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创作于作者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淑文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作者因为政  相似文献   

2.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柳氏于唐顺宗年间参与王叔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下了不少优美的游记。《小石潭记》作为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流传。那么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5.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游记里。作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对小石潭的景色作了细腻的描绘,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亲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游记。虽说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是情景相生,相互映衬的游记佳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在这篇不到200字的作品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11,(20):36-3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很具特色的一篇。这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不过二百来字,却把小石潭悄怆幽邃的景色和潭中观鱼的乐趣精细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有如身临其境、感同亲历的感受,收到了画笔难以臻至的奇效。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用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世名篇《小石潭记》,这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笔者在执教此文时,发现课本上的三处注释值得共同切磋、研究,同时虚心地向方家求教。  相似文献   

12.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小石潭清幽的环境,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中,开创了散文发展的先河,成为文学艺术的珍品。就其艺术价值而言,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描绘小石潭的美景,给读者创设了无限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写的著名游记系列《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凄清的小石潭景致,抒发了抑郁忧伤的感情。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文章寄情于景、情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其游记的代表作,《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经典篇章.研究、教学《永州八记》多关注其融情于景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而对其语言的艺术美挖掘不多.其实,语言艺术美是游记的第一要素.从简洁性、形象性、新颖性、情感性和音乐性对《小石潭记》语言“清莹秀澈,铿鸣金石”的艺术美进行赏析,能促进经典古文的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政治上失意,故寄情山水之间,历游永州的奇山异水,观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借景抒怀,为后人创作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谱写了一篇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美散文。它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高深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6.
《小石潭记》作为柳宗元的意外收获,不论是放在“永州八记”中考察,还是他复杂身份叠合下解读,都绕不开“风景”与“情绪”的二重变奏。还原他的多重身份,回归到“永州八记”系列文章之中,深入创作主体的内心挣扎,才能探求出风景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解释了关键的“乐”“忧”之变。  相似文献   

1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叙述了出行、游览和返回的过程.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小石潭记》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几乎每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这篇文章.现谈谈部编版与人教版《小石潭记》的注释比较发现.部编版《小石潭记》注释条目的数量与原来的人教版相差无几.原来的人教版有28条注释,现在的部编版有27条.仔细比对,部编版教材虽减少了1条注释,但在具体的释义上,或补充说明,或删减不必要的话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列两组例子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钟道莲  王玮 《学语文》2003,(6):15-15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写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它以高超的笔法 ,把一个小石潭的特点及其周围环境表现得妙趣横生 ,令人玩味。一般认为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借小石潭表现自己被贬永州寄情山水的乐趣 ,同时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寄托作者忧伤凄苦的心情。而我们认为 ,后者表现得更为突出 ,即表面上写乐 ,实际上写悲 ,写乐是为了更好地写悲。文章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以反衬的方法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作者的悲伤之情。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象表现自己的“乐”。文章一开头便从听觉角度写出自己发现小石潭的惊喜 ,“从…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小石潭记》是其系列散文《永州八记》中的名篇。作者通过4个层次表现了小石谭优美 独特的风景以及作者孤寂清冷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一、课文悟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一潭如梦。《小石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