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海成 《收藏》2006,(1):152-152
河南这么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收藏有全套《收藏》,我即是其中之一。我爱收藏,才爱《收藏》。当年旅行结婚到西安,初次见到这本当时并不起眼的《收藏》,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坚持到今天且茁壮成长。十多年走过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一路走高,收藏事业也一路火爆,《收藏》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作为一个老读者,我给杂志社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3.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仇毅军 《收藏》2007,(4):167-167
我于1993年开始涉足收藏,也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收藏》杂志。在我的壁柜里存放着从1993年1月份至今仅缺6期的《收藏》杂志,整整162本。14年来,每当我在收藏中遇到困惑,或在撰写收藏方面的稿件感到头脑空虚时,便想起《收藏》杂志,于是从壁柜里拿出这些或新或旧的杂志,细细阅读,从中找思路,找观点,找答案,找经验。由于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的不断教育、启迪,我对收藏文化的认识不断升华,鉴别能力随之增强。工作中我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坚守住警察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6.
杨德铭 《收藏》2001,(7):79-79
斗转星移,人类迈入了新世纪。屈指算来,我与《收藏》神交近4个年头。是她向我展示了广阔无垠的收藏世界。我今生无他好,闲暇惟喜以书刊友之。1997年我在一书摊上邂逅《收藏》,第二年,我就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她。当我揣度每期将至之时,总是在课余伫立校门外,企盼着绿衣使者捎来惊喜。每每收到那带着油墨馨香的《收藏》,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溢于脸上。  相似文献   

7.
史俊波 《收藏》2006,(10):146-146
我与《收藏》最初结缘是在1994年冬天,那时我还在廊坊市上学,因为家在县城里,所以每周周末都要回家。有次等车时,偶然在小书摊上看到一本《收藏》。由于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学生当时虽然有困难,还是下决心掏出4.20元买下了这本1994年第10期《收藏》。回家阅读了很多次。  相似文献   

8.
徐元金 《收藏》2008,(3):169-169
我曾经是一个走“鬼市”,串古玩店,并常收一点“自爱品”的老人。不幸在2002年身患喉癌,先后两次住院手术,声带全部被切除,不能说话。一段时间我思想上苦闷极了。好在有《收藏》相伴身边,《收藏》帮我忘掉病痛,忘掉孤寂。每次我拿起《收藏》阅读时,就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中,我好像在参观上下五千年的博物馆,又好像徜徉在艺术品超市,《收藏》丰富的知识把我带进一个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国柱 《收藏》2001,(7):40-40
前不久,我花重金收藏到一本1937年11月出版的《毛泽东自传》,内附《毛泽东论中日战争》和《毛泽东夫人贺子珍》。该书封面为红色,左上角印有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的侧身肖像,右边有潘汉年题写的《毛泽东自传》书名。此书由斯诺笔录,汪衡翻译,周民校正,由上海文摘社出版,黎明书局经售,版权归黎明书局。我收藏的这本《毛泽东自传》是1937年11月20日再版的。  相似文献   

10.
刘士宗 《收藏》2008,(4):169-169
十几年来看《收藏》,只是到手翻翻而已。真正认真阅读《收藏》是从2007年1月那期(总第159期)开始的,好使我走上古陶瓷研究之路,带给了我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11.
刘继涛 《收藏》2007,(3):164-164
我是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平时在工作学习中离不开专业报刊杂志,更离不了《收藏》的帮助。《收藏》扎根民间,绽放于中国文博期刊的百花园中,是初学者的门径、爱好者的指南、研究者的参考。《收藏》集民间和馆藏文物精华,汇藏各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引领民间文物收藏,开拓文玩博览。《收藏》融艺术鉴赏、文物研究于一体,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12.
王文华 《收藏》2008,(4):170-170
作为《收藏》杂志的忠实读者,《收藏》使我受益良多。拿什么向《收藏》汇报呢?还是讲讲中国古钱石刻的故事,以及一个以古钱为题创作发挥的巴楚石匠。  相似文献   

13.
王好华 《收藏》2006,(11):130-131
读了2006年第3期《收藏》杂志上古方式先生的《论古玉收藏》,色起了我对自己的收藏往事的一段回忆。我自2004年3月走上古玉收藏道路,两年多来,历经瞎子摸象——充电寻路——藏研结合的艰辛跋涉,真切感受到古方先生对古玉收藏爱好者的人文关怀,深刻认识到他的看法正确。  相似文献   

14.
成春到 《收藏》2006,(3):160-160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当我看到《收藏》2006年第一期126页,《两把罪恶的屠刀——冈村宁次使用过的指挥刀》一文时,心里疑虑顿生:  相似文献   

15.
杨才玉 《收藏》2006,(12):130-132
我和杨伯达先生的相识缘于创办《收藏》杂志。在10多年的密切交往中,他那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高尚的人品,像他那伟岸、倜傥的外在形象一样,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中国当代文博大家,中国玉界的泰斗式人物,更是收藏家的良师益友,在他八十寿辰之际,权作这篇小文,聊表我和《收藏》杂志同仁的崇敬之情,并祝愿他延年益寿,为中国的文博收藏事业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6.
廖国柱 《收藏》2006,(1):153-153
作为一名迷于收藏的人,为感谢《收藏》13年来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特作小诗一首,祝愿《收藏》百尺寸竿头,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读《收藏》2011年02期上《琳琅满目的徐州地区汉镜》一文,获益匪浅。但细读该文,总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9.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方知青 《收藏》2007,(9):113-113
《收藏》第155期刊有许国平先生《〈三希堂法帖〉考》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亦藏有一册初拓本《三希堂法帖》,借贵刊一角,与诸君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