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临界功率(CP:CriticalPower)理论,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定量评定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及在赛跑、自行车、游泳等项目上的广泛应用,为体能测试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认为,合理地应用临界功率测试理论能够同时对赛艇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此外,还初步提出了运用临界功率理论对赛艇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评价和控制训练强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力和无氧能力,对11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在70°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峰力矩为(231.91±44.70)N.m,平均无氧功率为(825.90±116.90)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 231.91±283.29)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612~0.912,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跑台、功率自行车和手摇功率计测量游泳运动员VO2max,对比分析三种测试方法.方法:34名游泳运动员分别用三种方法测试VO2max,对测试的VO2max进行Paired-Samples T Test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跑台、功率自行车和手摇功率计测试VO2max均值分别为4914.6±789.91、4424.2±560.85、2859.2±347.52ml·omin-1.跑台-功率自行车、跑台-手摇功率计、功率自行车-手摇功率计配对t检验,p值为0.000、0.007、0.004.Pearson相关分析,跑台-功率自行车(r=0.920,P<0.001);跑台-手摇功率计(r=0.754,P<0.05);功率自行车-手摇功率计(r=0.801,P<0.01).结论:三种方法两-两间高度相关,均可用来测量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相关度最高,建议首选跑台、其次功率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无氧工作能力与身体素质相关性,随机选取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和普通系女大学生各40名进行30 s Wingate无氧测试,分析100 m、800 m、纵跳高度以及背力、握力等身体素质与无氧功率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00 m成绩、纵跳高度以及背力、握力与Wingate各项测试指标均不相关,100 m成绩与Wingate无氧功率值相关性最高,100 m成绩与无氧功率峰值(PK-AnP)呈正相关(|r|=0.48)。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遥测心率计和功率自行车研究了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55±0.27l/min(52.4±4.1ml/kg.min),为历年最高,与世界冠军韩国队(3.66l/min和55.3ml/kh.min)相近;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80.46%,高于韩国队(66.5%)。无氧功峰值为639.1±72.3W,优于韩国队,但30秒功率下降率较韩国队快,提示训练中应注意发展无氧耐力。分析表明,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已达世界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肾俞穴对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采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最大无氧能力值、功率/体重值、最大峰值功率等无氧能力指标;同时测定运动后3 min血乳酸(BLa)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无氧能力指标和B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最大无氧能力高于对照组,而BL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实验后最大无氧能力和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BLa含量也低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提高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降低运动员BL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准备活动对大学生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MONARK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对1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三次测试(间隔1周),每次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分别测试运动员30s蹬车及纵跳的无氧能力。结果:慢跑加牵拉运动的混合式准备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无氧输出的能力,而单纯牵拉运动效果不显著。结论:混合式准备活动,相对来说对发挥人体无氧能力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长春赛区集训和比赛期间,利用吉林体育学院实验室对25名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以及特征与规律的研究,为未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对即将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的25名优秀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最大吸氧量(V02max)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直接测试,功率采用瑞典产Monark839E无氧功率车进行测试。血乳酸采用YSI-1500便携式血乳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试,研究结果: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功率、运动后血乳酸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耐力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结论:排球运动员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对有氧能力的要求不同,但是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运会赛前9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为期6周的大强度训练并实施赛前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模式,为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实施为期6周的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进行一次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和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并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2周后)、训练后(训练6周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Н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与训练前相比,摄氧量(P<0.001)、摄氧量相对值(P<0.001)、呼吸频率(P<0.05)等指标显著下降;呼吸商(P<0.05)、潮气量(P<0.05)、成绩(P<0.05)和即刻血乳酸(P<0.001)显著升高;(2)6周大强度训练后,无氧阈速度、出现无氧阈拐点时的血乳酸和心率没有显著变化。(3)基础状态下,BU指标在大强度训练2周后,明显升高(P<0.05),C指标在训练中期明显下降(P<0.001),训练后期又呈现明显的升高(P<0.05),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结论:(1)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的赛前大强度训练计划达到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目的,同时有氧能力得到保持;(2)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符合大强度训练的机能变化特点,赛前大强度训练没有导致运动员机能下降。(3)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为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帆船项目与赛艇项目均为有氧项目,对于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都非常重视。目前帆船项目还没有适合自身项目规律的测功仪,帆船的体能测试指标还相对较少,尚未建立体能评价体系。使用赛艇测功仪对国家队帆船470级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验证使用赛艇测功仪作为帆船运动员体能测试手段的可行性,进而分析两个项目对体能需求的相关性,对1998年以来国内外国家队和部分省队的多名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与轻量级运动员进行赛艇CONCEPT II测功仪的60min功率测试,并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实验研究与观察法等将测试结果与赛艇女子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两个项目在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非常的接近,说明两者在体能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赛艇与帆船在体能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借助于赛艇项目非常完备的测功仪测试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赛艇体能结构,可促进完成帆船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测试无氧功率的新方法──皮尔森无氧功率踏步实验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此实验法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测定无氧功率峰值,反映人体磷酸原供能水平,还能测定无氧能力值,反映人体乳酸能供能水平。为了探讨体成分与无氧能力的关系,应用皮尔森无氧功率实验法结合温盖特法和皮脂厚度法对受试者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分析发现:体重、瘦体重分别与无氧功率峰值和无氧能力值呈正相关,少年组尤为显著,提示少年时期瘦体重是影响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脂重、体脂%与无氧功率峰值及无氧能力值的相关系数显示:各年龄组女生的体脂重和体脂%与无氧功率峰值及无氧能力值呈正相关;有关体脂%与无氧能力的相关系数均比体脂重与无氧能力的相关系数低,说明在研究体脂对运动能力影响时,不能根据其中某一项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愈来愈大,要取得竞技运动的胜利,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都揭示出,提高无氧功率和最大摄氧量对提高机能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作者采用了功率自行车和气体分析仪对体育系84级短跑运动员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测试,探讨无氧功率和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对百米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Wingate测试法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初步研究30sWingate测试的做功与体成分、能量代谢的相关,以及运动后血乳酸恢复特点与个体无氧阈(IAT)的关系。结果显示:30sWingate运动测试中最高功率(PP)与去脂体重、10s测试平均功率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P<0.01)和0.866(P<0.02);30s运动后30min内各时段的血乳酸恢复百分数与IAT值相关显著(0.80≤r≤0.951,P<0.05),分别建立了用去脂体重推导PP值和用第15min血乳酸恢复百分数推导IAT值的回归方程。经过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通过体成份、30sWingate测试及运动后第15min血乳酸恢复百分数的连续测定,有可能实现有氧、无氧两种代谢能力的一次性测试和评定。  相似文献   

17.
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性别、体重及身体成分对越野运动员无氧功率的影响。方法:40名越野运动员志愿参加此次研究,其中女性21人,男性19人。分别进行人体测量学测试、身体成分测试和无氧功率测试。其中身体成分采用双能吸收法测试(DXA),无氧功率测试在Monark(894E)上完成,对抗的负荷为受试者体重×0.075kg。结果:两组间在身高和体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0),男运动员肌肉含量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00),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女运动员(P=0.000);在前5秒功率、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最小功率方面,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P=0.015,P=0.002,P=0.000,P=0.019);全身肌肉含量对无氧功率的影响大于性别。性别因素没有影响下肢肌肉与平均功率的关系,显著影响了与前5秒功率、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的关系。结论:在性别、身高、体重和全身肌肉以及脂肪百分比这些指标中,对无氧功率影响最大的是全身肌肉,性别因素对平均功率有显著影响,且全身肌肉的影响大于性别因素的影响,身高和体重对无氧功率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因素没有影响下肢肌肉含量与无氧功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大连自行车队6名优秀男子场地4公里个人追逐赛运动员和6名优秀男子公路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两个项目队员的形态指标和有氧、无氧能力指标进行测试与比较发现两个项目运动员在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特征的差别,发现两个项目各自的特点.为教练员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这两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