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其引导国际舆论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电视节目海外落地,这是扩大海外影响、建立国际一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国际电视传播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有效落地过程中各种障碍屡见不鲜,一些瓶颈突破极难。电视媒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提升传播力显得尤为迫切。2013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媒体发展势头,央视俄语频道尝试进入俄语地区主流社交网络VK。通过网际虚拟社区,为有的放矢地生产出高度客户化的产品,精确投放节目内容提供了机遇。将传统电视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网络传播的优势,突破落地局限,通过优良渠道和精确制播使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同时,与观众的高度互动性也提升了节目品质,为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注入高能量燃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传播与计算传播研究不断融合。计算传播的研究方法为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用户画像、舆论分析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文本挖掘、情感计算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国际社交平台上不同群体对中国议题的态度和情感。这对于重新理解、监测甚至预警国际传播公共事件中的风险,以及构建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网络生态中参与主体在身份和技术层面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不断增加,多元传播主体的交互行为和协同演化机制也成为了国际传播与计算传播共同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全球媒体有关广州的报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全球媒体影响力开展实证分析,并从强化政府主导、畅通参与渠道;融入国家战略、提升传播层级;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崭新形象;发展数字产业、夯实传播基础;布局未来传播、增强舆论引导等方面构建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形象全球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家媒体,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强调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承担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传播使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深刻领会讲话精神,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这是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步骤,目标是通过建设国际领先的音视频门户网站,着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在此之前,2009年3月1日,新华视频新闻专线(XINHUA VIDEO)先行开通,努力通过扩大报道影响力和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马川 《对外大传播》2020,(10):32-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对于外宣媒体来说,推进媒体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舆论引导,更具有推进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日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将媒体融合的理念融入地方外宣工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推动地方外宣专刊升级转型,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方外宣融合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8.
消息源在媒介议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决定了受众获取的信息,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背景与形象,①对于受众的舆论引导是嵌入式的、潜移默化的.当前国际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在外媒涉华报道中,新华社等传统外宣媒体不再是占垄断地位的中国消息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外媒涉华报道的重要消息源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社交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被外媒引用的情况,来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中国形象中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6,(4):67-70
正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媒介环境、舆论环境、传播主体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主要依赖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因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性开展城市外宣,应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策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对于媒体融合问题的探讨呈现出多频次、高规格的趋势,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而言,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利用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完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历史任务,掌握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变化(一)媒体业的发展趋势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再到如今的网络传播,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传播方式的一次次飞跃。网络传播时代,新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带  相似文献   

11.
共情传播是通过情绪的感染性特征来实现情感共鸣、内容共通,从而弥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鸿沟。而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普及使用率、社交可供性等特征,这就为共情传播提供了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思路。针对共情传播,可以从强化视觉语言、转换选题、联合海外博主的角度,提出做好社交媒体共情传播的具体实践方式,以期纾解既往国际传播在实践中的某些困境,从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获取信息的常规渠道,目前18一24岁的人中有33%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的主要新闻来源,超过了新闻网站(31%)以及电视和报纸(29%).新的传播情境需要传播设计者重新确认各个传播环节的新特质,重新洞察社交媒体用户,了解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与传播特征,掌握信息订制和分发规律,建立新的传播效果评测机制.在对外传播中,一个致力于广泛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账号,应在账号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组织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3.
回顾和梳理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热点,发现主要呈现多元议题导向、国际传播叙事多维转向、依托智能媒体多模态传播等三个层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2024年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提出建议:持续加强国际传播效能建设,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故事;以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提升国际话语“议价空间”;把握关键事件节点,角力国际传播叙事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力共建,离不开各国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也迫切需要新疆媒体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传播。新疆经济报系尝试运用传统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经贸新闻信息传播带动文化等其他新闻信息的传播,从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现代传播体系,其特色值得探讨。一、新疆经济报系迈向国际传播的特色新疆经济报系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15.
2020年3月16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开通实名认证的推特个人账号,播发贴文传播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基金会为海外抗击疫情捐助物资的消息。这是中国首富开通的第一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开通的时机恰逢中国基本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援助他国抗击迅速蔓延的疫情之际,在推特上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成为中国企业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一步,也为改善海外涉华舆论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这是在社会化媒体高度普及后发生的第一个举国关注的重大自然灾害。自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兴盛以来,其在社会舆论的形成、引爆和导向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舆论场。在这次地震中,官方微博及时发声使碎片信息更优化,多种媒体互动传播使民间救助信息快速流动。新媒体已经引发灾难性报道的传播生态发生变化,新华社在此次地震报道中就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了前方记者与后方领导及编辑部的高效联动,突破时空限制形成了基于微信的"虚拟编辑部"。但社会化媒体传播也加大了谣言的甄别难度,报道中不乏媒体失范的现象,网民媒体素养的增强也引发了新闻伦理的讨论。因此,媒体要追问监督,政府则要理性引导应对新型舆论压力,使社会化媒体的积极一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至今,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危机传播格局。中国的社交媒体虽然起步晚于推特、脸谱,但发展速度惊人。Web2.0时代的新媒体环境,打破了国境的壁垒,也给危机传播带来了格局上的创新。尤其是近5年以来,国内各种危机在新媒体格局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境内。大量的危机甫一发生,就快速形成国内和国际两个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可观的变化,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况,主流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应充分运用"全球、全民、全媒"①的重要战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自身定位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在推进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时代的俄乌冲突呈现物理世界热战和数字空间信息战并行的特征。本文关注社交媒体开源情报网络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以活跃在推特(Twitter)等海外社交平台上的军事博主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军事爱好者、军事记者、自组织等身份的军事博主通过大数据挖掘、网络社区、情报众包等方式获取开源情报,成为舆论场的重要信源。这些博主一方面形成传播网络扩散信息,另外一方面成为海外机构媒体和社交媒体“大V”二次传播的信息来源。社交媒体开源情报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军事和舆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