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支气管哮喘的体育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海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42-343,350
分析研究大学生支气管哮喘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体育康复锻炼对支气管哮喘病患的机理作用,用体育锻炼建议书的形式,指导病患学生的体育康复锻炼的科学性,缓解发病症状,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特别对年轻的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如减少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的发病机会.基于此,笔者对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此阶段女性的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改善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倡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生活化情况有喜有忧,每周进行体育锻炼频率较高,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处于中等水平,但参与体育活动强度较小,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样,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倾向于免费的场地;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个人生活习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减肥塑形等;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惰性、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课余时间少、设施及场地不足等。促进策略:强化青少年主导因素的作用,转变自身的健康价值观念;拓宽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环境;营造以生活化为目标的学校体育环境;优化体育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城市中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城市中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比率相对较高,已达到40%,健康状况堪忧;(2)宁夏城市有慢性病与无慢性病中老年人在健康与食欲、睡眠、抵抗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3)宁夏城市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锻炼意识强、锻炼动机明确、锻炼项目多元化、锻炼场所较集中等特点。结论:宁夏城市中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比率较高,但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较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中老年人经常选择免费场所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5.
水中训练的益处(水疗法),已经被提到田径界恢复损伤的前端。初看起来,它是一种使运动损伤康复的方法,现在,池内训练已显示出许多其它有价值的作用。(1)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2)减少腿部紧张,减轻腿部创伤。(3)对预防创伤有很大作用,缩短伤后的恢复期。(4)当你训练功能受见时,增加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达到静力性和动力性标准。(5)可增加任何项目的有氧和无氧训练。(6)水有阻力,故可提高跑步抗阻能力及心血管机能。(7)是以腿部最小限度的疼痛增加最大运动量训练的极好方法。(8)较长时间避免运动员受伤,从而取…  相似文献   

6.
健身运动处方对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检查后,选取高脂血症患者54人,分成安静组、对照组和处方组,每组18人.安静组患者属于没有体育锻炼习惯人群.对照组患者有体育锻炼的习惯,但随意性较强.处方组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严格按照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一年后,处方组患者实验前后的各项测试指标相比,以及与安静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安静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指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健身运动处方对高脂血症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社区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站前社区人群进行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病率的初步调查以及对查出的CFS受试者进行体育锻炼现状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200例社区人群中CFS患病率为31.51%(CFS64例),其中半数以上已开展了体育锻炼,但在运动种类、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方面存有某些科学性欠缺现象.CFS受试者还反映有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体育锻炼.建议:加强普及体育意识教育;扩展社区体育康复建设(如场地,必需设施);加强运动技术科学指导、监督和组织、管理,使社区成为人群体育健身的基地.  相似文献   

8.
医疗实践证明,体弱多病的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水平,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促使疾病痊愈。因此,体弱受病的学生更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病弱学生在进行有计划的系统锻炼前,一定要先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根据健康和体能状况,合理地制定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就可以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多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参与因年龄增长或者某些慢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伴有的骨骼肌蛋白降解导致肌力下降的过程,而长期体育锻炼能起到维持和增强肌力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对1975—2006年以来肿瘤坏死因子-α、骨骼肌蛋白降解和体育锻炼三者关系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概括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机制引起骨骼肌蛋白降解和长时间力竭运动可引起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提高,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体育锻炼减弱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骨骼肌蛋白降解的作用机制,认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骼肌的表达,因而体育锻炼能减弱因年龄增长或者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肌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弹性管理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弹性管理是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管理方式.将这一管理方式运用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去,使学生在统一要求下,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更好地发挥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课外体育锻炼弹性管理方案,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对我国高校体育课外锻炼的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正确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保证体育锻炼活动的健康发展,丰富和完善体育锻炼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本文运用方法学和体育学的原理对体育锻炼的概念、属性、体育锻炼方法的构成要素、结构和方法体系进行探讨.指出: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方法是指体育锻炼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体育手段、途径和方式.它依据体育的目的和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而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城市青少年身体意象、运动塑型获得感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的关系和机制进行研究。利用3种调查问卷对1800名12—23岁城市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身体意象和运动塑型获得感均呈现出性别和学段差异,男性好于女性,初中、高中和大学3个学段的学生呈 “V”字型分布,高中生最不理想;②身体意象对体育锻炼坚持性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意象越积极,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越好;③运动塑型获得感在身体意象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差异原因和作用机制,旨在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有效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力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400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结果:体育锻炼对个体力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量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提升力量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年河源市国民体质监测的询问调查数据以及现场体质测试数据,就河源市不锻炼、偶尔锻炼和经常锻炼三组人群的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1)体育锻炼对增加肌肉含量,改善体脂分布及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有积极作用;(3)河源市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了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 并在基层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该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表明其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质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干扰作为手段,比较锻炼前、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变化。实验后数据显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有意识进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不同家庭进行调查 ,探讨家庭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城乡家庭、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父母的体育态度之差异皆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并就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体育锻炼对焦虑、抑郁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耐力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421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对个体耐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耐力在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这就表明,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耐力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17所普通高校的4 026名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参加锻炼的时间与次数;锻炼的形式;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消费;影响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在汇总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对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