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某直辖市有关方面的调查,本市中学生中,34%的有心理障碍,12.5%的有心理缺陷,28.1%的有心理失常。东北某省的调查则表明:中学生中35%的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这些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及时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也比较敏感。据相关信息披露: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自卑、紧张、焦虑、恐惧等)等方面。我国农村家庭总体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使得家长对子女和家庭命运的改变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到1997年底,我国在校的中学生患心理疾病的已达20%左右。从近几年的媒体资料来看.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心理障碍而产生集体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杀死、毒死父母双亲或长辈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目前学校中越来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某直辖市有关方面的调查,本市中学生中,34%的有心理障碍,12.5%的有心理缺陷,28.1%的有心理失常.……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老师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据调查显示: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还有调研表明,中小学教师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力大。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有30%~40%的教师有心理波动;15%的教师有心理问题;38.5%的教师心理状况不佳;过劳死的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有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因此,需要把心理健康列为和谐德育的主要指标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基本保障.可目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心理疾病,有内因和外因的多种因素,要治疗学生的学习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对自身精神生活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由于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将矛盾心理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最终诱发出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近年来,辽宁省对18所中学、58所小学数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有35%的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恐惧症等重心理障碍);29.7%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优秀或良好水平的仅占8.2%.调查表明,几乎在所有的中学生里都有因患心理疾病而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而且,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中学生甚至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而离家出走或自杀.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小学生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在非正常残废的原因中仅次于车祸,居第二位.严酷的现实提醒我们,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仔细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卫生知识,避免将学生中出现的变态心理或心理疾病视为思想问题而造成教育工作的失误.教师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彩虹.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基本保障.可目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心理疾病,有内因和外因的多种因素,要治疗学生的学习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世平 《教书育人》2007,(12):45-47
教师普遍存在心理疾病。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也曾对周边县市25所中学的1560名教师进行过问卷调查,比例远远大于上面的数字。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迟钝、失眠、忧郁、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4.
李凤英 《中学文科》2009,(8):137-137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生理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场“心理革命”,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调查研究证实,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通过对辽宁14个地区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调查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31.2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已构成“心理疾病”,远远高于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的20%左右。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素质低下、形象滑坡等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关于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人格侮辱等事件的报道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6.
八面来风     
不可忽视心理健康厦门大学高教所钱兰英指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另有调查也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在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个人、家庭、班级、学校之间竞争激烈,许多父母、老师将期望一层一层压到孩子身上,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尤其当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17.
陈平 《教育现代化》2005,(11):12-12
目前,中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且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市调查,全市中学生营养不良率达到38.58%.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占到14.1%,视力低下率为72.91%.且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递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沙眼患病率1.26%,龋齿患病率12.72%。另据对东部某地区2000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平均身高有了增长,但是三分之一的15至18岁的中学生出现肥胖或营养不良现象。且呈增长趋势。还有资料显示,中学生心肺功能较弱,耐力素质下降,心理疾病也时有发生,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更为明显。上述情况,在相当多的中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引自《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介绍,在某市34所中学4696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有心理障碍表现的有736人。占学生总数的15.7%。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9.
千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随机选取113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90%以上的高中生心理是健康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10%;(2)非毕业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百分比显著地高于毕业班高中生;(3)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广大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欠佳的状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一些心理疾病或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其中一些心理疾病已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和教师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摸准脉搏,对症下药,努力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他们迈好高中的每一步,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