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今天我给您写信,真的是因为太喜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了。对于《湖南教育》,我有着七年多的深情。在去年的“我与湖南教育”征文活动中,我还将自己与《湖南教育相知、相识、相恋的情感历程写成一文,题为《“偷”来的情缘》。承蒙编辑老师的错爱,此文被刊在2005年第19期上,这更坚定了我订阅《湖南教育》的决心。今年《湖南教育》改版了,推出了语文教师专刊,我更是欣喜若狂,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刊物!改版后的《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它…  相似文献   

2.
刘建春 《湖南教育》2008,(11):46-46
得知《湖南教育》杂志要改版了,我为它感到高兴。回顾与《湖南教育》走过的一段难忘历程,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载着墨香徐徐而来,着实让我陶醉。我参加教育工作已经55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见证者,而对语文教育,更是浸染其中,热爱之,体味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第3期《夕拾朝花长精神——新时期湖南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回顾》和2006年第7期《长岛人歌动地诗——新时期中学语文教研人物访谈录》两篇文章读后,我又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就又有了一些思索。湖南语文教育的传统是什么?正如曾仲珊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湖南中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追求坚实足印与宽阔视野的融合。”其实,湖南中…  相似文献   

4.
只要一提及《湖南教育》,我就忘不了《湖南教育》来湘西采访的记者。我任州教育局长的13年里,《湖南教育》密切关注湘西教育,采访报道了大批湘西教育的典型经验。我时常想,如果说湘西教育有了一点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湖南教育》促成的,是《湖南教育》的记者用自己的笔让山外人进一步了解了湘西教育。湘西教育也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眼界穿越大山,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早年在湖南第一女师工作时提倡“待教”,写诗教育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发展所长,弥补所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是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在工作中以徐老为榜样,也写诗教育学生,感到“诗教”确实是教育学生的好方法。去年秋季开学,我班学生王明旭、王宝春等同学提前到校。上午,他们收拾教室、宿舍,下午用推车把同学行李全部运回宿舍,午后,下起大雨,学生到校后就不因下雨而急,可以安心去铺行李了。暑假语文作业有写日记一项,我班郭立晶的日记获  相似文献   

6.
说起我与湖南教育报刊社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1988年我考入益阳师范学校,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南教育》里的精美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的成长岁月里总有《湖南教育》一路同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湖南教育》的目录页的右边有一个小栏目是发表读者与《湖南教育》互动文章的,我就试着写了一篇《我与<湖南教育>同行》的短文,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写的文章只能是用信件邮寄。没过几天,《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打电话给我,对我写的文章做了点评,认为我的文笔不错,鼓励我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7.
我心中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 ,就是《湖南教育》。我1986年毕业于道县师范 ,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我一边充当老师 ,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山里娃 ;一边充当《湖南教育》的“旁听生”。尽管是“旁听生” ,但我仍有“课”必“听”。因为我潜心钻研《湖南教育》 ,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只要学区举办论文竞赛 ,我的荣誉证书是“腿踢不动的”。因此 ,我有了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凭借此 ,我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教学之余 ,我尝试“爬格子”。但初学写稿 ,挫折不少 ,写了两年 ,投寄出去的100多篇稿件均如石沉大海。有人断言 :“你底子太薄 ,…  相似文献   

8.
23年前,我刚开始教民小就与《四川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我把每期的内容分栏目分类摘录下来,现在已存了厚厚几本。山村小学少不了要教两三个年级的复式班,有时学生多达百人,是《四川教育》的“复式教学研究”使我忙而不乱,安排得当,并在学区统考中各年级均获优  相似文献   

9.
丁召书 《湖南教育》2005,(19):43-43
我是1996年9月从湘西调到临澧的,在这之前,我一直在边远的土家山寨的乡村中学里工作。由于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莫说看到过《湖南教育》,就连听也很少听说过。来到临澧后,当我第一眼看到《湖南教育》时,我就被她那健康的内容和优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就像是黑夜里遇见了一盏明灯,冬天里遇见了一盆炉火,夏天里遇见了一股清泉,那兴奋的劲儿是可想而知的。真正亲密接触《湖南教育》,还得从世纪之交算起。1999年,我的处女作《运用歌曲配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尝试》在这年《湖南教育》的最后一期上刊发了。当时我捧着…  相似文献   

10.
感悟语文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问世,喜不自禁。不仅自个儿偷着乐,还为湖南的语文教育高兴,为三湘四水的语文教师庆幸,庆幸湖南语文教育开辟新天地。25年前,我省也曾拥有过誉满神州的《语文教学》杂志, 后来被迫停刊,一停就是四分之一个世纪,真是久违了。多少年来,每每看到人家都有我独无,心里确实不是滋味;我也曾为语文教学杂志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湖南教育杂志社编的《小学数学100个怎么教》(以下简称《100个怎么教》),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书了.《100个怎么教》原是《湖南教育》杂志开辟的一个栏目,共办了两年.栏目刚一设置,很快就引起了国内小学数学界的关注.大家无不称赞湖南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为研究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出了个好主意,组编了很多好稿件.《100个怎么教》为什么如此深受读者欢迎呢?一方面是由于它研究的是小学数学各册教材重点、难点的教法,解决了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能激励教师从理论上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学》一书将出版,编者让我写篇序。关于语文教育的问题,理论的,实践的,这本书里都有了全面的详尽的论述;这些论述,卷首的《前言》又作了概括。写序没有多少可写的了。我就语文教育与语文发展这个问题说几点意见,向编者和读者请教。算是代序吧。课程里设置语文这个学科,为的是教学生学语文。当然,语文教育之中还有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美育等等,可是这些都在“之中”,而不在“之外”。这个学科的内容仍然是语文。怎么教学生学语文,加以研究,研究得出成果,于是有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是语文和教育这两个门类的科学有关部分的融合。其中,语文这个门类的是根据,居于主要的方面。怎么教取决于教什么。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诞生三十五周年了,我这个长期远离故乡而又经常萦念着洞庭衡岳的人,给她以衷心的祝贺!我,作为《湖南教育》的园丁,确实为她流过汗,献出过自己最珍贵的年华,因而我同她是有不寻常的感情的.这个刊物创刊时叫《湖南教育》,可是后来为什么又改名《湖南教师》呢?这个谜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就是在当时的湖南省教育厅,知道底细的只有我们二、三人,而我们又不便于公开地告诉別人.三十五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可以揭穿了.《湖南教育》一创刊,就是湖南省教育厅的机关刊,在各省级教  相似文献   

14.
我与《黑龙江教育》同龄,已届“耳顺”之年“。人生苦短”,活了60岁,我只干了一件大事:教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我在教育生涯中与《黑龙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进德修业的益友良师。1978年,我在《黑龙江教育》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我教毕业班语文,教书之余,喜欢写点“教学反思”之类的随笔。文章写好后我总想寄给《黑龙江教育》,但由于自卑感作祟,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后来,不知从哪儿来的那么一股勇气,我把一篇题为《从“千钧一发”谈起》的杂感,半夜塞到邮箱里。说实在的,稿子寄出后,我想肯定是石沉大海了。谁料,不久我竟收…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读叶老《语文教育书简》,我体会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简》中收集了三十六封谈语文教育的书信,几乎每篇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如《书简·六》中有云: 此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书简·一五》有云: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  相似文献   

16.
关老师就快退休了,她教我班数学,我教她班语文,用她的话说,我们是一条战壕里的.学校是名校,采用分层教学,竞争压力特别大.压力大了,人就容易上火.这不,关老师对我班上一个女生发起火来.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夜     
我在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教英文,选用一种叫《Success》的教科书作教材。去年,我教到一班英文水平不错的学生.所以我决定拿该系列里最难的一本来当教材。备课时,这本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吸引了我,因为它的标题叫做《世界的最后一夜》。这种文章当然带有科幻色彩,但它写得幻而不科,没有高科技,也不关乎外星人或殒石,笔调文艺得让学理工的大学生觉得不够玄.不够刺激。尤其是文章的配图居然是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自豪地对别人说,我的教学生涯有多长,我对《湖南教育》的感情就有多深。昔日在永顺从教的那段岁月,《湖南教育》是月刊,加上身在穷乡僻壤,我要准时看到每期的《湖南教育》实在是太难了。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辞吝啬,花去不到100元工资中的20元车费,一个月跑一趟  相似文献   

19.
《陕西教育》已伴随我五年了,刚上师范时,爸爸又为我设了一个“《陕西教育》专用箱”希望我学习好它,和他一样也拥有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时间转眼过去。我毕业后,被分到李官中心小学教语文,又是《陕西教育》扶着我走向讲台的。那时,我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篇文章,学  相似文献   

20.
我女儿于千是福山区西关小学一年四班的学生,她特别喜欢《现代家教》这本刊物。每次发刊就让我读给她听,听后还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刊对她教育很深,1994年第5期赵红梅写的《神圣的母爱》一文她听后泪流满面,并说妈妈咱们虽然不困难,我觉得你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现代家教》是对家长和孩子不可多得的好书,希望《现代家教》伴我女儿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