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部分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变化较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调节,就会引发行为偏离,生出事端。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好中职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下降,中考生有许多都是考不上高中,才进了中职学校。中职校中的许多学生都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和殊群体。  相似文献   

3.
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技工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技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15岁至18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5.
进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从心理上看,多数人还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尤其对于中职生来讲,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很多中职生在上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听老师话,常常不被老师和同学重视或喜欢,他们内心苦闷、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肯定,但现实让他们很失望,这又导致第二反抗期的特征更加显著:对老师、家长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或者不理不睬,态度冷淡。如果教师不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自我认同,那么处于“危险期”的中职生就更危险了。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一般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和成才,越来越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本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职生常见异常心理与自我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一些中职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这不仅影响其学习和成长,甚至可能会影响一生。一、中职生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1.自卑、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悲观,过度  相似文献   

9.
技工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技工学校生源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技工学生的学生素质普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中职学生的年龄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职生思想偏差的原因和教育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职生思想偏差的原因1.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是造成他们思想偏差的内因。中职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化的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这一时期,他们的成人感确立,独立性增强,自尊心强烈,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因而导致了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偏差。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所不在的,在教师教学的每时每刻,这些差异都会有所体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各种差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3.
康永君 《教育革新》2009,(12):75-75
一、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中职生所处人生阶段的特殊性。首先。中职生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生理由发育走向成熟。生理的剧变,带来心理的激荡.心理发育与生理成熟不同步。生理上的成熟与相对滞后的心理发展水平,使他们很难正确地面对思想、学习、情感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加上大多数学生不懂得采取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保健的方法来化解不良情绪,消除痛苦,维持心理平衡,致使不良心理反应进一步恶化.导致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的严重后果。其次。中职生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职生实习期有多种心理状况,了解其内在心理,有利于对学生实习给予根本帮助及心理支持。同时,学校、实习单位、家庭及实习生个人也需共同努力,使实习成为中职生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并为中职生最终的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自卑心理指的是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成绩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职生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甚至对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同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对中职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矫正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玲芳 《考试周刊》2014,(81):168-168
对中职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安全素质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机制建设,调动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中职生自身特点和校园生活特点,联系实际,创新方法,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防盗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加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岁左右,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具波动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  相似文献   

18.
朱巧玲 《考试周刊》2011,(73):221-223
近几年校园案件频发,多跟学生心理有关,这引起了社会对学生心理的普遍关注,可是相比大学和中小学.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人们关注得较少.而事实上他们的心理问题最多,也急需正确引导。作者从事职业教育多年,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等方式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尝试找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黄晓东 《广西教育》2010,(18):63-64
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技能,但传统教育模式体系中,作为具有很强相关性之一的学生主体往往受到忽略,成为被动接受一方。对此,可从心理契约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中职生主体性的发展是建构中职生心理调节机制的前提,而建构中职生心理调节机制的路径选择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达成区域内的心理契约,寻找相关性主体之间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这段时期通常称为青春断乳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高职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五年制高职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大学校园一片净土也被融入改革潮流,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五年制学生在社会活动、家庭、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较大,显得浮躁不安,无所适从,产生困惑和迷茫,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