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弼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本体论思想毫无疑问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王弼是以无为本的贵无论的系统阐发者,正是有赖于他的理性思考和严密论证,“无”的本体地位才得以确立。王弼确立了“无”的本体地位以后,对“有”与“无”的关系也作了详尽的辨析。在他看来,“有”和“无”并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状态,而是一种异常固定的、天然而不可改变的关系,这种关系简言之就是“无”为本“有”为末、“无”为体“有”为用。王弼虽然不是体用范畴的首创者,但他已初步形成了体用思维方式即已经自觉地运用体用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王弼哲学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王弼玄学思维达到历史新高峰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是王弼玄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整个魏晋玄学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概念。王弼的“无”有五种涵义 :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功能义、境界义。这五种涵义又分为三类 ,即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的“无”为一类 ,后两种涵义的“无”各为一类。由于“无”的第一类涵义中的生成义和抽象义的矛盾 ,导致了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弼的身世、学术传承,以及王弼所生活的时代特征,说明青年才俊王弼在魏晋玄学乃至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王弼的传记材料,初步介绍王弼的三个重要哲学问题:(1)有无问题;(2)圣人有情无情问题;(3)“大衍义”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了解王弼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探讨王弼的重要著作之一《周易略例》,对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该书是了解王弼易学的纲领性材料,指明王弼易学的基本特征,并说明王弼对中国易学乃至中国哲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弼开魏晋玄学先河,批判的否定两汉神学,继承老庄,融合儒、道两家思想,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以“无”为本、名教出于自然、言不尽意。他的哲学思想里,有唯心的成分,也有辩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对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探赜,有助于深刻理解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内在逻辑和深层脉络。运用多重史料互证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话语构建视角,以中央国术馆为中心,围绕“强种救国”核心话语,探赜近代中国武术话语构建的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在“国之病夫”的隐喻与“身之病夫”符号的共同作用下,所激发的尚武图强思潮,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起点。从理论逻辑看,在救亡图存语境下,从国家、民族、社会三个层面,寄望通过对国民身体的征用、对民族体育的坚守和对武者身体的规训达至民族复振和国家强盛之目的,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机理。从实践逻辑看,在国术救国历史主题叙事中,中央国术馆通过多种举措激活国民武术价值观念的认同机制、坚守传统筑牢国民武术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国际推广构建民族文化符号和重塑国家形象,是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逻辑进路。以古鉴今,通过对近代中国武术“强种救国”话语构建的研究,提出中国武术应以国家意志为根本导向,以身国同构为逻辑理据,遵循民健国强发展进路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融”是政府的政策推动路径,其目的是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路径的“创”。其发展逻辑是,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协同式融合创新、外部支撑式融合创新,以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支撑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内部协同式融合创新通过在宏观层面完善高校分类设置、在中观层面融通育人过程和在微观层面融通育人要素实现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外部支撑式融合创新通过兼顾“输血”与“造血”的双轮驱动、平衡“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组织变革和交融“自我保存”与“共同利益”的体系建设,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频发展。在剖析高等教育内外部融合创新逻辑的基础上,提出融合体制优势创新治理体系和融合多维要素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对武术传播展开研究,运用文化间性的话语逻辑探寻武术传播与间性存在的关联,通过历史爬梳、文化观照、逻辑思考及解析理路“四重维度”的书写范式探讨武术传播的问题、路径及对策。研究认为:传播理念趋同性与传播形式的不完善性削弱了武术传播的文化空间;在武术跨文化传播进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他者意识”中的刻板形象构成了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阻碍。中国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与路径选择:“互识互补、视界融合”的文化理念彰显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求同存异、美美异和”的文化姿态体现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智慧;与“他者”文化对话共生的互通意识是武术传播与文化间性内在关联的直接体现。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蕴涵着文化间性的初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多元共生文化环境下得以显现和引申。本文通过凝视和构建武术传播的文化间性,希冀对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之有”和“纯有”这两个概念,是潜在地包含着能够体现现实各种关系的“关系实体”概念,其逻辑的展开,表现了它们所隐含的具体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不过,黑格尔的所谓“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从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到具体的对象意识和观念、最后再回到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与其相应,他所坚持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其异化观也不过是“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再到思维的抽象”这样一种纯主观逻辑方法,由以决定着他的辩证法只能是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广松涉认为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关系主义逻辑和异化观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物象化思想所要批判地继承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只通过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用“关系本体论”的关系主义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对立。广松涉在认识两者的关系时,既有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极限概念的教学应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和“反思”克服逻辑精确性和简洁性,应在充分体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后再上升到形式化定义,应围绕着逻辑层次,采取预先补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选取三晋大地一支独特的“闹他”球迷队伍为对象,对三晋这支魔鬼般的球迷队伍进行研究,解答不为人所熟知的三晋球迷“闹他”现象背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哲学·哲学史西方社群主义与儒家政治哲学张再林 ( 1 ,84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到底说什么宋宽锋 ( 1 ,91 )客观性问题 :伽达默尔的策略与困难金 延 ,华章琳 ( 1 ,97)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张庆熊 ( 2 ,2 6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姚卫群 ( 2 ,31 )后现代主义之审思———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郑毓信 ( 2 ,37)数学知识观的演变及其对人的认识主体性的意义黄秦安 ( 2 ,4 4 )中国哲学中的名言问题杨国荣 ( 4,2 6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康中乾 ( 4,32 )朱子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丁为祥 ,宁新昌 ( 4,39)从《横渠易说》…  相似文献   

12.
“逻辑”是卫星电视函授高等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逻辑”作为一门科学虽说也以思维为研究对象,但它不同于其他研究思维的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它不是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而是只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为人类提供认识事物、论证思想的工具,因此它具有“抽象深奥、枯燥乏味”的特点.在各类形式的考试特别是社会自学考试中,“逻辑”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在卫星电视函授教学中,如何切合实际、卓有成效地使学员在“逻辑”的学习中既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又能在考试中顺利过关,这是每一位中文专业的函授学员和“逻辑”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自己五年的“逻辑”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逻辑”的教学质量谈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一、理清线索,打实基础“逻辑”教材,内容分“判断”、“推理”、“逻辑规律”和“论证”五大块,外加“绪论”一部分;这几部分内容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我在讲授过程中,先按照“逻辑”以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为研究对象这一定义把“逻辑”教学研究内容分为思维形式部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规律部分:包括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思维方法部分:包括定义、划分、实验和假说;以及对这部分综合运用的论证部分.这样先  相似文献   

13.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尽管他的文艺观点,诸如“兴、观、群、怨”说、“辞达辞巧”说、“文质彬彬”说、“尽善尽美”说等等都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把礼治思想渗透在文艺思想之中,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明显地重视文艺的功利性,突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审美中恪守中和论,是孔于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他的文艺思想,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对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玄学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下,王弼背离汉易象数易传统,自标新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文本观,并对易学诠释维度和方法进行了全面革新,从而建立起了魏晋时期经典诠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王弼完成了中国传统诠释学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6.
基本逻辑电路原理的学习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统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中已列入本内容。一、“与”、“或”、“非”门电路功能的简单复现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宜先用开关、灯泡来复现它们的功能。在此,我们约定:开关闭合及灯泡亮为逻辑状态“1”,反之为逻辑状态“0”。图1表示一个简单的“与”逻辑电路。电池E通过串联的开关A和B向灯泡供电,只有A和B都接通时灯泡才亮。A、B中只要有一个或二个不接通时灯泡都不亮。A、B和灯泡是“与”逻辑关系。图2表示一个简单的“或”逻辑电路。电…  相似文献   

17.
摘要:我国高校“教体结合”组织呈现出由盛转衰的发展困境。主要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困境产生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高校“教体结合”组织的发展主要受到3种制度逻辑的影响:以举国体制逻辑与部门利益为代表的政府逻辑、以普通大学生培养为核心目标的高校逻辑、以产权和效率为核心的市场逻辑。这3种逻辑本身与“教体结合”组织的发展目标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高校“教体结合”的发展困境。推动“教体结合”的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新的制度逻辑。为“教体结合”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匡超人遇马二先生非“江湖邂逅”之巧遇,文本内在逻辑的合理梳理表明,马二先生之“予”与匡超人所“取”,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出戏。匡超人言说孝道,表落魄的真正动机是希望得到马二先生的指点和同情。他流落江湖,难以找到谋生出路。回家后的“用心在孝悌”是为获得功名富贵而进行的人性作秀的表演。他的流窜江湖的恶迹是人性做秀被无望的现实剥离后“存在意义失落”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9.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单的概念 ,因为它表征的是每个个体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但实际上 ,它揭示出 :正是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却现象、显现、暴露了其所以如此存在的本质、本体。因此 ,郭象的“独化”范畴具有现象性的哲学性质 ,它与时间就有了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他试图建构“人学辩证法”,而他的人学辩证法是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的原动.其对个体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乃是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主要区别,但在“实践-惰性”逻辑影响下,异化就构成了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