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落后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后。研究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教育变革的理论前提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一、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矛盾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矛盾  现代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要求 ,适应传播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 ;适应生活方式现代化和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新的教育模式和观念体系的复合体。现代教育是在继承古代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近代产生 ,在现代发展完善起来的崭新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是教育思维和价值观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罗成 《湖南教育》2003,(10):10-11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带来全方位的教育创新。当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曲靖市各级各类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0年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任务”,1996年完成了“普六”任务,2000年完成了“两基”任务。现在,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429所,小学教学点2708个。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314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6%。教职工53392人,教舍建筑面积618万平方米。另有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19所,在校学员457418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高考上线9015人,录取12199人(含二级学院、三校生、电大生等)。其中600…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全部可能与必要建立在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①。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教育活动不需要哲学,或者说,对于实际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似乎从未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应用”过哲学。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实践活动,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而哲学是一门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学问,根本就不关注实际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不仅存在于一些实际教育工作者那里,而且也存在于一些教育学者那里。然  相似文献   

5.
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之学教育哲学作为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具有追随哲学、继承并弘扬哲学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此为教育哲学之根本,亦是教育哲学演绎之根本前提。故曰,教育哲学是热爱智慧之学。何为教育智慧?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神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动、幽默的语言……”而哲学智慧非一般智慧,非“龙鳞凤尾”的组合物,而是把人生作为宇宙运动的一个质点的某种赋形思维,而是在如此无垠而又辉煌的大背景下寻觅自身理想的运动轨迹的总体坐…  相似文献   

6.
高明的教育要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 ,隐藏在活动、游戏、故事或幽默的交谈之中。要让别人看上去是无意地去触动孩子的心灵 ,促其觉悟 ,矫正行为 ,因为这种无形的教育比直白的说教更有力量。曾遇到过一位三年级学生 ,各方面表现都尚可 ,但就是干事磨蹭。这天吃营养午餐 ,老师对学生们说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比一比谁的午餐吃得最慢 ,获胜者能独自去操场玩小篮球。学生听了都很开心 ,于是纷纷放慢了吃饭的节奏。可是其他学生再怎么慢 ,这项冠军还是被这位磨蹭的孩子拿走。一连数天 ,他都能在饭后获得一只小篮球 ,独自玩耍。然而到了第四天 ,他…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这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时期 ,适应时代需求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然而 ,要实现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它必须有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作后盾。这些条件与环境至少应该包括 :一、一个具有较强宏观分析和调控能力、具有较高层次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领导集体。实施教育改革 ,关键在领导 ,最终靠教师。领导的思想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当前 ,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改革中 ,毫无疑问地必须充分发挥领导的主体作用。这里所指的领…  相似文献   

8.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惩罚的艺术     
一堂成年人心理咨询培训课正在进行,教室里坐满了一批“老学生”。一个中年男子从后门悄悄地溜进了教室。他猫着腰,屏住呼吸,企图逃过老师的视线。他迟到了。正当他弯下身子准备坐在最后一排的最旁边的一个座位上时,老师叫住了他:“这位同学,请到前面来好吗?”他的脸顿时羞得通红,他连忙说:“对不起,老师,路上塞车了,所以我……”老师温和地说:“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迟到的理由,可是你毕竟迟到了,就奖励你表演一个节目吧。”“表演节目?”中年男人更加羞涩了,手指不停地绞着书包带。“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我从来没表演过节目。”他不知所措地解释着,希望老师放他一码。  相似文献   

10.
通观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生机与危机共存,成就与问题并存,前进与阻力相伴。面对机遇与挑战,许多教育工作者勇敢地举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旗。但在各个层面的改革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几乎每当一种新的教育范式的出台,在克服原有范式不足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不足。由此引发改与不改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教育排斥市场机制,教育市场的发育滞后和劳动力市场不成熟,要顺利地实施教育产业化,就要切实创造条件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教育市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推进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产业化的意义所谓产业 ,简言之 ,是指生产性企业、行业、部门的某种集合。“产业” ,一度特指工业 ,强调着提供产品的生产性特征。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之后 ,现代产业概念被赋予更广泛的内涵 ,产业属性凸现了以提供劳务为主的经营性内容。第三产业注重服务质量 ,必然对教育产业提出同样的要求 :扩大服务范畴 ,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经营效益。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 ,产业化一定要求市场化。教育产业化也必然要求教育活动市场化、教育机构企业化 ,学生受教育投资化。这种产业发展的逻辑并不完全符合教育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也不完全符合现行…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国人而言 ,教育就是“教书”、“教知识” ,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就是“素质”的培养 ,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温故知新”、“因材施教” ,就是“学而优则仕” ,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或许是我们对于“什么是教育”所能想出的基本的回答 ,这些答案或来自传统 ,或来自领袖话语 ,或来自对教育的最简单的认识。这些答案的某种合理性自不待言 ,关键在于 ,它们是否来自我们内心的思索 ?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教育”是一个与我们的教育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我们…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研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本文谈谈对《纲要》蕴涵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更应该是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创新,完善内涵、丰富内涵、发展内涵。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认识:1.高职院校坚持和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上来。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我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目的及其性质教育目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而同时是一个教育事实与价值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在环节,而且与教育价值观密切相联,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往往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由于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反映,是对教育功效的一种评价和追求,因此,教育目的又与教育的本质、职能和主体利益、需要的客观事实及其认识相关。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见,教育目的既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的苦学观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80年代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里,愉快教育(有的地方叫快乐教学)树起了一面大旗,公开宣布与苦学观相对立,提出应当让学生偷快地学习成长。这一思想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一、教育愉快内涵的几点辨析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民族教育的成本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等问题。从而对云南民族教育如何寻求发展,如何加大经济支持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筱君 《山东教育》2004,(13):13-13
某日在某教育杂志上读了一篇并不十分精彩的“课堂纪实”及后面附的一大篇授课人的“反思”,脑子里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原本平庸的课,经过授课人一番“说明”或“反思”,立即变得优秀起来?这堂课这么优秀,教育思想深刻,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法新颖,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效果明显。总之,“智慧”和“创造”被授课人在这一堂课里充分地运用了,这堂课的的确确是一堂好课了!一“反思”,平庸的课立即就升级了。这很荒诞。还有荒诞的。一个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的干部,科研理论一套一套的,写出的科研论文经常获奖。他没有一天在小学课堂上授课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现代化的产生及在我国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产生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方,它的最初萌芽出现在1500年前后。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文艺复兴的开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后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等都是现代化的萌芽。而 18世纪 70年代发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则标志着现代化的正式发端。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及社会变革的需要,便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经过两个世纪的演进,教育现代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并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