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9,(2):66-66
公共安全事故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应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有效性原则。主要有:选题的有效性,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选题要通过负面报道使有关部门或群众受到警示,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方式的有效性,要争取领导支持,要赢得群众支持,要形成监督合力,要坚持善始善终;结果的有效性,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范畴,是社会文明和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新闻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了。但是,无论新闻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怎样重要,都并不意味着新闻监督没有禁区。新闻监督要遵循四个原则,即政治原则、法律原则、道德原则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3.
林凌 《当代传播》2007,(5):12-14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监督在揭示事件真相、呼唤社会公正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正确处理舆论监督的原则是:不缺位,也不越位;恪守媒体角色,公正介入监督事件,在一些特殊领域遵从特殊的监督规律,讲究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机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和党内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一起.构筑起了现代社会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善于做好舆论监督,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状况,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可见我们党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视。新闻监督是舆论监督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在新时期的新闻工作中,新闻记者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帮忙不添乱"的原则,注意策略和方法,讲究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把加强舆论监督作为重要的内容。 过去我们只把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其政治意义却理解的不够。可以这样说,没有广泛的健全的舆论监督,民主政治是建立不起来的;也可以这样说,要建立民主政治,必须依靠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舆论监督。 一、深刻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及其优势 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监督的主体和被监督主体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一、原则——舆论监督报道的"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舆论监督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都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新闻价值原则、时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原则等。除了要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外,在我国,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报告时更强调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一个可能产生多方面效应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从总体上看,我们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多与司法独立或司法公正联系起来探究,仿佛舆论监督只是用以补充司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之不足的一种工具。但是舆论监督并不应只是扮演“第四者”的角色,也不应该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其自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目前对舆论监督理论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必要的实证分析十分不足,对建立舆论监督制度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要讲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握有利于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宏观原则。应该看到 ,舆论监督大都是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的。那么 ,如何正确把握宏观原则下的微观批评呢 ?这就需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从而作出符合客观原则的科学的判断。鉴此 ,我们提出三条原则 :一是看问题的性质是否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关。凡是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事件 ,应该理直气壮、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湖北黄陂县土庙镇有个村民 ,他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果树 ,有些村民看到他经过几年的精心整治 ,居然有了非常好的收益 ,心里很不平衡。村委会也无…  相似文献   

10.
罗朋 《新闻知识》2005,(12):10-12
新闻舆论监督属于新闻传播活动范畴,同时又是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因而,实行新闻舆论监督一方面要遵循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规范,而这些基本规律、法律制度及其他社会规范就构成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公众利益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政治性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以及《湖北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均对舆论监督工作明确提出了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性要求。这一原则性要求,说到底,还是一个如何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导向性原则问题。因此,批评报道中的导向性原则,应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弄清并需在办报实践中贯彻始终的重大业务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如何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功能,避免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探讨的是公共安全事故中新闻舆论监督有效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的运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它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实施舆论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主要对党务、政务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和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而不是从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轻率行事,胡乱监督,这样势必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孙浩  刘辉 《声屏世界》2011,(3):30-3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舆论监督如何恪守人文关怀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呢?要解决舆论监督恪守人文关怀原则的问题,就要解决好如何进行舆论监督的问题.即监督方式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德宽 《传媒》2000,(10):31-32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政府在实施公务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过程中,依据法律与道德标准,通过一定传播渠道实行的监督。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当前,如何树立科学的舆论监督观,正确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确立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7.
时诚 《青年记者》2021,(3):94-95
《民法典》第999条、《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13条第5项规定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使用自然人的个人信息须遵循以下条件:一是遵循个人信息使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新闻媒体的信息使用行为须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三是新闻媒体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视和督促。 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新闻舆论监督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里面有转变观念的问题,也有怎样正确实行舆论监督的问题。一曰观念陈旧落后。有的认为加强舆论监督给社会主义“抹黑”;认为舆论监督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曰不能正确实行舆论监督。有的把舆论监督看成仅仅是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有的怕舆论监督惹麻烦,甚至担心新闻监督会引起新闻诉讼,持消极态度,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见难而退。 上述这些认识误区是影响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积极而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的宣传纪律。党有党规,国有国法,宣传也有宣传的纪律。我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是党的喉舌,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纪律,绝不能各行其事、不听党的招呼。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素质,既要有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勇于监  相似文献   

19.
以往一段时间里,公众乃至媒体本身,在对舆论监督功能和地位的认识上,往往忽视舆论监督只是组成我国监督体系的六大类(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之一,因而出现了“包打天下”的不正常现象。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警察、  相似文献   

20.
李昌奎案件的再审是司法机关在"接受人民的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力推动下才实现的,网络舆论监督又一次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助推因素。李案的监督呈现了监督时机的适时性、监督内容的集中性及监督策略的析理性特征,确保舆论监督的大方向始终不偏离二审改判死缓是否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要害问题,尽量避免因监督的"越位"可能引发的传媒和司法关系紧张。作为网络舆论监督典型案例,李昌奎案件的再审凸显出网络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筑公共领域"第三个因素"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