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性论中,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孔子首先提出人的"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孟子继承了孔子"性相近"的思想,指出"善"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而生于孔孟之后的荀子侧重于孔子"习相远"的思想方面的探索,认为"恶"是人的社会属性,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道,法等先秦诸子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性恶论.本文将对荀子人性论思想从其哲学基础、内在矛盾、内容、思想实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刘世祥 《焦作大学学报》2001,15(3):10-11,79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他授法入儒,外儒内法,以全新的“礼义”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封建地主阶级提出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法后王”主张、“王道”“霸道”并用主张,为秦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孟子长于论辩,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孟子这样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他周游列国,在推行“保民而王”、“以仁为本”的思想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下面我们就简要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诸子百家指的是些什么人? (四川宜宾十一区小学李仁群)答: 诸子百家这一名称是汉朝以后才有的。诸子是指的孔子以外的先秦一切思想家。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切思想学派。汉武帝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汉武帝为了要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把孔子为首的儒家和儒家所信奉的六经的地位特别提高, 把儒家与儒家以外的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区别开来。所以古代所说的诸子不包括孔子在内,百家也不包括儒家在内(儒学中的孟子、荀子还是诸子)。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诸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对世人的盲从迷信作揭露与批判,敢于离经叛道,不从俗说。荀子讲究事实,他认为学说的生命力在于从实际出发,此为历代思想家敬仰之所在。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荀子的地位不能低估,笼统地说荀子不及孔子,那是不科学的,孔子有孔子的伟绩,荀子也有荀子的伟绩。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对荀子的这个评价应该说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对于语言理论,也可以说,荀子是扬各家之所长,击各家之所弊,融汇生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思想。他是先秦语言理论集大成者,为我国语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荀子的语言理论散布在荀子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7.
这里讲的儒家主要是指先秦儒家。先秦诸子在“以其道易天下”的同时,差不多都有一套改造人、培养人的理论。孔子也不例外。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人生理想(理想人格)就是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圣人成为统治者,就能施行王道,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儒家的内圣之学(也可称之为“成人”之学,或关于理想人格的学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教育家。荀子思想源于儒家,他极度推崇孔子,赞颂孔子,提倡礼义、仁义,是孟子以后儒家又一位大师。然而他在某些方面是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儒学中的革新者,他既受到道家、墨家、名家的影响又吸取了诸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9.
<正> 荀子是战国时代一位富有开创精神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独步诸子的文学家。一部《荀子》,散文、赋体、诗歌,兼备该全;政治、伦理、军事、教育,集于一书,宏富广博。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荀子的重要地位,他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 ,中经孟子的发展 ,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家是先秦诸子中较早出现的思想流派,并且活跃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以拥护"礼乐"制度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春秋到战国的几百年间,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不同时期的儒者对于"礼"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便是孔子、孟子、荀子,作为不同时期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礼"的认识,也有着相同与不同,通过比较三人"礼"的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理清先秦儒家思想流变的脉络,有助于我们通过"礼乐"这一视角来了解先秦儒家思想变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秦儒家的殿军,荀子为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曾经对他之前的先秦诸家作了一次全面的批判和总结。在儒家内部,荀子崇孔子、子弓,而痛贬于思和孟轲,从而表明他是直承儒学创始人孔子,而与思孟学派却尖锐对立、毫无瓜葛。毫无疑问,荀子思想与儒家开山孔于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异常清晰,但当人们一旦涉及孟子和荀子之间的思想关系时,问题就马上变得复杂起来。仅仅从表面上看,荀子不但有明白的排孟言论,而且也提出过与孟子截然相反的观点,孟荀殊途的说法似乎就此而可以敲定。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荀  相似文献   

13.
艾会波 《现代语文》2008,(11):19-20
荀子是孔子孟子以后的儒学大师,继承儒家以礼义治国的思想,同时兼采道、名、法、墨诸家之说,是战国末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教育思想丰富而且深刻,他是先秦诸子中较深刻全面地论述教师的一个教育家。后人对荀子教师观的阐发多集中在教师的地位、作用、条件、师生关系四点上,但是在教师的条件和师生关系方面说法不一,这些说法不一的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出辨析。  相似文献   

14.
重预防犯罪的法律观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在先秦诸子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多方面对犯罪原因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富民、教化、以刑辅德、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对策。其中不乏明显的缺陷,但先秦儒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教育甚至于执政的责任等层面考察并谋求建立一种预防犯罪的机制,这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形成源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是沿着孔子规定的路线向两翼展开,结果产生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不同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美育思想的各自特色。其人性思想对他们美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定其审美教育的方向和在审美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荀子,都是封建领主贵族没落分子,而他们的经济思想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孔子与孟子对领主经济下的世禄世卿制度还表示留恋。荀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此时正是新兴地主阶级向着夺取政权进军的前夜,他的经济思想就完全反映这个新兴剥削阶级的观点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学派创建之时起,就是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而且是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秦汉以后儒家的经济思想虽有某些发展,但先秦儒家具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伟大的儒学大师之一,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在稷下学宫游学的经历使得他对当时各家思想有明确的认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收了百家尤其是老庄哲学和法家的观点,这也符合战国末期诸子互相砥砺而融合的大趋势。他针对百家的认识论弊病而写了《解蔽》一文,在《解蔽》中提出了“虚一而静”的方法,从中就可以窥见荀子融合百家的一斑。  相似文献   

18.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在诸子百家中,孟子以能言善辩著称,他缜密的思维、滔滔不绝的言论,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然而孟子的个人魅力并不局限在善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能在复杂的论辩中纵横捭阖,置对手于理屈词穷之境,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