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吐纳导引为我国传统养生术的精华内容,其机理是建立在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基础之上。通过吐故纳新配合动作行气导引,使机体经络畅通,阴阳平衡。古代养生家集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于一体,创编出许多养生健身功法。如东汉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编出仿生五禽戏,以五形之态练习五脏,强壮脏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大量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关于饮食、起居、劳作、房室、情志的调摄、呼吸、导引、按摩等锻炼,以及药物和针灸的使用等记载。随后,汉代张仲景调调养生要重视饮食调理和饮食卫生。东汉华佗则提倡导引术,他在总结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五禽戏”体操,主张通过运动锻炼来保养身体。  相似文献   

3.
陈王庭的独创有以下几点:(一)把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导引和吐纳是养身术,它是由汉末伟大医学家华佗模仿禽兽的屈伸、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创编的健身方法,名为“五禽戏”也就是后来的气功中,内行动的方式方法。陈王庭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动作,同导引、吐纳结合起来,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成为“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内外合一”的内回国(二)拍戏*陋S经络是指布镇回于脏腑,流于肢闪回则神肌反常而疾成回畅而强身延年。闲自体会,结合经络学】旋运动方式的大极圈(三)创造了双】自古以…  相似文献   

4.
明代罗洪先所辑《万寿仙书·导引图》卷内的《五禽图》和周履靖所编的《夷门广牍·赤风髓》卷内的《五禽书》源出于华佗“五禽戏诀”,二者图文并茂,是现存于我国古籍刻本中五禽戏图说较早而又较为完整的古本。经过辗转传抄,润改重摹和翻印之后,以“虎、熊、鹿、猿、鸟”替代了《华佗传》中“虎、鹿、熊、猿、鸟”之序。在华佗的五禽戏历经一千多年的演变、繁衍之后,从《夷门广牍》之《五禽书》仍可推测华佗原作之概貌,如虎的发威、鹿的返顾,熊的摆脚,猿的拈果和鸟的伸腰等基本动作,以及以虎、鹿、熊、猿、鸟之戏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锻炼相合的基本内容,较之一般寻引套路,诸如“八段锦”、“五段功”更要朴实精炼。通过实验,证明这又是一套扎实易行和久行必有成效的传统五禽戏导引套路。因此、整理、注释其形、其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陈出新,对于丰富我中华民族传统医疗体育手段和理论宝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姿百态的生物界是人类思想技术的源泉。自古以来,体育就和生物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曾模仿某些动物形态动作来锻炼身体。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总结前人模仿动物进行身休锻炼的基础上,创编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特性的“五禽戏”。对我国武术运动和医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追述体育的发展过程,它是一个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趣味横生。游泳运动的仿生纵观游泳技术发展史,我们看到水生动物的某  相似文献   

6.
周洪芝 《精武》2009,(2):20-21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其根源是其掌握了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奥秘。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太极拳”等一系列养生功都是与呼吸密切相联系的。正是由于它吸收了吐纳导引术的理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得到各国人民的推崇和喜爱。  相似文献   

7.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缩影。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健身气功·五禽戏在图腾、审美、功效等方面的多元性进行探索。结论是:熊经鸟伸、导引图、华佗五禽戏、阴阳五行学说等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编奠定了多层基础;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映射出虎、鹿、熊、猿、鸟的多样性图腾;展现出其动态美、意境美、和谐美等多重审美意向;有养、养性、养身、养心、养气等多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云海 《健身科学》2009,(9):37-37
婆罗门导引法是收录在明代《遵生八笺》中的一套导引术,据说是在宋代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婆罗门是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本导引术虽冠以婆罗门之名,但从十二套动作和用龙、风、麟等命名来看,也很有可能是我国古人自己创编的。  相似文献   

9.
颜语  金戈 《中华武术》2001,(4):36-37
(一) 华佗出生在安徽省毫州市,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精于外科,世称鼻祖。又发挥了中医内科的脏腑辩证,探精揭微,更继导引养生之术而首创“五禽戏”,开体育医疗的先河。《三国志·华佗传》谓其  相似文献   

10.
白木 《精武》2002,(3):44-45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养生之法,创始者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套养生之法,其中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这套体操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人创编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1.
新编五禽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但传到现代,习练者见到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的机会很小,能见到的只有动物园里那被关了多年、早已失去本能的五禽  相似文献   

12.
“武当道教”具有一般道教共性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它是以信仰、崇拜玄武为特色的文化形态。武当道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神灵崇拜,其中也不乏动物神灵崇拜。这些动物神灵大都紧扣着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与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龟神、蛇神、乌鸦神等等。 武术象形拳是以模仿某种动物或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或技击形态制成的拳术,具有象形制拳、仿形为艺、借形显意、神形兼备的特点。 从华佗的“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相似文献   

13.
余热生辉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沽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三国志·华佗传》“五禽戏”流传至今已1700多年之久,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白木 《精武》2003,(2):44-45
一、五禽戏的来历五禽戏是我国古代养生之法,创始者足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养生之法,其中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这套体操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人创编的医疗体操要早千多年。  相似文献   

15.
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导引术、气功、健身气功现象之成因.认为:导引术是"作为方法的现象学"的一种界定,气功是"作为哲学的现象学"的一种界定;气功具有"不设定质性",会被具有"设定质性"的健身气功所取代.为了完成健身气功这种"客体化行为"的"意向本质",应不断创编健身气功新功法的"质料"充盈,才能达到自明的"明证性",在全民健身中树立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为人类不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也为人类开启健康长寿之门。动物的“超人类能力”行为曾经是人类图腾崇拜、竭力模仿和探究的对象,从动物的生活性行为到人类的模仿性图腾崇拜行为,从单纯的拟形取意无意识健身行为发展到有意识注重形神统一的导引养生行为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导引养生发展起来。向人类的近邻——动物学习,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而且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这套导引养生功是笔者的恩师、已故著名武术家和养生家陈盛甫教授创编的。他将古代的导引术、吐纳、太极拳、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健身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广泛的教学和多年的实践,证明这套导引养生功精简易教、易学,最大的好处是健身去病效果显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  相似文献   

18.
“熊经鸟申”是流传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健身手段。有关“熊经鸟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庄子·刻意》。文中写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古代医学主张运用体育运动来防病治病。《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引导(导引功)。”《后汉书》记载,古代名医华佗精于方药,能治愈许多疑难病症,他编创了“五禽戏”,主张运用“五禽戏”来防病祛病,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全民健身,1956年组织专家编了一套“简化太极拳“,一时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学练简化太极拳,练太极拳成为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方 《精武》2009,(6):23-23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揉筋开胯法——“燕双飞”是导引之术,源于《苌氏武技书》“二十四拳”之第六式“双飞燕子”.乃阎圣道字拳四十法的技击之道,不知是哪位前辈将其易为导引法门,目的是:“常揉两腿根之筋骨核,则筋脉渐长”也。李涵虚先师言:“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其实,真的行之有效的导引术也很难遇到明师传授,从吕祖的“肘后飞金晶”、华陀的“五禽戏”到“灵剑子导引”,传世的引导术太多了.虽说强身祛病的效果也有一些,可是又有谁真能修炼到地仙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