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院校研究”是一个流行于欧美、具有特定涵义的专门术语。它是指单个院校针对本校管理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是一所高校为改进本校管理决策和运行状况而设定的专门实践领域。从过去1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学者对于“院校研究”的研究经历了从“无意涉及”到“有意关注”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如今,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院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化,借鉴西方高等教育“院校研究”的视角,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正深入开展,而如何解读“院校研究”确有值得探讨的必要。以“院校自身研究”替代“院校研究”既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也能够使其研究更为精准具体,具备应用价值,从而使高等学校进一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开展“院校自身研究”既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是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进一步证明,尤其是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开展“院校自身研究”就是要理清研究思路,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团队,深化细化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层次,有长远的规戈Ⅱ设计和近期的具体部署安排,正确处理“院校自身”问题与一般高校问题之问的辩证关系,综合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有效转化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各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院校研究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我国目前的院校研究尚处于“对象化”阶段,即把“院校研究”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大力开展“院校研究”研究。论文认为,“对象化”只能是我国院校研究的一个准备阶段,不应长期化,更不能领域化;我国院校研究的真正出路在于“制度化”。只有通过制度化建设,把院校研究转变为我国大学工作的一个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研究它自己”的目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化。  相似文献   

4.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制订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70多所院校的一百多名校长、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此次开办的“院校研究笔谈”专栏,要选载了部分专家、学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院校研究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我国目前的院校研究尚处于“对象化”阶段,即把“院校研究”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大力开展“院校研究”研究。论文认为,“对象化”只能是我国院校研究的一个准备阶段,不应长期化,更不能领域化;我国院校研究的真正出路在于“制度化”。只有通过制度化建设,把院校研究转变为我国大学工作的一个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研究它自己”的目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化。  相似文献   

9.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索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院校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方法来看,院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对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混淆、数据现象和内在意义的分离、研究者表述与被研究者理解的错位、被研究者"回答效应"与真实思想的等同等。针对这些问题,院校研究方法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促进研究者角色、研究价值取向和研究方式的转变,实现"客位研究"与"主位研究"相结合,"现象说明"与"意义理解"相结合,"外显认知"与"内隐体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院校研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它既表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来自传统院校决策体制的坚冰。与此相关,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确立新的研究规范和组建合理队伍都是院校研究必须面对的难题。院校研究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院校研究有望取得实质进展的努力方向是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组织结构日趋复杂,院校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是我国院校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界定和构建院校研究的功能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借鉴院校研究协会对院校研究功能的划分,提出院校研究的六项主要功能,对进一步深化院校研究理论、加强院校研究功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院校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兴起,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正在悄悄转向:从总体走向局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思辨走向实证,从务虚走向务实。然而如果院校研究不能合适定位,那么这种转向就不可能成功,很可能就是一种逃避,是从宏大叙事关注中退缩。目前不少高校高教研究机构的尴尬地位给我们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5.
"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就美国的经验而言,"院校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管理决策、促进院校发展而设定的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院校研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是现代高等学校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努力将中国院校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校研究在我国开展六年来,既取得了很大成绩,又亟待继续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深入开展院校研究应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要解决专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研究水平,并建立全国性院校研究案例库。在推动院校研究的过程中,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树立研究意识,落实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 as a concept, has been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UK and across the world, as evidenced by the growing number of European, African, Austral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s, communities, conferences and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Institutional) research behaviours, aligned with and embedded in quality assurance (QA) and enhancement approaches as part of the ‘systematic’ functions required by the QA Agency. Terenzini's ‘three tiers of organisational intelligence’ are offered as a benchmark for framing IR as a highly credible, efficacious, pursuit. It is argued that when IR has the expected features of academic research,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supported and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practice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美国的院校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雏形阶段、成型阶段和完善普及化阶段。院校研究因其具有参谋咨询、信息中枢和知识管理的功能而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加强院校研究对我国各高等学校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借鉴国际院校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我国必须成立全国性的院校研究机构,制定院校研究的基本原则,建立院校研究的平台,确立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管理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院校研究代表了管理决策的科学部分,是提高高校科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范式和工作模式,系统收集数据,科学分析数据,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是院校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我国发展院校研究,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大力倡导科学管理;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具有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加快院校研究人员的培养,促使大多数高教研究所(室)转变功能,将院校研究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