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柳春  陈柳  唐津平 《大众科技》2011,(7):287-289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文化繁杂多变。网络所固有的特性使得网民参与以群体主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参与中表现出"群体极化"现象。分析评价群体极化的影响,探索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防范群体极化,采取综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提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包括4种现象:单极聚化、两极裂化、多极碎化和零极淡化。研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揭示群体极化影响因素之间的动力关系,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的结果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政府和企业监管网络舆情提供了决策思路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风险诱发因素及具象化表达非常复杂且呈混沌多元形态,风险点与风险导控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均有分布。从三元空间信息观的视角出发,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致因因素在三元空间中进行解构,梳理群体极化风险耦合过程,有助于厘清群体极化形成规律,加深对群体极化风险的理解、风险传导机制和路径的把握以及风险演变规律的识别。[方法/过程]本文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在三元空间信息观视域下解构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致因因素,并基于风险耦合分析了三元空间之间的定向耦合、物理空间中的非直接耦合、社会空间中的互感耦合、信息空间中的参量耦合。最后论述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风险形态的演化。[结果/结论]本文为群体极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拓展了群体极化研究的理论边界,将为群体极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网络舆情导控策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肉搜索引擎中的群体极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网络参与的特殊现象,是网络环境下群体参与的扩大化。文章用群体极化理论对网络人肉搜索引擎的形成、产生机制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应该从规范群体效应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中的人工搜索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李萍 《现代情报》2015,35(4):61-64
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社会热点话题常引发大众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在匿名化、高互动性、公共性的社交媒体中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的现象。文章从观点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群体极化现象,根据各种观点的群体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来量化群体极化。[方法/过程]将群体极化看作包括若干阶段的动态过程,计算各阶段的观点离散程度,并对观点离散程度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如果回归系数显著,系数为正说明存在群体极化,系数为负说明存在去极化;如果回归系数不显著,则不能判定是否出现群体极化。同时文章给出了基于文本挖掘进行社交媒体极化测量和可视化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微博平台上“乃万音乐节发言”引发的男女平等的热点话题为例,使用文章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发现在该话题的讨论中存在去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国家基金立项情况、期刊资料调查情况入手,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国内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研究动向和存在问题,为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日益加剧。研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动力学机理,科学地把握网民情绪演化规律对塑造健康的舆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网民情绪演化为主线,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情绪唤醒、情绪干扰、情绪疏解三个维度并结合“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吃空饷”案例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仿真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仿真结果分析,网民的媒介素养、认知水平;媒介的议程设置、平台监管力度;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回应速度等因素对群体极化的影响程度更为重要,并以此为群体极化的治理工作提供相应对策。【创新/局限】以情绪演化视角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结构化系统性研究。局限在于数据的量化处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且系统因素的选取还需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分析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内涵、表现和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各要素作用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诠释,并构建了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根据上述分析,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团购中群体的交流互动能够有效化解新技术产品市场推广过程中的困难,因此,Deffaunt“有界信任模型”和复杂系统多主体的建模方法被运用,构建了群体视角下的新技术产品团购观点涌现的仿真模型。数值仿真实验表明,发起人与团友的互动次数多,意见领袖与团友的互动次数多,发起人的执行力强,都不同程度地导致正向群体极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负向群体极化。最后探讨利用团购中的群体极化推广新技术产品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Political polarization remains perhaps the “greatest barrier” to effective COVID-19 pandemic mitigation meas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media has been implicated in fueling this polar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uncover the network of COVID-19 related news sources shared to 30 politically biased and 2 neutral subcommunities on Reddit. We find, using 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ing, that news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highly toxic – “rude, disrespectful” – content are more likely to be shared across political subreddits. We also find homophily according to toxicity levels in the network of online news sour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news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high toxicity are rewarded with prominent positions in the resultant network. The toxicity in COVID-19 discussions may fuel political polarization by denigrating ideological opponents and politicizing responses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ll to the detriment of mitigation measures. 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should monitor toxicity in public online discussion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emerging political arguments that threaten adherence to public health crises management. We also recommend, based on our findings, that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lgorithmically promote neutral and scientific news sources to reduce toxic discussion in subcommunities and encourage compliance with public health recommendations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相似文献   

13.
陶志志  何声清 《科教文汇》2013,(15):126-126,128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两极分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基础教育阶段两极分化所呈现的若干现状,深度分析了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新课改语境下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策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目标,让学生在"最近追赶区"里,逐渐拉近与追赶目标的距离,最终减轻两极分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运用双频道激发极化法在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东段找矿工作中发现矿体的过程及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经过研究认为,该工作区内所发现的高阻高极化双频激电异常多由石英脉型金属硫化物所引起.通过该实例来说明,利用双频道激发极化法在豫西南地区寻找中深部石英脉型金属硫化物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松  胡树华 《科研管理》2012,33(3):121-127
以2000-2008年国家高新区数据为依据, 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强弱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了国家高新区的极化水平及其空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近9年间国家高新区整体极化趋势呈现"M"型特征,并在南方-北方表现为增强,而在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沿海-内陆方向上稍微减弱;就平均极化水平而言,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方向>沿海-内陆方向>南方-北方方向。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相应地推导出我国国家高新区均衡政策的选择域:北京、西安、天津、武汉、成都、大连、长春、沈阳,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和表现,具体分析了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