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慈母情深》,文中介绍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经历:作者为买《青年近卫军》一书,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妈妈要一元钱。当他看到妈妈辛苦工作的场景时,感受到妈妈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来得都是那么艰难,每一分钱都是用来养家糊口的。尤其是从母亲那龟裂的手中接过揉得皱皱巴巴的毛票时,他突然意识到:我没有  相似文献   

2.
他不再爱我,他开始计较给我的每一分钱,每次摊开手向他索要零用钱,他刨根问底地追究:“你要钱做什么?”“买作业本。”“需要几本?每本多少钱?”末了,他紧蹙眉心,表情极其不甘愿地掏出票子,一本正经地交代我,多余的钱退回来,不许少一分钱,听见没有! 他正值事业高峰,收入直线上升,然而对我却越来越吝啬,只因为他不再像从  相似文献   

3.
蒋一齐卖书     
蒋一齐很想买个游戏机,可是任他磨破嘴皮,妈妈也没有给他一分钱。爸爸在一旁还幸灾乐祸:"蒋一齐,你不是数学好嘛,用自己的智慧挣去吧!"蒋一齐发了狠,我还就要用数学挣点钱给你们看看。  相似文献   

4.
慈善这事儿,在中国有点复杂.这不,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其公司的网站上发表了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信中的意思大致是捐一半财产不咋的,他陈光标死后愿意捐所有财产. 在没有高额遗产税的中国,这样的言论一出,舆论顿时沸腾.有人热泪盈眶,大有目睹圣人降世之感;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无非又是一次炒作.  相似文献   

5.
李惠 《小读者》2012,(5):8-9
用汗水丈量远方,用奔跑迎接未来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是他非常懂事,从步入校门的那天起,从来没有跟父母主动要过一分钱。几年之后,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较远,他只能选择住校。  相似文献   

6.
许凤英 《成才之路》2011,(13):29-29
1975年,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做了一个试验他代替慈善机构进行募捐时说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的捐款比后者多两倍。为何有此结果呢?因为类似的心理实验表明,为了认识上的统  相似文献   

7.
梦想的高度     
包利民 《求学》2004,(12):29-29
1938年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农场里,一个孩子正在自家的院子里费力地磨一把斧子。斧子上有一个缺口,他试图把它磨平。虽然他知道父亲需要这把斧子劈柴生灶,可他依然很不情愿在这样的热天里干活。斧子磨好后,父亲给了他一分钱作为奖励,在这样的家庭里,一分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可是他心里仍然很失望,沮丧地看着这一分钱。  相似文献   

8.
迪菲 《家长》2009,(8):94-95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一天,他去教堂听牧师劝募讲演,最初牧师的精彩讲演让他很感动,他决定捐一笔钱。可一个小时后,牧师的讲演还没有结束,他决定一分钱都不捐。最后,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讲演,马克·吐温不但没捐一分钱,还从募捐盘里拿走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9.
《第二课堂(小学)》2011,(5):126-127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行善"有乌托邦式的憧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苏黄埔再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出现,多少让人有些尴尬——他创立企业13年来持续以巨额财富"善利万物",但也偏执地抱着“中国首善”这块名牌不肯撒手: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4日,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双零”(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培养模式试点班近千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顺利毕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标志着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双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政府不出一分钱,学生不交一分钱,学校收费不减一分钱,企业额外增加开支一分钱”,  相似文献   

11.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强生问他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  相似文献   

12.
今天在网上看到许小年在"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对2.8万亿地方债大加挞伐,甚至用了"冤有头债有主,每一分钱都能追到"这样的言论,不知许小年对这2.8万亿的债务性资产和项目做过调研没有?从我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上二年级时,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做过的一件好事》。那是儿子第一次写作文(以前都是看图写话)。看了儿子写的作文,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儿子是这么写的:"今天我去公园玩,捡到了一分钱。我把这一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奖励了我一块糖。我拿着这块糖去换了一袋奶,我没有喝,用奶换了一头牛。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号称"大陆首善"的陈光标率团到台湾捐款行善,但其直接派发红包的高调行为引来海峡两岸的热议。台湾部分县市对此不以为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其实做慈善总是好的,如果还能"做得美"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6.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5,(10):48-49
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的男孩。5年前的一天,老师给他们讲非洲的生活情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够一个按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70块钱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6岁的小瑞恩听后深为震动,想为非洲孩子捐献一口井的愿望成了他强烈的愿想。  相似文献   

17.
枫叶女孩     
他很穷,穷得就像被秋风席卷过的树林,光秃秃的,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女儿12岁了,过了十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轶事,著名作家马克&;#183;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便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后来,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了,马克,吐温由于非常反感,不仅没有捐钱,相反还  相似文献   

19.
徐怀谦 《成才之路》2009,(31):I0001-I0001
有媒体报道,29岁的英国青年马克·波义尔是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最近他突发奇想,准备找一份能直接提供食物而不是工资的工作,在未来的一年,一分钱也不花。我们姑且称之为“用劳动换食品”计划吧。  相似文献   

20.
这个案子是我去年办的,偷 车的少年叫马民,是个看起来特 别机灵的小伙子。他正在读高 一,老师和校长说他成绩不错, 在学校里的人缘特别好。当我们 和他谈话的时候,刚开始他什么 也不说,后来,我们问得多了,他 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当时我们 也没有觉得奇怪,因为凡是到我 们这里来的孩子,几乎个个都 哭,都表示很后悔自己的行为。 但是,马民哭完了以后说的 话让我很吃惊。他说;“别看我偷 了那么多车,其实我自己一辆也 没要,我也没有分一分钱。”这句 话倒是真的让我惊讶了。许多偷 车贼偷了车以后,要么改装了自 己用,要么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