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无数次令人恐怖的灾难,仅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灾难不胜枚举: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三天三夜,堪萨斯、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马和得克萨斯五个州的部分地区遭其侵袭。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  相似文献   

2.
灾难写作的危机与灾难文学意义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难写作出现了一种气势恢宏的"文学井喷"现象.灾难写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危机".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于西方后形而上学思想的启示来突破20世纪中国文学形而上学写作观的束缚,并完成从灾难写作到命运书写的蜕变,那么,我们终将会拥有真正不朽的灾难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将现实灾难按照其中的力量对抗区分为自然力和亲历者两个部分,重点对现实灾难不能作为审美对象的理论观点进行辩驳,认为如能剔除那种恶俗心态支配下的亵渎情绪,那种对现实灾难进行审美的不道德感也将不复存在。这样,我们将能够发现现实灾难中呈现的审美形态并确认灾难的亲历者的生命价值。随后分析了现实灾难中的悲剧和崇高的审美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实灾难叙事的基本伦理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思想统辖下,自我、社会、自然和天道构成灾难发生不可分割的四维关系.儒释道都反对孤立的看待自然灾害,而主张将其定位在人天关系之中.本文认为,当今各种灾害已经形成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精神反映的灾难记忆.由于全球化和发达资讯技术的叠加效应,灾难感已经复制到全球各个角落,成为超过社会发展问题的人类生存状况的关键问题,灾难焦虑成为重要的生存焦虑.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灾难问题的思考,应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释义,寻找思想的启迪和现实的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1.天人之和灾难观的本体论命题:物我一体,天下有道;2."天人之和"灾难观的认识论命题:内外之和、自然与人的整体性问题;3.方法论:天地为万物之根,圣人学习天地,人身运度是天地之模拟;4.生态伦理:善恶报应与天、鬼、神、天神;5.灾难焦虑感:征服,还是守望自然?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遍意义这样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人民本身更“人民”,比整个的农民阶级加在一起更“人民”,他并非是在“农民”中寻见“人民的真理”——成为人人的兄弟、成为四海一家的人,因为那真理本就在他精神的深处,在他生命的最内在部分。别尔嘉耶夫的意思无非是,在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伟大灵魂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远远超过作为群体的、自然的、无意志的民众。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历史可以最早上溯到原始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的古代典籍及后世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音乐活动记载和各种音乐器材。音乐是生活的艺术化。研究古音古乐,可以了解古人对社会存在进行艺术抽象的风格,进而从音乐层面客观生动地透视古代历史;研究古音乐,更可以继承古代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闫德亮 《寻根》2007,(6):28-33
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自然界人少禽兽多,人类不仅要防备自身的相互残杀和禽兽的袭击,还要防备大自然的灾难。由于生存条件的制约,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和感恩情怀。人类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水火、动物植物等一切都有灵魂,都有生命,而且都是由神灵主宰。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朴的民间传统化艺术,一直成为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剧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易门县铜厂彝族乡至今还流传着皮影戏,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乡村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皮影戏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9.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10.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断想常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而且孕育了无...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世界文化》2007,(11):6-7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备物品,它随处可见,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闲带来便利。也许人们并不像欣赏艺术品那样去关注椅子的颜色与式佯,但这平凡的造物却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灵感。椅子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它那多姿多彩的形式演进更体现着人类明的前进步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现代设计与观代科技和现代艺术同步发展,由此涌现出大批经典设计。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经典座椅,它们形式新颖,风格多变,以精湛的现代工艺、丰富的艺术内涵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们的设计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一经推出便风靡世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3.
昆曲     
吴新雷 《寻根》2003,(1):77-83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或译为“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杰作”)的名单,我国的昆曲艺术名列榜首,消息传来,戏剧界人心振奋!那末,昆曲为何能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瑰宝呢?它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征是怎么样的呢?昆腔、昆曲、昆剧的历史渊源昆曲发生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记载,昆山的千墩是昆腔起源于民间的实证之地,而元末千墩人顾坚是最早的见证人和原创歌手。又据周元在《泾林续记》中披露,明太祖洪武…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雕塑群,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铭刻重大民族灾难的文化符号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的呐喊”、“胜利之墙”4个主题组成,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设计。悲怆的记忆是对民族苦难的追忆和铭记,也是对“和平”的追寻与诠释,我们也许不该无端地在苦难中沉溺而遮掩面向和平未来的勇气,但历史的沉重感让我们有理由为民族的巨大灾难进行理性的历史定格,让那惨绝人寰的苦难摇曳在清亮的晨曦之中,在记忆中锻打坚强,在冷静中把历史和责任放在肩上……大概这就是这些纪念雕塑的艺术震撼,精神内涵和坚强的信念力量。  相似文献   

15.
面对古老的古埃及艺术,在我们领略它的单纯、静谧、优美、神秘的同时,也为它的简洁而纯粹的形式,饱和而鲜明的色彩,以及神秘而静穆冷峻的气质所感动。古埃及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令无数致力于艺术研究的学子们都对它倾注很大的注意力去研究它的艺术价值所在。它的产生是那么的久远,以至于当它接近尾声时,伟大的古希腊明才开始进入有历史记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背后总是隐忧重重, 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 又在极强中迅速衰弱。 在衰弱之后,整个民族会再次探寻一条崛起的道路。 这一历程到今天都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7.
电视艺术的发展,从来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纪录片作为以纪实为审美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当前数字技术背景下衍生出新的制作手法。影视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人类社会发展至“数字”时代,编导们正在经历一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影视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编按]  相似文献   

18.
陈炎 《东方文化》2002,(1):15-20
作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历史变故,发生在美国的“9&;#183;11恐怖事件”不仅葬送了数千名无辜百姓的生命,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受其影响,全球性的政治格局会重新调整,国家间的战争模式会出现变化,世界上的文化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预测这一势态所可能发生的影响,不仅可以使我们明确自己的国际行为,而且可以使整个人类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9.
华表史话     
华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传说时代,很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华表被广泛应用在陵墓、宫殿、城门、桥梁等重要建筑物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这一特殊的建筑艺术在功能及形式上,有其自己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寻找“公民凯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对真理的追寻始终是促使人类前进的强大动力。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达·芬奇到毕加索,人类一次又一次惊呼发现了真理,惊呼之后又会发现自己踏入了新的黑暗。由奥逊·威尔斯执导的电影《公民凯恩》用图像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人类求索真理的坎坷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