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政府研发资助是保障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研发资助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信号效应和合作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对高等学校、企业的研发资助会降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投入,但政府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资助对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不显著;(2)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会扰乱高等学校对于政府研发资助的应用决策,对基础研究投入产生负面影响,但会引导科研院所争取更多基础研究的政府研发资助。本文揭示出资助对象选择在政府研发资助效果中的显著作用,并得出需要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优化政府研发资助方式,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15年中国创业板357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货币薪酬激励、高管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2)高管激励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越高,高管持有股份比重越高,则研发投入越高;(3)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绩效越好;(4)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激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还通过企业研发投入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康华  扈文秀  吴祖光  赵欣 《科研管理》2016,37(10):51-59
本文采用2009-2013年11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ool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晋升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内部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不会显著调节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但企业成长性会显著调节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在研究股票交易市场参与者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时,往往将研发过程视作“黑箱”,只关注其与研发产出的直接关系的识别,这极易造成效应识别的混淆和影响机制起效条件认知的不足。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在打开研发过程“黑箱”的基础上,建构了机构持股比例差异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影响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力资本存量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理论模型;而后,使用2011-2017年间A股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结合层次回归和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相关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在识别了研发人力资本存量经由研发支出中介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状态下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无法稳定实现的问题,以及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的强化作用。这些结论支持了在研究资本市场行为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影响时,将研发过程分解为不同部分进行考察的合理性,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技术路线;结论中所体现的不同机构持股比例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影响的差异亦为相关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声  卢丹 《软科学》2011,25(2):20-23
以2003~2007年度披露的R&D投入相关信息来研究R&D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对下年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下年的经营业绩不相关;(2)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均不相关;(3)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显著正相关,R&D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3年我国493家上市公司的1 132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创新程度方面的差异,再通过一个非平衡面板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但其研发创新投入却不如民营上市公司;(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这种正向影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识别研发投入中高社会效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着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不同结论,原因之一在于未考虑融资约束等情境因素的影响。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基于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的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结果表明:(1)进一步验证了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的存在;(2)研发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存在着非线性倒U型关系;(3)检验了融资约束存在的调节效应,内部融资约束与外部融资约束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不同。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促进形成新产品研究提供理论与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制度观等,以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政府补贴对纺织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一定界限内会促进研发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时会产生挤出效应,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呈倒U形关系;企业所有权性质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都有显著调节效应,政府补贴发挥的激励作用在民营企业内更强,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方也较强;联合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会因为企业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且在民营企业内促进作用更显著,反之,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差异不明显;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在纺织业、纺织服装业、化纤制造业3个子行业中有区别,政府研发补贴对化纤制造业研发投入激励作用最大,其次是纺织服装业,而纺织业中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且数字金融是部分通过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程新生  郑海埃  程昱 《科研管理》2006,41(1):161-173
本文以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相关信息披露的反应及分析师跟踪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创新信息披露能增强投资者的价值认同,分析师跟踪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但有作用条件。具体表现在:分析师跟踪能加强投资者对创新优势信息的认知,但在创新内容信息披露方面只有明星分析师才传递了增量信息,并受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是有市场影响力的,但大多数分析师的深度信息挖掘和解读能力有待加强。本文研究拓展了信息披露影响市场效率的途径,增补了分析师作用的经验证据,对企业信息披露决策和资本市场分析师角色识别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2,43(2):100-107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维持研发持续性、规避调整成本的策略性行为。鉴于中国转轨经济特征下企业对经济政策具有的高度敏感性,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研发投资平滑关系,对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研发投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产生了强化作用;(2)与国有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相比,这种强化作用在民营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研发投资平滑领域研究,为高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保障企业研发创新持续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郎香香  尤丹丹 《科研管理》2021,42(6):166-17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裁军活动,军人管理者已成为中国商界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烙印和高阶理论,以2008-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者早期从军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通过面板模型回归,研究发现:第一,有从军经历管理者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第二,管理者从军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创始人从军经历管理者企业、无政治关联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竞争程度行业中更加显著;第三,管理者风险承担性在管理者从军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管理者从军经历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能够提高企业的专利技术申请量。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领域的相关研究,打开了从军经历管理者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黑箱”,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任用管理者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永平 《科研管理》2022,43(3):117-124
   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前后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IPO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和不同融资依赖企业IPO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IPO后企业创新投资显著下降,且外部融资依赖企业IPO后创新投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内部融资依赖企业,因为外部融资依赖企业风险投资参与比例和持股比例较高,IPO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负影响显著,体现了IPO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在市场短期盈利压力的“短视”行为。这为科创板市场弱化短期盈利的监管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厘清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承担和企业创新投资决策间的关系,对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强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家、风险投资与银行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基于2007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情景转换回归”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企业风险承担;高持股比例、联合投资、高声誉风险投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减轻企业融资约束是风险投资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将刺激企业研发和技术并购,企业风险承担在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已实现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的正半方差和负半方差分别度量经济不确定性、“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和“坏”的经济不确定性,选取2009—2019年中国1126家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实证考察“好”“坏”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了促进作用,“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坏”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该研究结论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郝清民 《科研管理》2020,41(10):54-62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公司投入多大研发才不至于显著增加长期财务风险?采用面板分组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料显示:在不考虑融资约束限制时,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增加均会显著减低长期财务风险,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风险呈U型关系,当研发密度超5.75%才会显著增加财务风险。融资约束显著加剧了研发带来的财务风险,研发与风险近似扁平J型关系,当研发强度在3%左右时,对应长期财务风险较低。管理者可参考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研发比例,为创新投资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