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善待媒体”与“善做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最近连续强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三善”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的诠释,把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加具体化。同时,这也是对媒体社会作用的肯定,对媒体的信任。对媒体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价值的尊重,对全体媒体工作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从而管好用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笔者认为,“三善”媒体,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各级党委特别是媒体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快改革发展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需要;是实现民主法治宏伟目标对领导干部的新期待。“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善待”是前提,“善用”是目标,“善管”是保障。文章通过近年来重大而鲜活的事例有力而充分地证明:“三善”媒体,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举世震惊。而日本政府和媒体在这次地震中的沟通与合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在2010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李长春同志提出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简称“三善论”),表明党中央把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李长春同志2010年1月4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精辟论述作了系统分析: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只有“三善’媒体,才能更好地贾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充分发挥媒体的新闻宣传和信包传播、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而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5.
在年初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特别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这个重要讲话,仿佛一股春风,温暖了新闻人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分化论与融合论、技术维度与内容维度、科学性与价值性三个理论问题.提出分化论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融合论揭示的是技术创新的规律,媒体发展是分化论和融合论的辩证统一.技术维度表明媒体在新技术推动下不断发展,但不能代替内容至上,对内弘扬正能量,对外维护中国文化的完整性是媒体永恒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科学性强调内容的整体真实性,媒体的价值性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二者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成国 《新闻前哨》2010,(10):23-23
“三俗”之风盛行,已经成为影响文化健康发展的毒瘤,抵制“三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而媒体首当其冲。作为公共信息与舆论平台,媒体传播什么、倡导什么,事关重大,需要加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包括抵制“三俗”在内的媒体导向,我认为要从“三论”去形象理解。  相似文献   

8.
2010年初春,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提出:"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由此,"三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换一个角度看,这为媒体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各级党委“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执政党关于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最新论述。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使传统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以“颠覆传统技术”为先导的传媒大革命,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迅速蔓延开来,纸质媒体“寒冬论”、“拐点论”、“冰河期”的断言接踵而至。那么在这场传媒大革命中,我们纸质媒体应如何克服出版时间、信息量、出版频率和版面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突出重围呢?  相似文献   

11.
“媒体不作为侵权行为”在国外媒体法律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但在国内这类的研究文章尚不多见。《论媒体的不作为侵权行为》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媒体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概念,并从四个方面对常见的媒体的不作为侵权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善待媒体     
程彻 《新闻前哨》2010,(2):41-43
1月4日.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党政机关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应对媒体采访.主动引导公众舆论。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刘钢 《中国广播》2011,(4):50-51
李长春同志提出“要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深刻领会,积极思考,从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自觉两个方面审视和把握自己,不辜负“三善”之举。  相似文献   

14.
受众在循环往复的阅读、判断、推理的综合过程中,一次次地拷问着媒体与现实、媒体与历史的逻辑关联。媒体的逻辑力量就潜伏在受众的意识中,这种力量决定着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作为思维产物的媒体,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受众就永远无法知道你想表述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报刊之友》2011,(1):173-173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6.
柴跃胜 《视听界》2014,(6):59-61
"新闻民工"一词近年来逐渐蔓延于媒体人的自我表述中。本文把脉"新闻民工"论之困与惑,探索"新闻民工"这一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下的媒体创新管理,从媒体评估考核体系、用人机制的革新等问题入手,求解告别"新闻民工"悲观论、重塑新闻记者职业尊严和荣誉感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媒体融合”概念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视线,美国已有新闻传播院系设立“媒体融合”专业或方向,更在研究者在美国佛罗里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尝试,将30多个媒体放在了同一个大平台坦帕(TAMPA)上运作;对这次自觉的试验,我们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即“媒体融合”假设是否成立;是否已形成理论、或在理论上能表述清楚;通过试验能否提供一些数据、定律供研究者检验操作;它将为新闻采写和传播模式带来怎样的变革等等。  相似文献   

18.
王晖 《新闻前哨》2014,(9):18-20
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平面媒体实现了从“翻阅时代(纸质媒体)”到“点击时代(电脑媒体)”再到“触摸时代(移动媒体)”三次大跨越.以此相对应,传播形态呈现出社会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江西日报社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的途径,力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离不开媒体的参与.论文厘定了媒体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所扮演的三重角色:作为社会治理手段、作为社会治理对象以及作为社会治理主体.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媒体善治等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广电媒体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成本意识,往往只注重“开源”而忽视“节流”。《论广电媒体成本领先战略》一文,系统列举了我国广电媒体成本意识缺乏的表现,并结合大量实例提出了降低成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