其中沉迷于"手游"的中学生就不在少数,导致他们学习动机消减、成绩下滑、情绪低落、感情淡漠、精神空虚等,甚至患上"手游成瘾症"而不能自拔,"沉迷手游"正逐渐侵蚀着现代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手机游戏,既进得去,又出得来,避免"沉迷手游",是每一位班主任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信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全新的职责。"刚才路过教学楼,看到你班小宝正在用手机打游戏……"这是数学教师打来的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