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敦煌研究》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敦煌学研究振兴之际。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段文杰先生敏锐地看到敦煌学即将蓬勃发展之势,提出了创办敦煌学刊物,为推动敦煌学发展助力的设想。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筹备创办了《敦煌研究》,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作为主编的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回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7,(1):5-10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研究》主编):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尽快地刊布本院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积极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1983年《敦煌研究》正式创刊.1986年,《敦煌研究》作为季刊定期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3.
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21日17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绵阳,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为探求传统绘画的真谛,1946  相似文献   

4.
<正>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敦煌研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大学先后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段文杰先生率领敦煌文物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的广大研究人员发奋图强,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为了尽快地刊布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和第2期(以书代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敦煌研究》编辑部主任赵声良研究员来电约稿,希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撰写纪念文章。我结识段先生较晚,对他的学术专长所知甚少,本来没有资格写这篇文章,既蒙编辑部同仁不弃,只能勉力为之。  相似文献   

7.
段文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大家,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各重要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现仅就他在艺术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敬佩之心,做挂一漏万的回顾,以表达后学对先生深深的缅怀。  相似文献   

8.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贺世哲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3月19日凌晨1点20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1岁。贺世哲先生于1930年农历10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延川县。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任机要员;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赴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任参谋;1951年11月回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三部任机要员。1954年12月转业到北京建筑工程局干部学校从事人事管理工作。1956年,贺世哲先生响应党和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60年8月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兰州艺术学院任教。1961年12月,贺世哲先生调入地处大漠戈壁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敦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1980年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1985年起贺世哲先生任院党委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贺世哲先生1982年评为副研究馆员,1987年评为研究馆员。1993年离休。  相似文献   

9.
饶宗颐先生的《敦煌曲》和《敦煌曲续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饶宗颐的敦煌曲研究及其相关成果的考察,探讨饶先生在敦煌学研究及其他领域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原因,为进行敦煌学或其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正因为饶先生在文、史、哲、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而成为跻身于世纪前列的中外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0.
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期的1944年4月,常书鸿所长就决定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艺术》学报,并向研究所所属设计委员会委员发出征稿函,计划于1945年1月出版第1期。1944年8月23日,常书鸿向主管单位教育部上书申请出版经费。1945年4月,《敦煌艺术》学报交付重庆的“说文月刊社”,但到1946年还未能出版,再加上其间研究所变更管理单位等原因,编印中的《敦煌艺术》学报第1期胎死腹中。1980年段文杰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后,即提出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研究》,并于1981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1983年出版了创刊号。由于《敦煌研究》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定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创刊40年来,几乎囊括了社科刊物的所有荣誉和奖项,这可能在全国的期刊界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史敦宇自幼跟随父亲史苇湘、母亲欧阳琳先生出入洞窟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并得到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先辈大师的直接指点。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研究和临摹敦煌壁画三十余年。作为在敦煌莫高窟生活、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年艺术家,由于史敦宇常年生活在敦煌学专家和临摹大师的文化圈里,汲取了先辈各专家、大师们的艺术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
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例子,也显示了敦煌佛教叙事图文整合研究的意义。段文杰先生可说是结合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艺术力图反映文物、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研究风潮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4.
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开创了"段文杰时代"。作为敦煌艺术研究者,他在敦煌艺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段文杰不仅为奋起夺回敦煌学中心呐喊呼吁,而且还特别注重敦煌研究院院史和敦煌学学术史的编写,并身体力行,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本文转录了新公布的6封段文杰给王子云、何正璜夫妇的信件,从中看到段先生对院史和学术史编写的构想和计划,请求王子云夫妇将《莫高窟全图》赠送研究院,并写文章表彰王子云于20世纪40年代初率团考察敦煌、临摹壁画、进行敦煌艺展的功绩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垣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世界级学者。他在"发见时代",勇于利用敦煌所出新材料,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引领学术研究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敦煌劫余录》、《跋西凉户籍残卷》和《摩尼教入中国考》,就是陈垣先生利用敦煌新材料以研求问题的代表作。尤其是《敦煌劫余录》,更是敦煌学研究不可或缺之工具。他对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实具有奠基和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时间为跨度,梳理分析了段文杰先生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进展和成就,并密切结合先生对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线描、赋彩、传神技法的论述,阐述了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的观察法、敦煌壁画临摹的艺术成果以及临摹敦煌壁画艺术的特征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敦煌研究》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推出自身学术、科研成果的主要刊物,本文在《敦煌研究》出版100期之际,肯定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这20多年时间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敦煌研究》在学术界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敦煌研究》以促进国内外敦煌学学术交流、推动敦煌学发展为宗旨,主要刊发敦煌学各领域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文章。在《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和出版第200期之际,统计在《敦煌研究》中发表的文物保护类文章,梳理分析涉及石窟、壁画、土遗址保护和数字化等方面研究文章的成果和学术发展概况,列举出对文物保护学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旨在说明《敦煌研究》期刊在引导和组织文物保护学科知识创新、增进学术交流、引进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和推动成果转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办好新创刊的《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海龙 《家教指南》2023,(5):156-158
2023年8月19日,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暨出版200期座谈会”在兰州市敦煌艺术馆召开。会议回顾了《敦煌研究》40年的办刊历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敦煌学发展、《敦煌研究》未来办刊方向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河西故事系列之一,赵声良著《莫高窟的守望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辈的足迹",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老一辈专家坚守敦煌大漠的点滴生活,生动再现了莫高窟人身上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感悟敦煌",介绍了作者自己80年代大学毕业后,带着梦想奔向敦煌后,亲身经历的难忘往事;第三部分"敦煌之缘",记录了被敦煌文化吸引结缘的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为敦煌学发展辛勤付出的敦煌学人的感人故事。此书讲述了一代代敦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